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2|回復: 1

[管子学说] 圣人之道 若存若亡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7-17 0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四篇心术下·圣人之道 若存若亡

原文

(dào)()(běn)(zhì)()(zhì)()(zhì)()(fēi)(suǒ)(rén)(ér)(luàn)(fán)(zài)(yǒu)()(zhí)(zhì)(zhě)(zhī)()(fēi)(dào)()(shèng)(rén)(zhī)(dào)(ruò)(cún)(ruò)()(yuán)(ér)(yòng)(zhī)()(shì)()(wáng)()(shí)(biàn)(ér)()(huà)(yìng)()(ér)()()()(yòng)(zhī)(ér)()(huà)<(wáng)>

解释

①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非所人而乱:

:此处为动词,取道于……。

:代词,指事物,人生。

:〖说文解字〗『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楍,古文。』段玉裁注『本末皆于形得义。』即:本,是指树木下面的根。木,树木,在此泛指一切万物的形质现象。一,万物与天地及彼此通过氣化相感通相协同者也,即氣化;『从木,一在其下』,意为事物的根本,是形质现象下面(背后)的『一』。

0befebbcdf3c3c183d4886173116a635.jpg b871d47acac971e921adbbf7f4f58a33.jpg f411204ae600e911919d7bb77fa0a6e8.jpg defed5a8e90529c2e2fb0547fce6ab75.jpg

:〖说文解字〗『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 76606b292b79b5de94799faf596cbc58.png ,古文至。』段玉裁注『不,象上升之鸟,首向上。至,象下集之鸟,首向下。』此处意为:落实,落到实处。

afd9e973fc262e936a514da756ab3f11.jpg 317f3bfb342023c2ec8fbb7b501cc1f5.jpg c3b5ba768abf6dfa06adc8a19833c2e3.jpg c9f8cf05531f6e3776a8ccbae7d79150.jpg

:〖说文解字〗『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段玉裁注『谓 a7e2999a339f6fd1d6ad27c9eb7e99e7.jpg 也。象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结合『至』字解,可悟:不,是对人生中上达于『天』的认识与实践的描摹;至,则是对人生中下达于『地』的认识与实践的描摹,而中华传统中,又是以氣化与形质并存一体、而氣化为主导这样一个基本认识为世界观与认识方法的出发点的,故,天,指氣化,地,指形质,不,指深入上达于氣化(天)的实践渠道,即本轮〖管子〗四篇训『不通无,指人体内氣化深层的元神』的由来。

bfacb0d50474fc916461637859aa5218.jpg 1807fe524cf2d44ff9a792e8d585aa64.jpg cbf0990277797f7594593c268078818e.jpg

本句中,不,指元神,无,指自然界的氣化存在。

不至无:人通过元神渠道与天地万物的氣化相互感通。

:否定词做转折连词,此处可解为『否则』。

所人:意动式,以人为所。所,此处指做人做事的依据。人,此处指人心,即依据于形质现象层面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人心(识神)认识与实践渠道。

本句意为:(做人做事)取道于作为事物根本的氣化,才能最终落实。落实,指的是(通过氣化实践实现了)元神渠道感通于氣化。否则,依托于人心作为人生认识与实践的依据,则只能走向混乱。

②凡在有司执制者之利,非道也:

司:做名词,意为『职司』,此处做动词,执掌。

:执掌。

:制度,规则,法度。

有司执制者: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职责分工,以及为完成所分工负责的职司所制定的规则、工具、制度及其执行。即〖管子·心术上〗所说的『官之分』。

