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5|回覆: 0

[古代科技] 水密隔艙福船:流傳千年的造船技藝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11-24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網
早在宋元時期,中國的遠洋木帆船就備受各國商人、使節的青睞,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帆船所具有的安全性,其安全性來源於中國帆船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水密隔艙』結構。近日,『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與『中國活字印刷術』『麥西熱甫』一起被列入聯合國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最遲始於唐代
    所謂水密隔艙,就是船艙中以橫隔板分隔、彼此獨立且不透水的一個個艙區。對於整艘木帆船而言,其水密隔艙的數量並不固定,這不僅與船的大小有關,還與船的用途有關。一般船隻越大其隔艙就越多,載客爲主的船舶要比貨船具有更多的水密隔艙。福船則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對尖底古海船的統稱,其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首尖尾寬兩頭翹,外形十分美觀
    1960年,江蘇揚州出土的一艘木船證實水密隔艙技術最遲在唐代晚期就已出現。清嘉慶年間蔡永蒹所撰【西山雜誌・王堯造舟】載:『天寶中,王堯於勃泥運來木材爲林鑾造舟。舟之身長十八丈……銀鑲艙舷十五格,可貯貨品三至四萬擔之多。』該史料記載了唐天寶年間福建泉州地區所造海船的情況,其中『十五格』即爲十五個隔艙。1974年,泉州灣後渚港出土的一艘宋代遠洋貨船殘體,已具有極爲完善的水密隔艙結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主要流傳於福建泉州沿海地區,並向北擴展至莆田、福州,向南延伸至廈門、漳州等地。
    水密隔艙結構主要有以下功能:首先,它增加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當船漏水時可以將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以便及時搶修。其次,它方便了貨物的裝載,使貨物易於分類放置,並可防止貨物移動影響船舶的重心分布。第三,它提高了船體的剛度和強度,使船舶堅固耐用。第四,隔艙板作爲船殼板彎曲的支撐點,滿足了造船工藝上的需要。
    據悉,水密隔艙技術早在13世紀末就由馬可・波羅介紹到西方,但直到1795年,英國海軍總工程師才第一次採用中國人首創的水密隔艙技術建造新型軍艦。自此以後,水密隔艙技術逐漸被世界各國的造船界所採用,對人類航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獨特的建造工藝
    作爲木帆船重要組成部分的水密隔艙不可能脫離船本身而獨立存在。因此,帆船建造過程中的船型設計、選料、建造工藝等就構成了水密隔艙製造技術的基本內容。
    船形設計:傳統木帆船的建造多由造船師傅憑藉自身的經驗及代代口耳相傳的營造法式現場放樣,而沒有精確的數據與圖紙。造船師傅在設計船形時,首先要根據需要確定龍骨的長度和隔艙板在龍骨上的相對位置;再根據經驗結合船種、用途、作業條件等確定隔艙板的寬度及分布位置等。在建造過程中,通常要先製作模型,再據此放大建造真船。
    選料:福船的主要木料一般爲樟木與杉木,樟木比較耐釘,杉木則比較輕。木料加工成木板後,要先經風吹、日曬、雨淋一段時間(一年或幾年)後才能使用,據說這樣可使其更堅固耐用。在船體各部位的選材方面,與海水接觸的船殼部分多採用杉木;船體的結構部分,如龍骨、梁座、梁頭等多採用樟木;製作桅杆的木材最難找,一般要選擇樹齡在幾十年的天然福杉。經驗豐富的造船師傅在選擇木材時,頭腦中會清楚地記著所有主要部件的尺寸,一段天然木料在他們眼裡往往就是幾個部件的組合。
    建造工藝:俗話說『一澳頭師傅造一澳頭船』,各地的造船師傅以世襲的經驗和營造法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泉州地區傳統的造船工序被稱爲『船殼法』。首先是安龍骨,在船體主要結構完成後,才開始做甲板上的工程,樹桅與治帆則在最後進行。
    外觀塗裝:通常新船下水前要先用米湯調和蠣灰粉塗刷外殼,以防蟲蛀。船頭兩舷的一對龍目(船眼)以樟木製成,大小與形狀都有講究,另外漁船的龍目一般是向下看,意爲尋魚群,商船的龍目則往前看,意爲觀航路。
    另外,在長期的造船過程中,民間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風俗。比如在泉州晉江一帶,新船動工前必須先擇定良辰吉日,祭神、燒金紙並設宴請客,這就是『起工』。龍骨的木料加工完成後,要端正牢固地安置在地面上,稱爲『樹龍骨』。『樹龍骨』時禁忌也頗多,如不准人跨越,不准人說不吉利的話等。當日,船主還要置辦三牲,賞給師傅紅包。『安龍目』時,龍目周圍要套上五色小布條,釘上3根特製的鐵釘,意爲『龍目光彩』,儀式通常都十分隆重。
    技藝傳承堪憂
    目前在福建漳灣、晉江一帶依然有依古法製造福船的人,比如在寧德市漳灣鎮岐後村,數百年來這裡的村民大都依靠造船爲生,現全村仍有造船個體戶40人。他們從船形設計、選料、建造工藝到外觀塗裝,甚至建造過程中的種種儀式都遵循傳統。造船時仍無需繪製圖紙,圖在師傅心中,技藝傳承靠口傳心授,傳男不傳女。但由於環境的變化,目前這一技藝的傳承十分令人擔憂。
    由於傳統木帆船的建造與現代船舶不同,它沒有精確的力學計算及詳細的圖紙,要靠造船師傅自身的經驗及代代相傳的營造法式現場放樣。而老一輩的造船師傅又大都不識字,經驗和法式只印在他們的頭腦中,因此民間鮮有造船圖譜流傳。再加上傳統的造船業通常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學徒一般僅限於族親,因爲師傅們對賴以謀生的技術和手藝不願輕易外傳。學徒一般在十一二歲入行,往往需要多年的艱苦歷練才能成長爲出色的造船師傅。隨著鐵殼船的出現,木帆船早已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現在除了在博物館或某些民間活動中,已很難再看到它的身影。隨著木帆船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造船師傅們已無用武之地。許多師傅轉而製作船模,但船模畢竟不是縮小的真船,種種傳統技術無法繼續施用。目前,在福建掌握這一獨特技術的師傅最年輕的也在40歲以上。因此,如不對其加以搶救與保護,這一技藝終將消亡。
    爲了搶救、保護這一傳統的製造工藝,福建各地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晉江市已展開針對傳統木帆船的田野調查、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聘請有關專家、學者對傳統木帆船製造技術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在當地的深滬鎮文化中心完成了『船模館』建設,陳列有深滬代表性木帆船模型。接下來,當地還將進一步出台相關措施,保護身懷絕技的造船師傅,保存建造傳統木帆船所需工具,培養掌握傳統木帆船建造技術的接班人。
舒 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