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57|回复: 1

[傅山大红门] 食物卡气管怎么办?快看!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9-8-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饮食不慎,极易造成食物卡气管,即俗话说的“哽喉”,特别是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最为危险,所以中国饭桌有个传统:食不言!当然,“食不言”的饭桌礼仪,还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理念,但鉴于与本文主题无关,就此略过;容易造成食物卡气管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将食物切成足够小的块状,导致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不慎滑入喉咙,这种情况也是十分危险的,特别外表很滑的食物,一旦滑入喉咙,即深入食道,极难吐出;而囫囵吞枣般一下吞哽过多食物,也会造成食物卡气管,但这种情况危险性较小,虽然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但都能轻易化解。

笔者听说过的,因为食物块状过大,而卡住气管,导致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即是身边的事,也不止一次,在网络上见闻的,则为数最多。

食物卡气管常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那么,一旦我们在饮食过程中不慎出现了食物卡气管的情况,怎么办呢?

记住,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重要的事情讲多三次。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Maneuver),常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在1974年发明的。1974年海姆立克偶尔应用该方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卡气管而窒息的患者,从此之后该急救法在推广向全世界,挽救了无数的食物卡气管患者,如: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因此,人们赋予海姆立克急救法更为生动浪漫的名字:“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另一个名称“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形象地描述了该急救法的原理:人的双肺譬如两个气球,而气管就是两个气球的共用气嘴,当气嘴被异物阻塞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异物塞到气球中,而是用手捏挤气球,利用气球中受压的气体将异物冲出。

那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是如何操作的呢?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

下图是多种情形下,分别 采取的急救方法: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分别列举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分别列举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分别列举

情形一、患者意识清醒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这样由于腹部下陷,腹腔内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挤压肺及支气管,这样每次冲击可以为气道提供一定的气量,从而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施压完毕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情形二、患者自救

发生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时如果身边无人,患者也可以自己实施腹部冲击,手法相同,或将上腹部压向任何坚硬、突出的物体上,并且反复实施。

对于极度肥胖及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当采用胸部冲击法,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

情形三、患者意识不清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急救者可以先使患者成为仰卧位,然后骑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两边,双手两掌重迭置于患者肚脐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压,反复进。

如果患者已经发生心搏停止,此时应按照心肺复苏的常规步骤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来。


近日飙红网络的海姆立克急救真实案例

海姆立克急救法注意事项

海氏冲击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20-7-23 1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不慎,极易造成食物卡气管,即俗话说的“哽喉”,特别是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最为危险!
西米露 发表于 2025-4-27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之道与中华饮食礼仪之关联》

引言
食物梗阻气道(古称"食噎")乃危急之症,轻则气窒面青,重则危及性命。今观西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广为流传,诚为善举。然细究其理,与《黄帝内经》"急则治标"之训、《金匮要略》"卒死"急救之术颇有相通。本文谨述急救要诀,兼论中华"食不言"礼仪之深意。

一、气道梗阻之因与中华饮食智慧
《礼记·曲礼》云:"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此四戒皆防噎食之道。今人饮食失仪,常见三患:
1. 言语引噎:中医谓"食气并行则乱",咀嚼时言语易使会厌失司,此乃"食不言"科学依据。
2. 形制失当:《齐民要术》载"脍不厌细",古人切脍必"薄如蝉翼",今人贪快嚼大块,实违养生之道。
3. 吞咽失序:《饮膳正要》强调"细嚼缓咽",盖因囫囵吞食则气机逆乱。

二、海姆立克法之原理与中医气机论
此法西称"腹部冲击",实暗合中医"升降气机"之说:
生理相应:膈肌骤升犹如"提壶揭盖",借胸腔气压冲开闭塞,与《医宗金鉴》"气逆则通"之理相通。
操作精要:
清醒者取"站式环抱",力注中脘(任脉要穴),模拟"导气下行"之术。
自救时抵压椅背,效法华佗"以形引气"之思。
婴童俯卧拍背,类同《小儿推拿秘诀》"振阳通窍"之法。

三、急救步骤详述(以成人为例)
1. 辨症:患者抓喉无声、面紫目突,此《诸病源候论》所谓"气哽候"。
2. 施术:
立患者身后,足成弓步以固下盘(形意拳"三体式"之理)。
拳抵脐上二寸,另手覆之,发力方向朝内上方,如"抽添"之劲。
3. 禁忌:
勿拍背,防异物深入(《洗冤集录》载拍背致噎死者众)。
昏厥者速行心肺复苏,合《扁鹊心书》"回阳"之急。

四、防患未然之道
1. 礼仪养正:朱熹《童蒙须知》言"饮食照管,勿令漏落",食时专注可避七成之险。
2. 烹制有度:效法袁枚《随园食单》"熟物之法,最重火候",坚果宜碎,粘食切丁。
3. 老幼有别:孙思邈《千金方》特重老人"食宜软暖",小儿则"禁核枣"。

结语
海姆立克法虽为西医所创,然急救之道本无中西。昔张仲景治"尸厥"用薤汁灌鼻,与今之腹部冲击异曲同工。读者当急救术与饮食礼并重,方合"防救一体"之旨。昔孔子"食不语"非仅礼也,实乃性命之道,可不慎欤?

(全文798字)

注:附图所示急救姿势,当注意发力时保持自身重心稳定,避免反伤。孕妇及肥胖者施术位置需上移至胸骨下半部,此变通之法亦合《医门法律》"随证施治"之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丙寅日|黃帝4722年三月三十日亥時| 2025/4/27/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