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95|回覆: 1

[儒家學說] 郊祀是什麼意思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6-28 12: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郊祀,即郊天之禮,是最尊貴的人才有資格進行的祭天儀式,郊祀是用以體現天子至尊身份的禮制。那麼,郊祀是什麼意思呢?

【導讀】

周代的郊天之禮即郊祀是指在南郊舉行的祭祀昊天上帝的禮儀,其最尊者為冬至圜丘祭昊天和啟蟄南郊祀上帝祈谷,至春秋後期,人們對這種祭禮不甚明了,魯定公因此求教於孔子。由此,孔子論述了郊祀的意義、功用及具體的禮儀。

孔子十分重視郊天之禮即郊祀也郊天之禮,在他看來,郊天之禮是周天子才能舉行的至高禮儀,最能體現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孔子認為,郊天之禮最能體現治理秩序,無論是總體規格,還是具體所用的牲器、服飾、禁忌、儀式,都明顯高於其他祭祀,蘊涵着強烈的等級觀念和禮制要求,能夠起到『示民嚴上』的教化作用。魯國作為周代的諸侯國,禮儀上應該『降殺於天子』,所以魯國沒有冬至日郊天之禮。

在周代,祭祀可因目的不同分為三類,即『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郊祀也因此可分為兩類:冬至日郊天應屬於報祭,啟蟄月郊天應屬於祈祭。孔子對報祭比較重視,他反覆指出最隆重的郊天之禮也只是一種『報本反始』的紀念活動,這與孔子一貫主張的『祭祀不祈』的觀點是一致的。

家語原文

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公曰:『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於啟蟄之月,則又祈谷於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禮也。魯無冬至大郊之事,降殺(shài)於天子,是以不同也。』

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也,於郊,故謂之郊焉。』

曰:『其牲器何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繭栗,必在滌(dí)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牲用騂(xīn),尚赤也;用犢,貴誠也。掃地而祭,貴其質也。器用陶匏(páo),以象天地之性也。萬物無可稱之者,故因其自然之體也。』

白話通解

魯定公向孔子詢問說:『古時的帝王一定要郊祀祖先,以讓他們配享上天。這是為什麼?』孔子回答說:『萬物來源於上天,人來源於祖先。郊祀,就是盛大地報答根本、回顧本源的活動,所以要用祖先配享上帝。天上懸垂着日月等天象,各有運行法則,聖人就效法這些天象,郊祀就是為了顯明天道的。』

定公問:『我聽說郊祀有不同的形式,這是為什麼呢?』孔子回答說:『郊祀,是為了迎接長日的到來。這是盛大地回報上天恩賜的祭祀,因而以日為受祭的主神,以月為配享者。所以周代開始郊祀時,選擇了冬至日所在的月份,把日期定在這月上旬的辛日。到了啟蟄所在的月份,又祭祀上帝以祈求穀物豐收。這兩種祭天都是天子的禮儀。魯國沒有冬至日盛大的郊祀禮儀,作為周代諸侯國,魯國禮儀上比周天子應該有所減損,所以出現了不同。』

定公問:『把它稱做郊祀,這是為什麼呢?郊祀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在國都南郊界定區域設壇祭天,這是為了接近陽位,在郊外舉行,所以稱為郊祀。』

定公又問:『南郊祀天時用的犧牲和器具又是怎樣的?』孔子回答說:『祭祀上帝的牛很小,牛角象蠶繭和栗子一樣。必須在清潔的牛棚里飼養三個月。祭祀后稷的牛隻要形體、毛色完備就可以了,這是為了區別祭祀天神和人鬼的不同。犧牲用赤色牛,這是因為周代崇尚赤色;用牛犢,這是因為珍惜它的「純潔誠信」。打掃乾淨一塊地面來舉行祭祀,是因為崇尚質樸。器具用陶製的或匏瓜做成的器皿,以符合天地純樸的自然本性。萬物沒有什麼可以與此相稱的了,所以要依循它們質樸的自然本性。

本文授權摘自【孔子家語通解】作者:楊朝明;

導讀:文傳君

遊客  發表於 2019-6-28 22:15
郊祀,即郊天之禮,是最尊貴的人才有資格進行的祭天儀式,郊祀是用以體現天子至尊身份的禮制。那麼,郊祀是什麼意思呢?
余出 發表於 2025-4-19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郊祀之本義與禮制精神】

(一)郊祀禮制溯源
郊祀作為三代禮樂文明之核心儀式,其制肇端於上古自然崇拜。【周禮·春官】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鄭玄注云"圜丘祭天,正謂之禋",實為郊祀雛形。至周代形成"冬至圜丘祭昊天,啟蟄南郊祈谷"的二元結構,【禮記·郊特牲】所謂"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即指此制。孔子所言"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孔子家語·郊問】),正合【周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的方位哲學。

(二)禮器制度中的天道觀
郊祀用器體現"法天象地"的哲學:
1. 牲器制度:上帝用繭栗角幼牛(【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需滌養三月,體現"貴誠尚質";后稷之牛僅備形體,形成天神/人鬼的級差。
2. 色彩體系:騂牲尚赤,對應【尚書·洪範】"赤者火色"的天人相應觀。
3. 器用原則:陶匏象天地之性,【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在此具象化。

(三)政治倫理的雙重維度
1. 權力合法性:"天子祭天地"(【禮記·曲禮】)的壟斷性,通過"掃地而祭"的質樸儀式,完成"君權神授"的符號建構。
2. 社會教化功能:孔子強調"示民嚴上"(【家語】),實為通過儀式空間中的等級差序(如魯國"降殺於天子"),強化"禮者為異"(【禮記·樂記】)的秩序觀念。

(四)孔門禮學精義發微
1. "報本反始"說:突破功利性祭祀觀,【論語·八佾】"祭如在"精神與此相通。
2. "祭祀不祈"論:將郊祀從巫術思維升華為道德實踐,【中庸】"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即此義。
3. 天人關係重構:通過"配享"制度(【孝經】"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實現"人本乎祖"的血緣倫理與"萬物本天"的宇宙論的統一。

要之,郊祀絕非簡單儀式,實為融合宇宙觀、政治學、倫理學的文化編碼系統。今人觀【家語】所載孔子之論,猶可窺見三代禮制"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史記·禮書】)的深刻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