|
來源: 網絡 宋代的兵制非常複雜,有禁軍、廂軍、鄉兵、蕃兵之分。維護宋代封建政權的主要軍事力量是禁軍。保衛京城、戍守邊境、對外作戰、對內鎮壓人民,主要是依靠禁軍。禁軍原來是皇帝的衛兵。禁軍的名稱始於唐代,當時數量很少。五代的皇帝許多是由節度使爬上來的。他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以後,往往把他們原來統率的軍隊調到中央當禁軍,作爲自己的親兵。後梁朱溫時,已經有『侍衛親軍』的名號。到了後漢,侍衛親軍的統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就握有很大的權力。後周柴榮爲了加強中央的權力,除了保留侍衛親軍以外,又下令各地選募壯士到開封,由當時任殿前都虞候的趙匡胤挑選武藝高強的編爲殿前諸班,也作爲禁軍,而且比侍衛親軍更見信用。宋代在首都設殿前司,置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其職掌據【宋史・職官志六】說:『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戍守、遷補、賞罰,皆總其政令。』五代後周時,本設有都點檢、副都點檢之官,位在都指揮之上,因爲趙匡胤在北周時任過『都點檢』,故即位之後不復置。此外又設環衛官,共十六衛(如左右衛、左右金吾衛等),各衛有上將軍、大將軍等官。
廂軍、鄉兵和蕃兵都是地方部隊,一般不離開本地,鄉兵主要是河北、河東(山西)、陝西等地爲防禦遼和党項而設的;蕃兵從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中召募。這兩種軍隊數量不多,力量分散。廂軍遍布各地,數量很大,但是不進行軍事訓練,沒有什麼戰鬥力,主要供地方上役使,實際上是一種役兵。
文章來源:【歷代職官沿革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