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考古網 整個東周時期,社會都處於一種禮崩樂壞,諸侯並起,戰爭頻繁,政治無序,竟爭激烈,社會變革劇烈的特定環境中。與之相關的是經濟,尤其是工商業經濟的發展迅速,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東周時期城市的發展特點也與這一特定社會環境密不可分。綜觀東周時期各類城市遺址,概括起來有以下特點。
一,城市數量空前增多。各諸侯國紛紛修築城邑,僅【左傳】記載的築城事件即達68次之多,其中除5次重修外,共築城63座。這些城市除各諸侯國的都城外,還有別都封邑、邊境軍事城堡、縣邑等。考古工作中發掘的東周城址數量最多,僅楚國一國迄今已發表的楚城資料即達50餘座,這是以前所沒有的。
二,城市規模宏大。春秋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的都城基本上都超過10平方公里,其中燕下都達32平方公里。
三,為了適應戰爭防衛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城址基本上都選在易守難攻、依山傍水之處,控制交通要道。
四,城市的防禦設施加強。高大的城牆成為這一時期城市的突出特徵。都城可分宮城、郭城雙重城牆,正所謂『修城以衛君,築郭以衛民』也。
五,城內布局和給、排水設施完善,具備了人口聚居的生活條件。
六,城市建築布局由以宗廟為中心發展為以朝堂、宗廟並重,反映出族權地位下降,王權地位上升的發展趨勢。
七,王權地位的強化還表現在宮城均位於全城地勢最高處。
八,春秋戰國時期,工商業迅速發展。
九,在城中或城外,有專門的墓地,王族有專門的陵園,構成城址聚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十,與當時戰爭頻仍,諸侯國卿大夫勢力逐漸膨脹的形勢相對應,邊關重鎮、邊防長城和封君城邑大量出現。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