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5|回覆: 0

[太極] 陳氏太極新探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2-5-15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天下武林
  武術網資料:素有『哲拳』之稱的太極拳之所以代代相繼,長盛不衰,廣為世人所愛,其變幻無窮、奧妙無窮的招式技法正是陳氏太極拳的無盡的魅力所在。所以說,學習這一高級拳種不僅要理解其『乾坤茫茫,陰陽渺渺』這境界,更要擷取其精華,領悟其真諦,才能掌握要領,學得真功,並不斷出新。筆者早年師從陳照奎先生,曾經先生耳提面命,後潛心研習,寫下心得一二,與同道切磋。
  一,拳勢定形
  所謂拳勢定形,就是無論在什麼場合、什麼場地,你的動作都不走樣、不變形。就像那些前輩大師一樣,手、肘該在哪裡定位就在哪裡定位。已養成習慣,不論多少次都不會有幾分差別。不過,一個人的身法、步法、手法的定形只是『形』的定形,並不等於『意』的定形。也就是說,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沉肩、墜肘、松胯、屈膝、合襠是沒問題的,一但受到外界干擾就可能發生『變形』。在雙方對抗時,勝方往往是由於對手動作變形而取勝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任何干擾下動作不變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拳勢定形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之一。身體的各關節、部位都有一個定型的問題。
  二、走手
  把手放在第一位是我們這一派系獨領風騷、標新立異之處。在技擊對抗中,手是最前面第一道防線,走的好壞直接影響戰鬥成果。所以應把走手放在首位。走手關鍵是走梢節。手指有三節:指尖、中節、根節。指尖即第一節,走手一定要先走第一節,然後二、三節按順序跟上。手走得好不好,差異就在是不是先走第一節。不走指尖,你怎麼也抓不緊對方;走了指尖,就有了『卷』的意思,即便是沒抓住對手,也有個『纏』的餘味在別人身上。
  三、肘定位
  我們這個派別的另一個秘密武器就是肘定位。肘永遠在做一個拉長的運動,但它基本上是定在一個位置上,做着向外伸展的、膨脹的運動,和身體各部位保持一個相對的定位。手走的幅度和身體不會同步,但肘是可以同步的,肘的根在肩,練習時、對抗時都要有根,不能漂浮。肘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前面的手輸送了武器、彈藥、力量,支持手更靈活地運動;幫助後面的肩拉長,墜肘沉肩,穩定平衡。什麼時候肘變位了,形就一定是變了。太極拳運動中人體有五張弓――雙臂弓、腰弓、雙腿弓。弓背撐起的力量很大,肘正是臂弓的弓背,所以一定要保持最佳狀態。弓背一直受弓弦的拉,從未鬆懈過,一但弓背飄了,丟了就一定是棚勁斷了。在臂弓上弦斷就是意斷,弓斷就是掤勁斷了。
  四、沉肩
  練太極拳時意念上要求身體鬆柔,人們往往鬆柔不下來就是因為肩沉不下來。向上聳肩,向里合肩,或是被迫翻肩,是最常見的毛病。一聳肩,一合肩腋下就不空了。肘也隨之飄起來。當遇上對方采、 打、摔、擒、拿等外力時,出於自我平衡的本能,可能被迫向上翻肩。這些不僅是學習太極拳的障礙,也是技擊中的隱患。只有沉肩才能接牢肩部與臂部,使臂生根,從而由墜肘與沉肩的結合達到肢體放長。如果兩手都做到了走手、沉肩、乍肘,這張弓就是一個飽滿的弓。所以要時時注意沉肩、保持沉肩墜肘,將肘與肩部拉長到最大限度。
  五、含胸
  含胸首先要求我們虛領頂勁的時候把勁椎領起來,像弓梢一樣不歪不扭,下頜內收,兩眼平視,使百會穴虛領;再就是胸要有向里包的感覺,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讓背有拔長的彈性。在對抗中,最忌身體上重下輕。如果胸不含,肺部會充滿空氣,不能氣沉丹田,這時頭重腳輕根底淺,一遇外力就會立足不穩,含胸拔背能使我們氣沉丹田,下重上輕如不倒翁。否則,就會橫氣填胸,濁氣上升,勁力不能順達。
  六、塌腰
  腰和胸的關係是含胸才能塌腰,塌腰必須含胸。正確的姿勢是:胸要含起來,腰要向下坐(塌),尾椎要向里。這樣,我們就具備了五張弓中最重要的一張弓。腰是一個重要的平衡機構。勁起於腳跟行於腿,到腰部時有一次六成力量上升,四成力量還原於下身的分配。穩穩噹噹地把腰塌下來,人才能不飄,腳下才能有根。否則,腰塌不下來,挺胸凸肚,連瑣反應是胯松不下來,膝蓋亦不能彎曲,襠不能合上。
  七、松胯
  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為這裡少了一個字,應是腰腿間求之。腰腿間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胯上,松胯便可在煞那間將力量送至腰部。在對抗當中,松胯尤為重要,因為不能松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簣。從某種意義上說,胯能不能松就意味着能不能得到進入太極拳殿堂的鎖匙。此外,胯部的韌帶長度要超過常人是松胯的前題條件,韌帶、副韌帶長,轉身長度和半徑就會比別人長出許多,對抗中就有了優勢。因此要有意識練好松胯的功夫。
  八、屈膝
  肘是上肢的弓背,膝是下肢的弓背。曲膝合襠,膝曲襠才能合。曲膝才能足下生根,進退自如,力撐八面。看一個人的拳勢是否正確,首先看胯是不是松的,膝是不是曲的,襠是不是圓潤的。如果一個拳勢看着不順那麼問題一定出在膝上。膝在運動中要像餃子皮一樣向外,不是外擺,外擺是飄的,向里運動時不是直接合,而是從外向里扣。
