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95|回覆: 2

[醫藥臨床] 王玉生治癒肝硬化兩例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我師王玉生治療肝硬化應用他自擬的『軟肝要方』多取良效。現將王老應用該方的理論分析、應用方法及典型病案簡述於下。

藥物組成:鱉甲(碎末)30g,鬱金12g,香附15g,佛手12g,當歸15g,川芎15g,炒白芍15g,丹參20g。

功效:軟堅散結,柔肝活絡。

主治:各種病毒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

用法:對輕、中、重度肝硬化皆用水煎劑,每劑水煎2次,日服2次,日1劑。經治療後症狀消失,生化檢查各項指標正常,可以上藥研末,裝入膠囊日服3次,每次服3~4粒,可連服3~4個月。病情穩定後,可每年服膠囊3~6個月為最佳。

方解:主要以鱉甲軟堅散結為君;當歸、川芎、白芍配合為臣,一者柔養肝陰,二者助鱉甲軟化肝體;香附、佛手為佐,入血分以調和肝氣;鬱金、丹參為使,解郁活絡,諸藥相合,軟肝柔肝,疏肝活絡以軟肝的同時,還可暢通門靜脈血流量,減少阻力以降低門脈高壓,從而也使肝纖維化及再生結節對肝竇及肝靜脈的壓迫降低,從而不但共同起到軟肝的作用,同時對常見的肝硬化兼有脾大也起到了疏通脾臟,致脾臟縮小的作用。為防止門脈高壓所導致的大出血,方中不可用大劑量的活血化瘀藥,而是應用白芍酸斂以防出血。

加減:

①不欲飲食或食後脘腹脹滿加木香10g,砂仁5g,蓮子肉20g,白朮15g,枳殼12g。

②伴有腹水加茯苓15g,車前子15g,大腹皮15g,通草10g,腹水嚴重者可聯合應用雙氫克尿噻口服或速尿注射液。

③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加蚤休12g,虎杖15g,半枝蓮30g。

④生化檢驗:白、球比例倒置,可加太子參15g,黃芪15g。嚴重腹水不易消退者,可加用白蛋白10g,靜滴,以西為中用,中藥不可停服。

⑤口乾口苦,面部潮紅,舌紅脈細的肝陰虛明顯者,可加枸杞20g,萸肉20g,對有陰虛又有濕盛的少食腹脹,舌苔膩者加山藥20g,蓮子肉20g。

⑥腰膝酸痛,頭痛頭暈,耳鳴的腎氣虛腎陰虛者加入枸杞20g,菊花12g,續斷20g,桑寄生20g,菟絲子20g。

⑦大便秘結,幾日不行者,可加大當歸至30g,加用火麻仁15g。

典型驗案一

劉某,男,39歲。河北省故城縣農民,2006年2月5日就診。訴少食腹脹20天,有乙肝大三陽多年(具體時間記不清楚)。2005年12月28日B超診:肝硬化,門脈高壓,膽囊息肉,肝功正常。當時因沒有難受,就在當地縣醫院開了些西藥、中成藥服用2個月。就診時,不欲飲食,食後胃脘脹滿,時有兩肋痛、周身無力、口乾口苦、舌苔薄白、脈弦等。

診斷:臌脹(西醫稱為乙肝肝硬化)。

病機:肝瘀血阻,脾胃虛弱。

治則:疏肝軟堅,健脾和胃。

處方:鱉甲30g(碎末),鬱金12g,香附12g,佛手12g,當歸15g,白芍15g,川芎12g,丹參30g,砂仁5g,白朮15g,太子參15g。水煎2次,日服2次,6劑。

