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91|回覆: 0

[儒家學說]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全文翻譯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5-22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全文翻譯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全文翻譯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白話譯文

齊景公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回答說:『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盡子道。』景公說:『說得好啊!確實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話,即使有米,我能夠吃得到嗎?』

注釋

齊景公:姓姜,名杵臼,齊國之君。朱子:『魯昭公末年,孔子適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盡子道。按:兩字連用,第一個作名詞,第二個作動詞,如『君君』解釋為『君盡君道』或者『君像君』。第一個『君』是『名』,第二個『君』是『分』,處在什麼角色中就要各守其職,各盡其道。

孔安國:『當此之時,陳恆(按:此處當為陳乞)制齊,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故以對。陳氏果滅齊。(【論語偶記】:陳恆制齊,在景公卒後七八年。)』

【論語後錄】:『夫子以昭公之二十五年至齊,當景公三十年。是時,陳僖子乞專政,行陰德於民,景公弗能禁,是不能「君君、臣臣」也。』

【論語述何】:『時景公寵少子舍而逐陽生,後陽生因陳乞弒舍而立,大亂數世,國移陳氏,是不能「父父、子子」,以致臣得篡國也。夫子早見及此,故其對深切如此。』

善:好。

信如:確實像……的話。

雖:即使。

得:能夠。

食:吃。

諸:兼詞,『之乎』。

先賢註疏

戴溪曰:齊自莊公之亂,又陳氏久專國政,無君臣之分久矣。景公之時,君臣父子之道皆失,故聖人之對及此。

【論語註疏】曰:此章明治國之政也。政者,正也。若君不失君道,乃至子不失子道,尊卑有序,上下不失,而後國家正也

張栻曰:為政以敘彝倫為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彝倫所為敘也。雖堯舜之治亦不越乎此,貴於盡其道而已。

朱子曰:此人道之大經,政事之根本也。是時景公失政,而大夫陳氏厚施於國。景公又多內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間,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後果以繼嗣不定,啟陳氏弒君篡國之禍

【管子】曰: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

【說苑】曰:此非一日之事,有漸以至也。

劉宗周曰:政有大綱,君臣父子是也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盡子道,而政無餘蘊矣。雖然君仁則臣忠,父慈則子孝,故曰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遠近莫敢不一於正,而無邪氣奸於其間者,此政之說也。

楊氏曰: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蓋悅而不繹者。齊之所以卒於亂也。(鄭汝諧曰:此所以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徐英曰:【春秋】以正名分為要務,夫子之所以告景公者,即莊生所謂『道名分』也。

【史記】曰:夫【春秋】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先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撥亂世反之正,莫過於【春秋】。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大學】曰:為人君,止於;為人臣,止於;為人子,止於;為人父,止於

【孟子】曰: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

唐文治曰:【易傳】言:『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此天地之常經,人道之根本也。由此者,家盛而國興;不由此者,家衰而國亡。

李炳南曰:陳氏滅齊,在景公時已見其兆,所以孔子示以根本之圖。後世治國平天下的人果能力行孔子的人倫之教,自然絕其禍亂之源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見為政在於盡倫也。為政者必以敦倫為要也。

附錄

陳祥道曰:景公之時,慶封滅崔氏,田鮑髙欒謀慶氏,而田氏又私其德於民,此臣不臣也。景公以少子荼為太子,而逐群公子於萊邑,而群公子皆亡於外,是子不子也。臣之不臣,以君之不君;子之不子,以父之不父,故孔子答以君則臣臣,父則子子也。

戴溪曰:昔景公欲用孔子,以尼溪之田封之。晏子沮之曰:『儒者滑稽而不可執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揖遜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嗚呼!晏子知禮之可以已齊亂,而不知夫子之可以行禮也。使景公略知用夫子,則陳氏之亂,不動聲色而齊可無事。今晏子之言及此,是亡齊者非陳氏也,晏子也

本章參考書目

【大學】【孟子】【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學案】【論語意原】【論語集釋】【論語全解】【石鼓論語答問】【論語大義】【論語會箋】【癸巳論語解】【論語講要】【論語述何】【論語後錄】【論語偶記】【管子】【史記】【說苑】【四書解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