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王姿英)近日公布的2011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項中,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研究所領銜完成的肝炎後肝硬化『虛損生積』中醫病機理論的建立與應用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研究提出並系統論證肝硬化『虛損生積』的病機理論及其科學內涵,創建了益氣生精、補益虛損治療肝硬化的新方法,闡釋肝硬化『本虛標實』及治病求本的現代科學內涵,實現中醫病機與病理生物學概念上的溝通。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通過建立虛損與症積關聯的古代文獻資料庫,明確『虛損生積』的病機理論內涵。通過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證候類型的比較及其與肝組織病理學變化的相似度分析,揭示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發展為肝硬化的病機演化。採用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平行對照進行112例肝硬化(S4期)用藥48周的療效觀察,表明益氣黃芪湯可顯著改善肝臟功能。基於益氣補精方藥效應基礎解析肝硬化『虛損生積』的病理生物學機制,並發現益氣補虛中藥主要活性組分及其協同增效的配伍作用機制。
目前,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已得到了較好地推廣應用,『益氣化瘀為基本治法』治療肝硬化已入編【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研究人員發表研究相關論文62篇。其中SCI收錄12篇,EI收錄9篇。申報發明專利6項(其中國際2項)。此外,該項目被上海市推薦申報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