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白話譯文 孔子說:『有德之人必定有好的言語,有好言語之人不一定有德行。仁人必定有勇,有勇之人不一定有仁。』
注釋 必:必定。 有言:有善言,有好的言語。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有德有仁者之行也。 尹氏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能勇者未必有仁也。 錢穆曰:有德者不貴言而自有之,仁者不貴勇而自有之。若徒務有言,豈必有德?徒務有勇,豈必能仁哉? 朱子曰:有德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給而已。仁者,心無私累,見義必爲;勇者,或血氣之強而已。 張栻曰:固有務於言,實未至者矣,故有言者不必有德;固有勇於爲,而未必中於道者矣,故有勇者不必有仁。是以君子惟德之務,而言非所先也;惟仁是求,而勇非所病也。 【論語正義】曰:德不以言見,仁不以勇見,而此云『必有』者,就人才性所發,見推之也。若夫有言者,或但口給以御人,勇者或但逞血氣之強,故知有言者不必有德,勇者不必有仁也。 陳祥道曰:德,至靜也,其發則爲言;仁,至柔也,其動則爲勇。顏子善言德行,有德者必有言也;子貢能言不能訥,有言者不必有德也。比干殺身以求仁,仁者必有勇也;子路能勇不能怯,勇者不必有仁也。蓋君子自得則爲德,應物則爲言,愛人則爲仁,惡人之害則爲勇。 唐文治曰:有德者之言,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有言者,詞華辯才而已。仁者之勇,發於義理,雖千萬人吾往是也。勇者,僅有血氣之強而已。此爲末世好談著作,及徒尚意氣者而發。 劉宗周曰:多言賊德,亂勇害仁,甚矣言與勇之不足貴也,故君子務本。 周大璋曰:此見本可該末,末不可該本,使人知所重。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合存發以觀人也。德可以兼言,言不可以兼德,華不勝實也;仁可以兼勇,勇不可以兼仁,氣不勝理也。聖賢觀人,朝廷用人,辨之不可以不嚴。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大義】【論語正義】【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論語會箋】【論語全解】【四書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