:动词,实现。

:指有司执制者们执制时所使用的形质现象层面的工具、制度、规则、法律。

有司执制者之利:即『简物,小大一道,杀僇禁诛,谓之法』。

本句意为:人在形质现象层面通过工具、制度、规则,分工负责完成为人做事,这并不是道。

③ 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

:动词,丢失。

:第一个『之』,虚词,表强调,此处强调道。第二个『之』,代词,指『圣人之道』。

:〖说文解字〗『引也』,伸手够到曰援。此处意为拿过来用,学会了来用。

cbb93f26dd581d65c94b5ed1608e3039.jpg 3b3b11540f72841b46d4ebfe72ff9b3e.jpg d4f7c736380af040e2a34f975a5751b6.jpg

:音mò。〖玉篇〗『古文沒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湛也。…。 74123017b6675905e028d1f4a78cd3be.png 者全入于水。故引伸之义训尽。小雅:曷其 fc393667b373ef13625c3b1c11636fde.png 矣。传云: d9441dd1916afeb70868d9866af8e88b.png ,尽也。论语 f9e1ae540bcf2cab6a9d79b3054947e5.png 阶。孔安国曰: c8d364d02f2c6cfc9fb2b4003193aa3f.png ,尽也。凡贪 dee9378317045d22b98511a895085c7c.png ,干 463eaff30d03e96688b6702f885912cd.png 皆沈溺之引伸。』

2b4acb698e4f3f443c7bb5cc21c4a18a.jpg 58192ec1fe4a3eb32215379536627e4e.jpg 1e229fc9c3b92b9b003d43e4dced465d.jpg

:〖说文解字〗『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

27711e9adad433fd09ccd5077afea9c1.jpg b1635162e19a6e4b780bd45c635d0230.jpg 70e71a973b01ec9ffdb8546da9526b59.jpg

殁世:沉浸在以三十年一世为单位的历史长河中。

:否定词。

:异体字:亾,兦。〖说文解字〗『匿也,象曲隐蔽形。凡L之属皆从L。读若隐。』段玉裁注『匿者、亡也。』〖孟子〗『乐酒无厌谓之亡。』〖康熙字典〗『注:谓废时失事也。』〖艺苑雌黄〗『古惟用兦字,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兦之兦,今又变林为四点。』

40e2a5ab3d0207a1bfe60f8acf6ad275.jpg d0c73d1eba6f80a58d76850081a4607b.jpg db14ef3f238207010728a01e527cda82.jpg 2c71e0cbc06d724dba16465a8bb8ee4f.jpg

圣人之道,若存若亡:圣人所说的道,(对于常人而言)似乎有,又似乎没有。有时能感受到,有时又好像丢失了它(道)。

援而用之,殁世不亡:学习(圣人之道)而实践于氣化,就是过了多少个三十年也不会废时失事。

④ 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亡>:

与:相与,参与。

不:元神。

变、化:〖黄帝内经〗『物生谓之变,物极谓之化』。物,指氣化存在。

应:感应,感通。指氣化存在之间的彼此关系。

移:〖说文解字〗『禾相倚移也。从禾多声。』段玉裁注『相倚移者,犹言虚而与之委蛇(读yí)也。……考工记郑司农注两引倚移从风。……皆谓阿那也。毛传曰:猗傩,柔顺也。猗傩即阿那。』故可悟:移,古义为万物的氣化层面彼此之间的『虚而与之委蛇』。即彼此应和、呼应、感通。

e50039dc6dd2b61a02bbcb94a89a7456.jpg 7bd846e00344b723ac81412bb8196e54.jpg 6c18e86bbcf5b85f934e89cc9da59627.jpg

与时变而不化:省略句,应为:不与时变而不化。通过元神感通其氣化的变并且通过元神积极在自己的氣化层面生化来参与协和于天地时间节律。而,做连词,表递进关系,进而。

道是变动不居的,因为道即氣化是生生不息的,因此,我们如能深入氣化实践,则就能跟从道而运化,在形质层面就会表现为与时同变,而且不会因不懂氣化的运化,而仅仅根据我们在形质世界的经验与知识去擅自运动,造成氣化对形氣并存的世界的化生的损伤。

