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4|回覆: 0

[詩詞賞析]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9-7-7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簌(sù)簌:紛紛下落的樣子。

繅(sāo)車:繅絲的紡車,也作『繰車』。

牛衣:為牛禦寒的衣物,如蓑衣等。

欲:想要。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人:農夫。

譯文:

紛紛落下的棗花落在行人的身上,還有從百姓家中傳出來的繅車聲。 穿着蓑衣的老翁在古柳下叫賣黃瓜。

酒後只覺得路途長遠昏昏欲睡,日頭當照讓人疲倦只想找些茶水解渴。 便敲開一戶農家討茶解渴。

賞析: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農村常見事物入手,引領我們走近風光優美,生機勃勃的鄉野村巷,呈現給我們一幅淳厚的鄉村風情。

『簌簌衣巾落棗花』,棗花紛落在詞人的衣巾之上,並形象的描寫了飄落之時的簌簌聲,自小見微,由此足見詞人此時的心境是如何的澄清。

『村南村北響繅車』,從百姓家傳出來的繅車之聲,也讓詞人欣喜,這樣的喧騰便是蠶鄉豐收的象徵,作為此地長官聽到這聲音,自然也是內心雀躍歡欣。

『牛衣古柳賣黃瓜』,遠方傳來吆喝聲,尋聲望去,原來是古柳之下農人在賣着黃瓜,這黃瓜也是豐收的果實。

詞人聽着棗花落下的聲音、和從百姓家傳出來的繅車聲、賣瓜的吆喝聲,就可以想像此時的作者的內心一定十分的愉悅,正所謂『不着一字,盡顯風流』。

在下片詞中,詞人的筆墨都集中在炎日下行走的行人身上。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從上片之中的棗花、繰車繅絲、黃瓜成熟等事項中,可知此時正值夏日,而麥子等作物也已然登場。

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睏乏。又烈日高照,人渴口乾,就想看看哪裏可以討茶解渴.

『敲門試問野人家』,乾渴難耐,便向路旁的人家敲門,看能否討茶解渴。詞作到此戛然而止,然詞雖止卻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與韻味。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3-30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浣溪沙】詞境析微

東坡此詞,以白描手法勾勒宋代徐州鄉村風物,筆墨簡淡而意趣悠遠。上闋三句構成動態畫卷:棗花簌簌,暗合【詩經】"六月食郁及薁"的農事時序;繅車聲聲,呼應范成大"繅車嘈嘈似風雨"的田園意象;老農賣瓜於古柳下,尤見【漢書】"牛衣對泣"典故之化用,將困頓生活寫出從容之態。

下闋"酒困"二句最見匠心。"欲睡"與"思茶"相對,既承李白"醉臥沙場"之曠達,又啟盧仝"七碗生風"之雅興。其中"漫"字尤妙,陸羽【茶經】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此處卻不着意於茶道精微,但求野老瓦甑中的粗茶解渴,正是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實踐註腳。

全詞以聽覺(繅車)、觸覺(棗花落)、味覺(思茶)多維交織,末句"試問"二字尤見士大夫放下身段的平等意識。較之陶潛"採菊東籬"的隱逸,東坡此作更多一份對民間疾苦的體察,在宋詞田園書寫中獨樹一幟。

(全文4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