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0|回覆: 0

[儒家學說] 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原文翻譯解析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5-18 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導讀:本篇記載子夏向孔子請教【詩】中『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進而引發孔子關於君子修德治國的論說。

作者:楊朝明;導讀:文傳君
文化傳統【孔子家語】微學習099
【詩經·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泂(jiǒng);酌(zhuó);行(háng);潦(lǎo);挹(yì);餴(fēn);饎(chì);罍(léi);塈(xì)。

【泂酌】描述了從遠處積水潭舀水裝到罐子裡,回家蒸飯蒸菜、清潔酒器、抹擦洗滌的不同場景,以此來比喻君子品德高尚,百姓歸附愛戴,好像父母一般。子夏以『文學』著稱,猶善於【詩】,他就『民之父母』的境界向夫子請教,孔子對此做了更細緻的解讀,他認爲,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達三無私以奉天下的主張。君王、聖人能夠以盛大的德行服務於天下,自然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歸之,百姓感恩戴德,君王、聖人終成民之父母。

孔子家語原文

子夏侍坐於孔子,曰:『敢問【詩】云「愷(kǎi)悌(tì)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子夏曰:『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詩禮相成,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志氣塞於天地,行之充於四海。此之謂五至矣。』

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敢問三無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dì)逮,不可選(suàn)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伏救之」,無服之喪也。』

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於此而已?』孔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所願必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施及萬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

子夏曰:『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德也。』子夏蹶(guì)然而起,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白話通解

子夏陪坐在孔子身邊,說:『請問【詩】說:「平易近人的君子,他是百姓的父母」,怎麼樣才能稱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說:『百姓的父母,必須通曉禮樂的來源,以達到「五至」而實行「三無」,並用以施行到全天下。任何地方發生了災禍,必須首先知道,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百姓的父母。』

子夏說:『請問什麼叫做五至?』孔子說:『有憂民之心,詩也會有所反映;詩要表達的,禮也會有所體現;禮要表達的,樂也會有所表現;樂所表現的,哀也會隨之體現。詩與禮相輔相成,哀與樂交相產生,因此,五至睜大眼睛看也看不見,豎起耳朵聽也聽不見。這種志氣充塞於天地之間,實行起來又遍及天下,這就叫做五至。』

子夏說:『請問什麼叫做三無?』孔子說:『沒有聲音的音樂,沒有儀式的禮節,沒有喪服的喪事,這就叫做三無。』子夏說:『請問什麼詩句與三無的意思最接近呢?』孔子說:『「早晚恭敬,寬以待民,民得安寧」,這是無聲之樂;「儀表莊嚴,雍容嫻雅,不可勝數」,這是沒有儀式的禮;「凡是百姓有喪亡,急急忙忙去幫助」,這是沒有喪服的喪事。』

子夏說:『您的話真是太美妙太偉大了,您就言盡於此了嗎?』孔子說:『怎麼能這樣說呢?我告訴你,它的意義還有五個方面呢?』子夏說:『怎麼樣呢?』孔子說:『沒有聲音的音樂,心志不違民心;沒有儀式的禮儀,態度從容不迫;沒有喪服的喪事,推己及人,非常傷心。沒有聲音的音樂,心想事成;沒有儀式的禮儀,上下融洽;沒有喪服的喪事,將德行施於天下。如此,再遵照三無私的精神來治理天下,這就叫做五起。』

子夏說:『什麼叫做三無私呢?』孔子說:『天無私地覆蓋大地,地無私地承載萬物,日月無私地照耀天下,這種精神體現在【詩》裡說:「天帝之命不可違抗,到了商湯興起,天心齊一。商湯疾行天下之道,其聖敬謹德的名聲日大。商湯威德遍照天下,化行寬舒,上帝敬佩其德行,命其治理九州。」這是商湯的德行。』子夏猛然站起來,靠牆立著,說:『弟子怎敢不牢記這番教誨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