应物而不移:省略句,应为:不应物而不移。(以元神)应和氣化并且以元神来与万物的氣化相感通相逶迤。

日用之而不化<亡>:可以有两解:

一是将『不』解为否定词,则『日用之而不化』意为:实践氣化,每日行为举止以氣化为依据,要能够达到『恬愉无为,去知与故』的境界,才能保证避免『罪在变化』。若训诂为『日用之而不亡』,意为:实践氣化,每日行为举止以氣化为依据,始终不丢失这种境界状态。

二是将『不』训为:通『无』,指人的元神。则本句只能训为『日用之而不化』,而不能训为『日用之而不亡』。此时,『日用之而不化』意为:氣,每天都用她,可是只有通过元神才能感应到氣的生化之真相。

体会

(注:以下体会来自2017年1月16-22日,〖管子〗四篇学习群的学友交流)

体会1:来自学友间交流

Lulu:旅敬静老师好,请问『心之中还有心焉』是否可以比作一个圆葱,道心是包裹在最里面的葱心,心的实质是气,道心是新生婴儿混朴未散的一团气。随着年龄增长人在受伤害后,心就逐渐封闭了,层层包裹,把自己的真心裹得越来越严。读经,静修觉察己心,再把受伤的,封闭的心一点点打开,每打开一点儿,好比剥了一层圆葱皮,无形的气场更纯净,宁静一些。我在静修过程中感受到身体层层淤气在排放,心也越来越轻松。

南山:有了切实的身心感受后,感觉就是不一样,言之有物且很形象(发上月在赣江边儿绿地雕塑以应景)。我感觉,有时候是一层一层剥,有时候则好像用针直接穿透多层,直达心底,有了这个穿破,再一层层剥就好下手了,要不然圆圆封闭的不好剥皮。学经典,悟明心。比如有时候把一个词句深入搞明白了,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此句再顺藤摸瓜串联其他词句,渐渐通的就多了。学经典不在多,而贵精专,贵精诚。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大道至简,我们包裹的太严,识神把元神层层包裹,不仅包裹着,还压抑着。

旅敬静:@Lulu 您的体会是对的。但具体到现象上感觉上,层层包裹的,也不都是真实的氣化,有些是假象,是自我体验的变形,如五藏氣不平和导致的情绪紧张,惊恐,愤怒,固执,也会造成身心的紧裹紧闭感,无力挣扎感。所以,修行首先是松,然后是静。所以,我们要互相印证,参悟,要老师指导。

旅敬静:慈悲。慈,兹心也。就是心在当下,在现在。即当下,现在『心处其道』,即君到位。于是心安,于是身得主持。悲,非心也。即此安心,不唯人心。人心安处其道,需要氣化之心-心之中又有心的出现和主持,这个非人心,即是道心,即是元神。故慈悲者,回心转意,此心安(识神退位),发现道心(元神出现)。此慈悲所以属观世音也,观此生命,于声之背后见非生之音也。回到氣化实践,保此生命氣神精,与诸君共勉。

体会2:学友间交流『人生如棋』

旅敬静:说到下棋,下棋中能心定思清吗?能气定神闲吗?二个人把房子家产汽车声誉都压上赌输赢来下棋,也能这样吗?能有全局视角,又不拘一格于局部,妙招频出吗?世事即棋局,生活即棋局,下棋之中,不忘且能做到始终气定神闲,心处其道,九窍循理,也是一种修行。

無明:@念青据说象棋为韩信狱中之创,棋理如人生,坎坷才顺利,大失才大得,人生如棋,每迈出一步,都得有支撑,否则是无根之进。

隐龙在渊:道真的是无处不在啊!至中至和,棋之道也。如果真的将心修的不为外物所动,这样的人棋未动,胜负已定。

旅敬静:理好不好?好。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修行何关?修成的,对理是一种认识,修当中的,又是一种,则,毋宁在学习生活中修炼身心平和,毋宁炼不以知知,而宁肯待修入氣中,待氣化直接告我真相。能止乎?能已乎?能无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吉凶乎!

