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考古網 魏建都安邑,至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2年)遷都大梁,前後約200年。安邑故城在山西夏縣西北15裏,俗稱『禹王城』。城址西部坐落在層層高起的坡地上,東南約30裏為中條山,青龍河穿越古城東部,向東流人白沙河。
古城由時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個古城和一個夯土台組成,其中中城位於大城的西南部,似為漢代城址。
大城平面略呈梯形,北窄南寬。北垣長2100米,西垣長4980米,南垣長3565米,東垣北段現長1530米,牆基寬11.5~22米,垣外有護城河遺蹟。據推測大城的時代約屬戰國前期。
小城位於大城中央,平面呈矩形,城垣總長約3270米,北垣長855米,基寬12米;東垣長495米,基寬12米;南垣長990米,基寬11.3米;西垣長930米,基寬11米。北垣、東垣和南垣中部均有缺口。小城東南角外有禹王台,台面略呈方形,東西長約65米,南北長約70米。小城似為宮城。
手工業作坊僅在大城內辛莊村北發現一處集中出土各類陶范的區域,包括農具范、構件范、貨幣范及筒瓦、板瓦等,時代屬戰國中晚期。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