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
古本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一部由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古書,於西晉武帝時期,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准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這本書是用編年體寫的,故整理者將其定名為『紀年』。因是刻在竹簡之上的,所以也被稱為『竹書紀年』,也被稱為『古文紀年』、『汲冢紀年』等。 全書共13篇,按年編次,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敘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春秋時期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20年為止。時間和歷史跨度相當大。 它顛覆了以儒家歷史觀為根基的【史記】系統,書中關於'堯舜的禪讓說'、'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王殺季歷'等記載,不僅與【史記】內容不同,而且價值取向相異。所以被儒家排斥,甚至受到後世儒家的極力禁毀。 【竹書紀年】儘管有許多地區和傳統式記述不一樣,可是也被一致認為該書記述是較為貼近歷史真相的,有的記述還與甲骨文、金文記述符合,始皇帝'焚書坑儒'後,戰國時期的史籍基本沒有保存下來,但【竹書紀年】被發現後,大家獲得了有關那個時期的新歷史資料,知道許多新內容,能夠修正【史記】的很多內容的不正確, 能夠做為歷史時間的填補;並且【史記】只記述了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算。而之前的歷史,【史記】中並未有系統性的時間記載。【竹書紀年】使用了上古的紀年方法'天干地支'法,因此有時間線條,這樣就可以給專家利用曆法推算及結合考古測年來進行斷代。並且通過【竹書紀年】,可以發現在儒教獨白的語言體系中有意識地模糊歪曲的歷史真相,為後世修葺歷史、探求歷史真相帶來啟發,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竹書紀年】是古代中國惟一存留的未被始皇帝燒毀的編年通史。因為記載內容過於顛覆人們的認知,所以自它出土之後便讓歷代統治者談其色變,將之列為禁書,不願意公開上面記載的內容。而後來學者在修葺和解讀此書時還將之分為『古本』及『今本』以示區別。但多數學者經過研究並不認可『今本』的內容,視其為『偽書『。 【竹書紀年】出土後,給晉朝以後的思想學界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儒家思潮在魏晉時期就失去了主導地位,其後300年間,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代是中國先秦時期以來的思想解放時代,『竹書紀年』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下被順利傳承,直到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到唐末五代傳抄本逐步開始散佚,到了【竹書紀年】出土600年後的宋代,儒學成為國學,宋朝二程、朱熹一派的理學居於正統。與儒家史學體系衝突極大的【竹書紀年】理所當然地被宋儒視為異端邪說,必欲除之而後快,因此這部書在宋代散失了。後人重新根據其他古籍記錄還原的就是【今本竹書紀年】。但對這個版本的真偽,史學界仍在研究討論中。 【竹書紀年】全書在線閱讀 但史學界對【竹書紀年】是持『保守態度』的,說白了就是不怎麼信。究其原因,內容過於驚心動魄,有些記錄與【史記】背道而馳。還曾經失傳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後世重組的。【史記】不僅是史書,明君仁主們的一言一行成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這也是統治者們學習的榜樣。禪讓制更是後世不斷追捧的理想國,其踐行者唐堯、虞舜成為了君主們紛紛效仿(形式上效仿)的偶像。僅是對這一點的否認,就能讓儒家對【竹書紀年】所記錄內容的正統性提出質疑。 但不管爭議有多大,無可否認的是,它讓我們站在另一視角,對歷史有了不同的看法,所以,【竹書紀年】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