体会3:身心实修与经典学习

南山:坚持真修实证,体会到氣是很可喜的进步,有助于解悟经典密意。运动锻炼我总结了以下原则,供大家参考:动静结合有机全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育运动过度了不好没有也不行,只是静坐没有运动强度长期也不好,身体是在动态调节并提升的。

Lulu:万变不离其中,所有形而下万物的变化都在道中,圣人始终把握住无形的气化,顺道而行,就抓住了万物变化的源头。而有司制者之利是舍本求末。要不是老师们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我今生与经典就无缘了。经典经旅老师细心的引领和讲解,老师们真心互动,灵气在心,一来一逝的交流,感受到经典的美妙,心中经常会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和顿悟。

文传君:能在一起做互助共学文化经典,领会圣贤教化是共同的缘分,文化传统平台的每一位参与者也是贡献者,共建共享,各得其宜。

传者,受传者;教者,学习者。除了普通意义上的交流外,更有心有灵犀的缘分,大多时候文字是苍白的。咱们这里是普传和自悟,悟得就是自己的。无字真经用心求,得真经需历磨难,学技艺需实践,关键在于受者和学习者努力。

曹庆人:刚好我是受过磨练才开始学习经典的。学习文化经典,领会圣贤教化我是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慢慢的摸索到的。起初有人告诉过我,我不以为然,反认为那是很老套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无知的无地自容。要是当初就开始学,也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还得感谢有这么一个大环境,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机缘。经典朗朗上口,不绕口。好像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非常的精炼。现在的媒体只求传播不求传承,唯有经学才经久不衰。

南山:大家在学习每周内容的时候不要忘了熟读管子四篇的原文,读着读着或许就得了,得了还不可言说,但感觉美滋滋的,感觉有个思想认识和身体相合相通了。

体会4:学友间交流书法

曹庆人:曾国藩:『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誓终身不间断也』,做到每天坚持,『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旅敬静:@曹庆人,书法,古圣前贤皆志在书法之外也。书时讲求先要端身正形,所谓形不正者德不来也。运笔要凝神写意,乃将内氣凝入墨迹之中也。一幅好的书法,要有氣度,氣势,要有境界,格局要大,要看胸怀,都是讲的氣化实践的体会,所以,中国书法与国画,都是氣化实践训练的一种形式,如果不能认识到并从氣化高度来练习,则身心修养,终必落于空泛无着也。

旅敬静:我有一诗,与大家共勉:

器宇壶中常驻魂,空中镂有往来真;

方寸起伏契天地,扭取形神一处存。

一句话,我们要练习做到的,是: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形正神安。言谈举止,点滴之间,皆随氣而动,神不外驰,这样我们才意识到,古人为何迈方步。

米恒:@旅敬静言谈举止如何随气而动?

旅敬静:@米恒 留神于体内,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氣随神动,故心安形松,则神留体内,则氣运周流于身,言谈举止中持此状态,谓之御神。

天地无言动静真,万物生死因果身;

东流水新烹芽笋,聚散浮沉品甘淳。

心正心安,志闲寡欲,则精氣神得以宣布于周身,内精氣神得以与天地、乃至大道精氣神相呼应而氣化聚散,是之谓去欲则精宣。精宣则氣得以和,和则生神,神足则元神主导氣化凝精,是之谓中精心治。要保此状态,心安是基本前提,寡欲是关键,留神是技巧,外敬内静是功夫。保持保持,保者保精氣神也,持者心持此安也。〖内经〗『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就是说的丢失此状态,而『以耗散其真,以欲竭其精』,故『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也。

遊客  發表於 2019-7-20 01:29
圣人之道,若存若亡:圣人所说的道,(对于常人而言)似乎有,又似乎没有。有时能感受到,有时又好像丢失了它(道)。

圣人之道,它首先是道,道,人皆或见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