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卻做不到仁,或許也是有的吧,但是沒有小人能夠行仁的啊。』
注釋 君子:成德之謂。孔安國:『雖曰君子,猶未能備。』 小人:未成德之人。袁氏:『小人性不及仁道,故不能及仁事者也。』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仁道難備也。雖曰君子,猶未能備,而有時不仁也。若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可謂仁矣,而鏤簋(guǐ)朱紘(hóng),山節藻梲,是不仁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未有仁者。 謝氏曰:君子志於仁矣,然毫忽之間,心不在焉,則未免為不仁也。 袁氏曰:此君子無定名也。利仁、慕為仁者不能盡體仁,時有不仁之一跡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不能及仁事者也。 張栻曰:斯須之間,心不在焉,則為不仁。是故君子戰兢自持,而惟恐失之也。若小人則戕(qiāng)賊䧟溺者之深,雖秉彝之端不容盡殄,而不能以自達也。 錢穆曰:君子或偶有不仁,此特君子之過,亦所謂『觀過斯知仁』也。小人惟利是喻,惟私是圖,故終不能為仁。本章語句抑揚,辭無回互,蓋為觀人用人者說法,使勿誤於『無棄材』之論。 朱子曰:君子如純白之物,雖染微黑,是偶失檢。小人如純黑之物,雖有微白,卻當不得白也。 江謙曰:魏徵上唐太宗疏曰:君子不能無小惡,惡不積,無妨於正道;小人或時有小善,善不積,不足以立忠。疑君子而信小人者,讀之可以猛省矣。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指心術之邪正以衡品也。 【論語稽】曰:君子遇不仁,無害其為君子;小人偶或仁,終見其為小人。況小人之仁,其暫也,其跡也,而其心則斷斷然不仁矣。此聖人示人以觀人之法也。 陳祥道曰:有成德之君子,有未成德之君子。成德之君子則於仁義無不盡,未成德之君子則於仁義有不能。所謂『君子不仁者有矣夫』『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此未成德之君子也。蓋仁者,人之所尤難。顏子之於仁,則三月不違而已,其餘可知矣。故子路、公西赤之徒,孔子皆曰『仁則吾不知也』。 【四書困勉錄】曰:小人而仁,即使真心發見,亦隨見隨滅,故曰『未有』。此甚言人之不可流入於小人,流入於小人遂有江河不反之勢。總見從仁而至不仁易,從不仁而至仁難,其儆人意最為深切。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稽】【論語意原】【論語點睛補註】【四書解義】【四書困勉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