  九、抓地
  在踝關節這個部位最難練的是跟腱韌帶,跟腱韌帶的長短又與抓地有直接關係。通常膝蓋前跪和旋轉就是韌帶長運動。這根韌帶越長,膝蓋前跪的半徑越大。對抗中後退時,又總有一個膝蓋是向前彎曲的,彎曲幅度越大,腰部的承受能力越強。人常說「腰長」、「腰上有份兒」,其實還是跟腱韌帶長、腳下有根的緣故。很多人腳下不穩,不舒服不挪腳跟和腳尖,正是因為跟腱韌帶不夠長,拉長這根韌帶要靠五指抓地。不讓飄、不讓腳動的同時又讓腳腕旋轉的動,讓它向不同方向移動、旋轉。練習時間長了跟腱韌帶就拉長了。如果不會五指抓地,即使其它各部位都做得很好,推手的水平也高不了。只有抓地才能生根,生根之後胯各部位的靈活性才能充分顯現。五指抓地時湧泉穴要虛要空。拳勢定形是掌握太極拳真諦的必經之路,也是實戰的需要。只有走手、乍肘、沉肩、含胸、塌腰、松胯、抓地等每一招每一式都定型,才能保證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受外力干擾,收發自如,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十,混元運動
  走手、乍肘、含胸、沉肩、塌腰、松胯、屈膝、抓地,這麼多部位如果各自為戰,充其量只是一些散兵游勇。它們的一元化領導就是『合』。比如你用手做前伸打擊運動時,周身運動都要與之平衡、配合、協調,上肢的『通背勁』,下肢的『襠勁』,中間的『胸腰勁』,合到一塊兒就是『混元力』。有位大師說:『在成手之中,能發這種力的,千人不過二三。』技擊時周身協調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現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混元運動的規律。
  1、六個方向的圓
  混元力,顧名思義就是渾然一體的圓方向的力道。現代武術的力道很多,有爆發力、彈抖力、二爭力、自然撞擊力、衝擊力等。如果對些力加以引導,使之通過弧線或螺旋的運動就一種新的力道,就有可能形成混元力。那麼,混元力的標準、定義是什麼呢?混元力的基本標準是它應有六個方向――前後上下左右。有人雖然走的也是圓、也是弧。但只有四個方向的勁道。這是平面的圓、平面的弧,不是個立體圓。六個方向的圓、立體的圓才能形成混元。凡是推手中使用頂勁的就一定是少了兩個方向,不是不左右就是少上下(前後是人的習慣)。更多的人頂起來也會以為是少了左右,不知是少了上下。因為上下不是人的本能,容易被忽略。有六個方向的勁才是混元勁,但這六個方向又必須拳勢定形為基礎。所以要注意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順纏、逆纏、乃至每個轉關換勢都必須有六個方向。否則,拳勢就是不正確的。
  2、公轉和自轉的關係
  地球圍繞太陽轉,地球自轉。太極拳的動作中,上關節對下關節(前關節對後關節)而言下關節是自轉,下關節對上關節(後關節對前關節)而言上關節是公轉,這是個規律。自轉的圓要大,公轉的圓要小。從手到肘到肩劃圓時要一節比一節劃得小。因為前一節和後一節比起來,前者是自轉,後者是公轉。不過指與臂相對而言,腰和臂都有公轉和自轉,如果腰比手轉得還大,便是不對的。在對抗中不可能沒有公轉和自轉,沒有自轉就不可能接受對方的力,就不可能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把它化掉。公轉自轉都是很重要的,但一定要協調,要講究比例。 人的手打擊起來較靈活性要差得多,此外,腿還要承擔自身的重量,相對來說它比手的運動範圍要小,所以儘管腳是腿部的前邊一截,可它自轉幅度並不大。因為腳在抓地的時候要生根,要向下滲透似地轉,所以腳不可能像手一樣劃同樣大的圈(用腿攻擊時除外)。明確身體不同部位公轉與自轉的關係主要是為了避免枉動。避免枉動才能達到周身一家,才能有混元力,才能避免實戰中犯勁力渙散和丟、頂的錯誤。
  3、周身多元化旋轉
  人體是一盤棋,論功法有手功、腿功之分,論部位僅手指上就有『三節』,即梢節、中節、根節。這麼多關節、部位在太極運動中是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周身運動的多元化也就決定了各關節一定要順應多元化的旋轉規律。
  『勁起腳跟行於腿,主宰於腰』。為什麼說腰為主宰呢?因為部位關節都有自己旋轉運動的規律,但都要以腰為軸心使其它部位都貫穿起來。若要達到此目的,必須以手領勁,兩頭捲曲向中間收,收到腰上再向下分配六成向下分配四成,這就是爆發的力。那麼就要求你從梢節,即就是從兩頭捲曲收到中間然後再放。走手指的目的是向中間收,含胸塌腰的目的是向中間收,腳抓地也是為了向中間收。這個收和放的時間差是多長呢?可以說沒有。收即是放,理論上有間隙,實際上可能就沒有。腰一收它就有了,膨脹、爆發與收幾乎同時,但必須收進來才能發,不收進來發不了的。像炮仗卷得越緊崩得越響一樣,拳勢也如此,捲曲越緊爆發力越強。各個關節、各個部位都旋轉起來、協調起來,就會達到周身一家,節節貫穿,收發自如,得心應手。筆者潛心研練陳氏太極拳多年,今寫下自己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太極拳之真諦。至於太極拳的技擊功夫將另文論述。
  此稿寫出1994後4月一直沒有發表,後經改寫把本文折成三篇文章,一、技擊中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二太極精髓―混元運動;三、論身備五張弓。但我還想原文登出,供同仁們參考比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