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18|回覆: 3

[醫藥臨床] 當歸四逆湯醫案禁忌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8-12 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當歸四逆湯醫案

當歸四逆湯首載【傷寒論】,藥由當歸、桂枝、白芍、細辛、炙甘草、木通、大棗七味藥物組成。方為厥陰傷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之證而設。筆者臨證將該方運用治療、凡屬血虛有寒所致的手足厥冷、小便頻數等症,療效滿意。今擇當歸四逆湯醫案兩則,報告如下: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醫案及禁忌

當歸四逆湯治血虛四肢厥冷麻木案

嚴某,女,65歲,2019年4月26日初診。訴四肢厥冷多年,尤以氣候變化和冬季為甚,得溫則舒。曾服用多種中西藥物治療,收效甚微,今日來本科就診。刻見症如所述,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診斷:血虛寒厥。

治法:養血通脈、溫經散寒。

方藥:當歸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棗35g,生薑10g,木通10g,細辛6g,吳茱萸5g。五劑。每劑水煎,早晚溫服。

5天後二診:進藥5劑,諸症大減。手足已知溫、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遵效不更方之訓,繼進原方5劑。藥盡5劑,諸證消失,手足溫若常人,多年頑疾告愈。

按:本案患者之手足厥寒,系因素體血虛,復因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四肢失於溫養而致。本方即桂枝湯,倍用大棗,加當歸、細辛、木通而成。方中當歸、白芍養血和營;桂枝、細辛溫經散寒;甘草、大棗補中益氣;木通通行血脈。諸藥相伍,血脈得養,寒邪得散,氣血暢,陰陽和,故療效滿意。

當歸四逆湯治血虛四肢厥冷尿頻案

金某,女,67歲,2019年5月7日初診。訴四肢厥冷已數年,時下已進入5月,然仍在穿棉褲。症見下肢涼、腰痛、小便頻、夜尿多、時七八次行等。少腹冷且痛,時有下墜感,今日晨起眼瞼及下肢浮腫。曾服多種藥物,收效甚微。刻見症如所述。形體肥胖,觸覺雙手逆冷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診斷:血虛寒厥。

治法:養血通脈、溫經散寒、補腎縮尿。

處方:當歸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棗35g,木通10g,吳茱萸6g,乾薑10g,龍骨30g,牡蠣30g,益智仁20g,桑螵蛸20g,五味子10g。7劑。每劑水煎早晚服。囑其藥後溫覆雙下肢,取微汗。

7天後二診:諸症大減,四肢已知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效不更方,原方加赤石脂40g,服法如前,繼進7劑。

7劑藥盡,四肢溫若常人,腰痛消失,夜尿1~2次,全身備感清爽,後服丸劑,以善其後。

按:此案因素體血虛,復因寒邪凝滯,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四肢失於溫養,而致厥冷。日久傷及脾腎,致使下元虛衰,氣化不固,而現腰痛、小便頻數、夜尿增多、大便稀薄等。藥用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更用龍骨、牡蠣收斂固澀;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補腎縮尿;赤石脂澀腸止瀉;乾薑溫中回陽。諸藥相伍,寒邪得散,血脈得養,腎氣得固,故收捷效。

(文善姬 金振國 劉寶恆 吉林省延邊朝鮮自治州汪清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當歸四逆湯禁忌

一、本方理論上僅適用於血虛四肢厥冷,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肢厥不宜使用。

二、本方主要功效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其辨證治療要點有: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而少陰陽虛寒厥類不宜選用本方。

遊客  發表於 2019-8-15 09:05
治病又養生,還是傳統中醫靠譜。
付巧 發表於 2025-4-11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當歸四逆湯醫案禁忌芻議

【傷寒論】之當歸四逆湯,乃仲景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之厥陰血虛寒厥證所設。觀前述兩則醫案,雖療效顯著,然臨證運用尤需明辨禁忌,稍有不慎則易致變證。今就本方應用之禁忌要點,分述如下:

一、辨證禁忌
1. 陽郁厥逆忌用:若見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熱、煩渴溲赤者,此屬陽郁化熱之四逆散證,誤用溫補則助熱傷陰。案中患者皆見舌淡脈沉、得溫則舒,正合血虛寒凝之機,若見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者即當禁用。
2. 實熱證候忌用:細辛、桂枝辛溫走竄,凡見口瘡齦腫、目赤便秘等實熱徵象者,投之猶如抱薪救火。第二案加入龍骨、牡蠣等收斂之品,更需排除濕熱下注之尿頻。

