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9|回復: 1

[医药临床] 喉源性咳嗽相火浮越型证治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8-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若肾阴虚火旺,虚火循经熏燎咽喉,则咳嗽可见。此类喉咳证候以喉头奇痒,灼热干燥、频繁咳嗽无痰、口渴多饮为主症,口腔及喉部黏膜多干燥,可伴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疗大法,可予知柏地黄汤、左归丸合养阴利咽之品如沙参、麦冬、木蝴蝶、胖大海等加减。

田某,男,36岁,2018年12月3日初诊,初中教师,干咳半年余,口渴多饮,饮后不解渴,无明显午后潮热,夜间时有盗汗,手足心汗多,易烦躁,睡眠欠佳,二便调。于当地诊所多次输抗生素,口服含片治疗,疗效差,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纤维鼻咽镜示:双侧鼻腔黏膜红润,鼻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双侧中下鼻甲无增生肥大,鼻中隔无偏曲,鼻咽部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咽喉部黏膜稍充血伴毛细血管扩张,咽后壁可见散在滤泡,扁桃体无肿大,会厌形态正常,双侧声带水肿充血,动度可,无息肉、结节。查体:咽部黏膜干燥,咽后壁可见散在滤泡,舌红,舌面较干燥,苔少,脉沉细。以滋阴降火、镇咳利咽为治疗大法,知柏地黄汤为主方加减。

处方:知母20克,黄柏15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牛蒡子10克,沙参10克,桔梗10克,百部15克,蝉蜕10克,甘草5克。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患者服完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未再出现盗汗,手足心汗亦较前有所减少,原方不变。继续服用十剂后无咳嗽、咽干痒等不适。

按:患者男性,因职业所需用嗓较多,声带疲劳,遂出现干咳、无痰等症状,患者又表现出夜间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多饮渴不解等,结合舌红苔少、脉沉细等,四诊和参,辨证为阴虚火旺、相火浮越之喉源性咳嗽,故予以知柏地黄丸加减。患者口渴多饮、饮后渴不解则提示津液亏损,夜间盗汗、烦躁不得眠则示肾阴亏虚、相火浮越,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以资后天而充先天;泽泻利湿泄浊,以使虚热随小便而利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丹皮倾泻相火,并能制约山茱萸之温燥;茯苓渗湿健脾,助山药健运脾胃之功,伍以泽泻又助清泄浊阴使真阴得复其位;沙参、麦冬以润燥养阴清肺、清心除烦;牛蒡子、蝉蜕以疏风通络、利咽开音;百部润肺止咳,桔梗宣肺开胸、利咽开音,全方清中有补,补中有泻共奏滋阴降火、镇咳利咽开音之功效。(郭天颖 湖北省枣阳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15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喉源性咳嗽相火浮越型证治发微》

经云:"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此案乃肾阴亏虚,龙雷之火上灼肺金之典型。田某之证,干咳经年、喉燥如焚而渴饮不解,实为肾水不能上济,相火燔灼咽喉之候。虽无典型潮热,然夜寐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皆显少阴阴虚火浮之机。此非外感燥邪,实乃内伤阴火,故抗生素、含片徒劳无功。

辨证之要,首察咽喉微观之变。纤维喉镜所见声带水肿充血而黏膜干燥,恰合"阴虚血瘀生风"之病机。咽后壁滤泡如珠,乃虚火久灼痰凝之征;舌面燥裂无津,更证真阴亏耗已甚。此与《景岳全书》"阴虚喉痹"之论暗合,当从"金水不相续"论治。

处方遣药之妙,在于三阴并调而重在少阴。知柏地黄汤为滋阴降火正法,然本案有三处化裁尤见匠心:其一,以牛蒡子、蝉蜕代丹皮,既存泻相火之功,复增利咽开音之效;其二,沙参、麦冬相须为用,遵"培土生金"之理,补太阴以实手太阴;其三,百部、桔梗升降相因,既润肺镇咳,复宣发郁火。全方暗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更参入"治上焦如羽"之巧。

疗效验证病机判断之精准。首诊七剂咳减汗止,示浮火已得敛降;继进十剂诸症悉除,证真阴渐复。此案提示:喉科顽咳久治不效者,当察少阴之脉;声带水肿而黏膜反燥者,多属阴虚火浮;治喉咳需辨明"火"之虚实,相火浮越者非苦寒直折可效,必以咸寒滋填为要。

今人喉疾多因用嗓过度,然辨证不可囿于"金实不鸣"之常法。若见咽干痒咳、渴饮不解、夜卧汗出者,当思及少阴阴虚火浮之变证。此案诊疗过程,正体现中医"见咳休治咳"的辨证思维,亦彰显经络辨证在喉科的特殊价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