2006年2月11日二診:藥後飲食有增,脘脅脹痛減輕,其他症狀依然,小便黃,前方加竹葉10g,通草10g,6劑。

2006年2月17日三診:藥後各症均明顯減輕,小便仍黃,近兩天時有頭痛,鼻塞流清涕,患外感風寒,前方加荊芥10g,防風10g,6劑。

從2006年2月24日開始,到2012年9月22日,電話隨訪,現各方面情況良好,各項檢查均正常。

本文脫稿時再次電話隨訪,患者說一個月前剛做了B超及肝功複查均顯示正常,只是乙肝病毒仍大三陽。

典型驗案二

張某,男,38歲,德州市鐵路工人。2004年8月20日就診。訴因幾次大量喝酒致胃部脹痛20天,欲食而不敢多食,食後胃脘脹滿,時有噁心嘔吐、周身乏力、口乾、口苦、大便2天1次、尿黃等,舌質紅,苔薄膩色黃,脈弦有力。市立醫院B超:肝硬化、脾大4.1c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診斷:臌脹(西醫稱為乙肝肝硬化)。

病機:濕熱郁肝脾、胃失和降、瘀血內結。

治則:清利肝脾濕熱、軟堅化瘀。

處方:鱉甲30g(碎末),鬱金12g,香附15g,佛手12g,虎杖15g,半枝蓮30g,丹參30g,當歸12g,川芎12g,炒枳殼10g,炒白朮20g,陳皮12g。7劑。水煎服。

2004年9月8號二診:藥後飲食增、胃脹、口乾、口苦皆明顯減輕。舌苔仍薄黃。30劑。水煎服,1日2次。

2004年10月12號三診:藥後各症皆消除,舌苔仍薄黃,脈弦,前方加炒白芍20g,炒山藥20g。30劑。水煎服,1日2次。

2004年12月2號四診:各症消除,患者自述10天去市立醫院做B超:肝臟大小形態皆正常,肝功檢查各項皆正常。HBsAg(+),HBsAg(-),HBeAg(+),HBeAb(-),HBcAb(+)。用初診處方藥物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服5粒,日3次,連續服半年。

2006年4月20日五診:患者自述近一年來各方面均好,只因近半年工作的勞累,又連續喝了5次白酒,現又口乾口苦、胃脹不舒,昨日做B超:肝硬化、脾大、門脈高壓。仍以2004年8月20日處方服用10天。

體會

不論哪種類型的肝硬化,完全逆轉治癒是非常不容易的。以上兩案例經中藥治療也就是三個月,肝硬化消除,其原因有四:①年輕皆不到四十歲。②得病時間不長。③治療及時。④所應用藥物對症治療恰當。案例一經治療至今已10多年,肝硬化不但沒有復發,就連乙肝病毒大三陽都完全轉陰(十幾年從來沒有應用西藥抗病毒藥)。以上兩案例的治療,皆是以軟肝要方為基礎,也可以說明該方的功效是可靠的,有效的。案例2肝硬化逆轉以後,沒有跟上進一步的治療,加上勞動勞累,所以2次肝硬化復發。對該病的中醫治療,始於要重視肝陰用陽的生理特徵,及肝和脾胃、腎之間的影響,因肝體陰最易耗傷,故時刻要柔養肝體,但又不能滋膩太重,傷及脾陽。還不可過猛地破血祛瘀,宜軟堅散結,養血通絡為主,防止食管及胃底經脈曲張破裂出血。

腹水嚴重者可以西為中用以配合西藥口服及注射劑(利尿藥),病情大有好轉時,也慢慢西藥減量。以上中藥不可停用,要時時注意防止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及肝性腦病的出現。對肝功能失常的乙肝、丙肝病毒複製活躍的肝硬化患者,可合用清肝要方(見【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9月3日名醫名方),以延緩肝硬化的發展及預防肝癌的發生。(王傳俠 山東省德州市立醫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醫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沙坡 發表於 2025-4-8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玉生"軟肝要方"治療肝硬化的理法特色】

王玉生先生所創"軟肝要方"治療肝硬化確有獨到之處,其組方思路深合中醫"肝體陰用陽"之旨。今就該方之理論根基與臨床應用價值略陳管見。

一、立方之本:剛柔相濟的調肝之道
此方以鱉甲為君,取【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之意而專攻肝絡。鱉甲咸寒質重,既合【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症瘕堅積"之訓,又暗合現代醫學抗纖維化之效。配伍歸、芎、芍三味,實脫胎於【和劑局方】四物湯,去熟地之滋膩而存養血活血之功,正合肝硬化"瘀郁膠結"之病機。尤妙在用佛手、香附疏泄而不耗氣,較之柴胡劑更宜久服,此乃深得【本草綱目】"香附乃氣病之總司"精義。