二、體質禁忌
1. 陰虛火旺體質:方中桂枝、細辛溫燥,當歸雖養血卻性溫,若陰虛潮熱、舌紅少津者用之,恐耗傷陰血。尤須注意更年期女性,常有陰虛陽亢之變,需與本案老年血虛之體嚴格鑑別。
2. 濕熱蘊結體質:肥胖者若見舌苔厚膩、頭身困重,雖現肢冷亦多屬痰濕阻遏陽氣,非本方所宜。第二案患者雖體胖,然舌淡苔白、脈沉細,故可佐益智仁等化濕而不助熱。

三、配伍禁忌
1. 慎與苦寒藥同用:木通雖能通脈,但其性苦寒,原方用量僅二兩(約6g)。今案一用至10g,若遇脾胃虛弱者,需防寒涼傷胃,可酌加生薑制衡。
2. 避免過度辛散:細辛用量過劑易耗正氣,傳統有"不過錢"之說(約3g)。案一用6g,雖取效但需中病即止,二診可減量維持。若見汗出不止、心悸者,當急去細辛,加五味子斂陰。

四、特殊情志禁忌
血虛寒厥患者多兼情志不暢,然本方無疏肝之功。若見脅脹太息、脈弦細者,需合四逆散加減。尤須警惕"寒厥"與"郁厥"並見之複雜病機,不可執方硬套。

結語
當歸四逆湯之妙,全在"血虛寒凝"四字。前述兩案把握主證精準,故能效如桴鼓。然臨證需知:厥冷一症,虛實迥異;脈細欲絕,寒熱殊途。必當參合舌脈、詳審體質,方能避其禁忌而盡其用。仲景示人法度,正在於此等細微處見真章。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4-12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當歸四逆湯臨證應用析微與禁忌芻議】

當歸四逆湯乃仲景治厥陰血虛寒凝之聖劑,觀前賢醫案,其效如響斯應。然方藥之用,必當審證求因,明其宜忌,方能奏效而不致僨事。今就臨證要點析之如次:

一、方義精微
此方實由桂枝湯化裁而來,去生薑而倍大棗,更增當歸、細辛、通草(今多用木通)。其妙處在於"養血而不滯,溫通而不燥":當歸、白芍補肝體以充脈道;桂枝、細辛啟肝陽以破陰凝;大棗、甘草培中焦以資化源;木通導郁陽以下行。諸藥相合,使血得溫則行,脈得氣則通,誠如唐容川所言"此方乃通陽和陰之妙劑"。

二、應用指征
1. 主證當具三要:手足厥寒(冷不過肘膝)、脈細欲絕(非微絕)、舌淡苔白滑。
2. 兼證可見:寒疝腹痛、凍瘡、痛經、寒痹等屬血虛寒凝者。
3. 現代擴展應用:雷諾氏病、末梢神經炎、慢性盆腔炎等見上述證候者。

三、禁忌甄別
1. 真熱假寒者忌:若見口渴飲冷、尿赤便秘、脈數有力等陽郁化熱之象,誤投此方猶抱薪救火。
2. 陽虛厥逆者忌:脈微欲絕、冷汗淋漓、惡寒蜷臥之少陰證,當投四逆湯類,非此方所宜。
3. 濕熱痹阻者慎:關節紅腫熱痛、舌苔黃膩者,恐助熱生濕。
4. 陰虛內熱者禁:舌紅少津、五心煩熱、脈細數者,溫藥更劫陰液。

四、臨證變通
觀所述醫案,其活用之法可資借鑑:
1. 嚴案守仲景原方,加吳茱萸增強溫肝之力,符合"其人內有久寒"之加減法。
2. 金案兼尿頻浮腫,佐入龍骨、牡蠣固攝,益智仁、桑螵蛸溫腎,體現"異病同治"之妙。
然須注意:木通用量不宜過劑(現代研究關木通有腎毒性),建議用川木通且量控制在6-10g;細辛當遵"不過錢"之訓,煎煮時間宜久。

五、預後調攝
1. 見效標準:當以手足轉溫、脈象漸起為度,若連進3劑無應,當重新辨證。
2. 善後之法:可予當歸生薑羊肉湯食療,或艾灸關元、足三里以鞏固療效。
3. 禁忌事項: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避風寒,陰虛體質者愈後當轉滋陰和陽之劑。

結語:運用經方貴在"守其法而不泥其方"。當歸四逆湯雖為血虛寒厥良方,然現代人體質多兼雜,臨證需權衡標本,若見虛實夾雜之證,可酌加黃芪、雞血藤等品。醫者當以脈證為憑,切不可見厥即投,貽誤病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