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5|回覆: 0

[論史] 東漢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戰爭和安撫並用(1)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7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南匈奴 北匈奴
   
    東漢初年,當漢光武帝劉秀進行國內統一戰爭時,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建武二年(公元26),漁陽太守彭寵反對劉秀,曾結匈奴為援。割據三水(今寧夏同心境)的盧芳在匈奴的支持下佔據北邊諸郡,同匈奴一起經常向南寇擾。光武帝也曾遣使與匈奴修好,但是沒有取得結果,以後東漢派吳漢率軍抗擊匈奴,也經歲無功而返。統一戰爭結束後,盧芳於建武十四年逃入匈奴,東漢為了避免邊境衝突,罷省定襄郡(治今山西右玉南),徙其民於西河(治今山西離石);徙雁門(治今山西朔縣東南)、代(治今山西陽高)、上谷(治今河北懷來東南)等郡吏民六萬餘口於居庸、常山以東。這樣,匈奴左部就得以轉居塞內。建武二十年,匈奴一度進至上黨、扶風、天水等郡,成為東漢王朝嚴重的威脅。
   
    正在這時,匈奴人遇到連年的旱蝗,赤地數千裏,人畜死耗很大。東面的烏桓乘機進擊,迫使匈奴北徙。接着,匈奴貴族中又發生了爭奪統治權的內訌。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于,他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率部眾到五原塞,請求內附,得到東漢的允許。從此以後,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建武二十六年,南單于入居雲中,不久又轉駐西河郡的美稷,分屯部眾於邊境各郡,助漢戍守。東漢王朝常以財物、糧食、布帛、牛羊等贈給南匈奴,供給之費,每年達一億錢以上。南匈奴同東漢和平相處,邊境安寧,原來內徙的邊郡居民,也多陸續回歸本郡。和帝初年,南匈奴領有三萬四千戶,二十三萬多口,包括軍隊五萬人。南匈奴人逐步轉向定居和農耕生活,並且逐漸向東向南遷徙。
   
    北匈奴離漢邊較遠。他們控制着西域,常常侵擾河西和北方郡縣,擄掠南匈奴人和漢人。東漢王朝為了避免這種侵擾,答應與北匈奴『合市』,一些南匈奴貴族因此對東漢發生懷疑,他們同北匈奴貴族暗中聯絡,準備共同反對東漢王朝。東漢為了隔絕南、北匈奴的交通,設置度遼將軍,統度遼營,屯兵於五原曼柏(今內蒙古達拉特旗東南)。章帝時,北匈奴貴族驅牛馬到武威與漢人『合市』,得到郡縣的隆重款待和東漢王朝的饋贈。
   
    北匈奴受到北面的丁零、東面的鮮卑、東南面的南匈奴的夾攻,又受到西域許多國家的反擊,勢力薄弱,部眾離散,大批地向東漢投降。東漢王朝為了保障河西四郡的安全,並相機恢復同西域的交通,發動了對北匈奴的進攻。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漢軍四路出擊祭彤(或作肜)、吳棠出高闕塞,竇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張掖居延塞,來苗、文穆出平城塞。竇固、耿忠的軍隊追擊北匈奴至天山和蒲類海(今新疆巴裏坤湖),奪得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在那裏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竇憲、耿秉率師出擊北匈奴,北匈奴降者二十餘萬人。漢軍出塞三千餘裏,直至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命班固刻石而還。
   
    永元二年,漢軍復取伊吾。永元三年,漢軍出居延塞,圍北單于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匈奴戰敗後離開了蒙古高原,向西遠徙。從這時起,匈奴東面的鮮卑族逐步西進,佔據了匈奴的故地。
     


    西域諸國
   
    班超在西域的活動 王莽時期,西域分割為五十五個小國,其中北道諸國,復受制於匈奴。莎車在塔裏木盆地西端,當匈奴入西域時,莎車王康保護着受匈奴攻擊的原西域都護吏士及其眷屬千餘人,並率領近傍諸國軍隊抵抗匈奴的侵犯。建武五年(公元29),莎車王康檄書河西,詢問中原情況,河西大將軍竇融承制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建武十四年,莎車王賢與鄯善王安遣使到漢,請派都護,光武帝沒有力量,只好拒絕。此後匈奴遇到連年旱蝗,勢力衰竭,莎車則逐漸驕橫,攻掠近傍小國。在這種情勢下,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於建武二十一年遣王子入侍,再請漢派都護,光武帝仍然沒有答應。莎車王賢見都護不出,於是攻破鄯善,又殺龜茲王。鄯善王警告東漢朝廷:如果再不置都護,各國將臣服於匈奴。光武帝回答說:『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這樣,車師、鄯善、龜茲先後投降匈奴。此後,于闐攻滅莎車,勢力增強,稱雄南道,但不久也被匈奴控制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