二、配伍之妙:動靜結合的組方藝術
方中鬱金、丹參的運用尤見功力。鬱金解鬱金之滯而不破血,丹參"功同四物"而性更平和,二者相伍,既避【醫林改錯】峻烈逐瘀之弊,又得"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至真要大論】)之效。更佐白芍酸收養陰,既制香附之燥,又防活血太過,實得仲景芍藥甘草湯護陰之要。此等配伍,非深諳肝病"瘀郁日久必傷陰絡"特點者不能為。

三、應變之策:病證結合的加減法度
其加減法尤見臨床智慧:腹脹加枳術丸法,腹水合五苓散意,病毒殘留參入清熱解毒,白球倒置輔以培土生金。至若陰虛濕困之矛盾證候,取山藥、蓮肉健脾化濕而不傷陰,較之單純滋陰利濕更為妥帖。此等化裁,既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金匱要略】)之訓,又合現代病理之變。

四、案例啟示:辨病辨證的結合典範
觀劉姓案例,雖肝功正常而B超已見肝硬化,此正中醫"隱症"之候。王氏不囿於化驗指標,據其腹脹少食而斷為肝鬱脾虛,投以原方加健脾之品,既治已病之肝,又防傳變之脾,深得"治未病"之三昧。其療效印證了【臨證指南醫案】"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勝也"之論。

此方之價值,在於把握了肝硬化"瘀郁-纖維化-陰虛"的演變規律,將傳統軟堅散結法與現代肝病病理有機結合。然須指出,臨床運用當恪守"辨證論治"原則,對終末期肝硬化合併嚴重併發症者,仍需結合現代醫學手段,方為萬全之策。
陸香系 發表於 2025-4-18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玉生"軟肝要方"治療肝硬化的學術特色】

王玉生先生所創"軟肝要方"治療肝硬化確有獨到之處,其組方思路深合中醫"肝體陰用陽"之旨。今就該方學術價值略陳管見如下:

一、組方配伍精要
此方以鱉甲為君,取【本經】"主心腹症瘕堅積"之義,配合歸、芎、芍三物,暗合四物湯減地黃之妙。考【金匱要略】鱉甲煎丸治瘧母,王老去其峻烈而存軟堅之能,實得古人法外之趣。香附、佛手之佐,既避柴胡劫肝陰之弊,又存疏肝解郁之功,深諳葉天士"柴胡劫肝陰"之誡。鬱金、丹參相配,活血而不破血,正合肝硬化"宜柔不宜攻"的治療要訣。

二、治法特色分析
1. 柔養與疏通並重:方中白芍用量達15g,取"酸甘化陰"之意,與鱉甲相伍,正合【臨證指南醫案】"肝為剛髒,非柔潤不能調和"之訓。
2. 標本兼顧:以軟堅治其本,活絡治其標,尤妙在不用桃仁、紅花等破血之品,而擇丹參、鬱金等和血藥物,深得"治肝如相"之旨。
3. 防變先機:針對門脈高壓潛在風險,以白芍酸斂預防出血,體現"治未病"思想,此即【內經】"上工救其萌芽"之謂。

三、加減法度嚴謹
觀其加減法,可見:
1. 脾胃症狀加木香、砂仁,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義;
2. 腹水處理遵循"開鬼門,潔淨府"原則;
3. 病毒性肝炎加蚤休、虎杖,體現"辨病辨證相結合"思路;
4. 白蛋白倒置用參、芪,暗合"陽生陰長"之理。

四、驗案啟示
所舉劉某案雖簡,然已見端倪:
1. 乙肝病史多年,符合"久病入絡"病機;
2. 肝功能正常期治療,恰是中醫干預良機;
3. 門脈高壓已現而未見出血,正宜此方預防性治療。

此方之妙,在於把握肝硬化"瘀郁虛"複合病機,以"柔、疏、養"三法並施,既避攻伐太過之弊,又防滋補礙邪之嫌。然需注意,臨床運用當隨證化裁,對於失代償期患者,尤需中西結合治療。王老此方為肝硬化治療提供新思路,其學術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