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散有疏肝、養血與健脾三個方面的作用,臨床辨證加減,應用非常廣泛。
逍遙二字,最早見於【莊子·逍遙遊】。逍遙,是指悠然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活動。人不能逍遙,病在『有爲』,總是想著追這些,求那些,又是爲功,又是爲名,又是爲己,這樣就不可能逍遙。而『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一個人如果能達到『無名』、『無功』、『無己』的境地,自然就『無爲』了,也就可以逍遙了。
人若思慮不遂,鬱氣在胸,就會患上『肝鬱』,而『肝鬱』是影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中醫學認爲,五臟都可能出現郁證,如肝經的氣鬱、心經的火郁、脾經的濕郁、肺經的痰郁、腎經的水郁(水積)等,但以肝鬱最爲常見,也是產生其他郁證的常見因素。俗話說『十人九肝氣』,說的就是『肝氣』之病比較普遍。對於思慮不遂所導致的『肝鬱』病證,『解鈴須是系令人』,心理放鬆、自我解脫是必要的,但用藥物解郁也是必不可少的。逍遙散就是解肝鬱、健脾胃的首選良方。
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薑8味藥組成。古時是將前六味藥研成粗末,再用煨生薑與薄荷和粗末一起煮水,取藥液服用。本方名曰逍遙,乃喻此方疏肝解郁、養血補虛的功效能使人服後回覆到悠然自得、心情愉悅的健康狀態。
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補肝體而和肝用;白朮、茯苓健脾益氣,脾強則不受肝侮;柴胡疏肝解郁,以順其調達之性,使肝氣發揮正常作用;炙甘草緩肝急以止痛;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煨生薑溫胃扶中,諸藥合用,肝脾同治,氣血兼顧,實爲疏肝扶脾的良方。清代王旭高在【王旭高醫書六種】中談到逍遙散時說:『六郁之中思慮多,思慮傷脾肝作惡,逍遙舒達肝與脾,正氣無傷逍遙卻。』這裡所說的『舒達』包括疏肝、養血與健脾三個方面的作用。
後代醫家對逍遙散的功效進行了不斷探索,其應用指征大致可歸納爲:胃脘脹滿,食欲不振,胸悶氣促,兩脅脹痛,善太息,咽部異物感;或往來寒熱,頭暈目眩,口咽乾躁;或經前乳房脹痛;或痛經,舌質偏暗,苔薄白,脈弦或滑。其病種常見於消化、神經、內分泌、血液等系統疾,以及婦科、五官等病種。對婦女疾病的療效尤爲突出,清代葉天士稱讚該藥爲『女科聖藥』。
秦伯未先生在談到肝硬化的治療時說,最基本的方劑當推逍遙散,逍遙散的組成,一面養血,一面健中,用柴胡調氣主持其間,雖能疏散,但主要還是調養肝脾。
醫學家還對逍遙散的原方進行了加減,表現出該方使用的靈活性。
1.逍遙助孕湯:逍遙散加香附、鬱金、合歡皮、蘇羅子、路路通、陳皮,主治肝氣鬱滯型不孕症。
2.逍遙降糖飲:逍遙散加生地、知母、枸杞子、香附、川芎,主治肝鬱氣滯型糖尿病。
3.變通逍遙散:逍遙散加香附、佛手,主治肝鬱脾虛痛經,經期失序。
4.丹梔逍遙丸:逍遙丸加牡丹皮、梔子,主治怒氣傷肝,內火時起,心煩急躁,血少目痛,經期提前。
5.丹梔逍遙散加旱蓮草,主治乳頭溢液症。
6.丹梔逍遙散加木瓜,主治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
7.丹梔逍遙散加丹參,主治功能性低熱或經期低熱。
8.丹梔逍遙散加菊花、石菖蒲,主治肝鬱型急性視神經炎。
9.丹梔逍遙散加生地、菖蒲、桃仁,主治肝鬱脾熱型萎縮性鼻炎。
10.加減逍遙散,即丹梔逍遙散去薄荷、生薑,加白芥子、半夏,用於肝氣鬱結,手足酸痛,胸脅郁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