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6|回覆: 1

[醫藥臨床] 頭風蠲痛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漢族,山東牟平人,甘肅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第三屆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甘肅省名中醫。2010年入選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專家,2015年榮獲甘肅中醫藥大學『特殊貢獻獎』。從事中醫醫、教、研事業80餘年,先後出版了【內經類要】【內經精義】【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國醫大師周信有醫學精華】等著作。

組成:川芎30克,白芷20克,菊花20克,僵蠶9克,杭白芍20克,茺蔚子20克,蔓荊子20克,蟬衣9克,蒿本9克,膽南星6克,白附子6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石決明30克,細辛4克,薄荷9克。

功效:疏風利竅,滌痰祛瘀,通絡止痛。

主治:因脈絡痹阻或失養,清竅不利而致的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各類血管性頭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頭煎二煎藥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

方歌:芎芷蔓荊菊藁本,茺蔚白附蟬膽星;

龍牡杭芍石決明,少入薄辛頭風寧。

方解:方中川芎氣味辛溫,入肝經,能上達巔頂,為血中之氣藥,有『上行頭目,下行血脈』之功效,善祛風邪,通經脈而止頭痛,為治頭痛之要藥;白芷、菊花、蔓荊子宣發清陽,醒腦,祛頭風,止頭痛;白芍平肝養血;生龍牡、石決明平肝潛陽息風,鎮靜安神;蟬衣、薄荷涼肝息風;蒿本、細辛祛風勝濕,通竅止痛;南星,白附子專走經絡,善祛風痰止痛;細辛、薄荷味辛,且輕清靈動能通閉散結。諸藥合用,共取疏風通絡,滌痰平肝,化瘀止痛之效。

加減:川芎辛溫走竄,活血化瘀,散風止痛,病情嚴重者,川芎可用至40~50克。風寒頭痛者,加川草烏各6克,蓽撥可用至25克。久痛入絡,亦可加地龍20克,全蠍粉3克(沖服),蜈蚣二條(焙研粉沖服),以增加入絡搜邪之功。風火上攻者加生石膏40克。

按:周信有認為,凡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阻抑清陽,或七情內傷,肝失疏泄,導致氣機逆亂,痰瘀阻絡,腦失所養,以致不榮不通,均可發為頭痛。而大多數頭痛,均與風、痰、瘀三者密切相關,風為病因,而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同時又是致病因素,故治療頭痛的關鍵在於抓住風、痰、瘀。(甘肅中醫藥大學 殷世鵬 景泰縣中醫院 顏青魯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4-11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頭風蠲痛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先生此方,實為融匯古今治頭痛經驗之集大成者。全方以"風痰瘀同治"為綱,深合【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其組方法度謹嚴,頗具章法。

一、立方要旨
周氏深諳頭痛病機,提出"風痰瘀互結"為致病關鍵。方中川芎為君,取其"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之性,用量達30克,顯見周氏對李東垣"頭痛須用川芎"說法的繼承與發展。配伍白芷、菊花為臣,既合"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之訓,又暗含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之血管調節作用。

二、配伍精要
1. 風藥相須:川芎配細辛,取法【千金方】頭痛方義;加蔓荊子、藁本,構成多層次祛風體系,符合葉天士"絡以辛為泄"的治療原則。
2. 痰瘀並治:膽南星配白附子,化解經絡頑痰;生龍牡合石決明,既鎮肝陽,又具"介類潛降"之妙。此中可見周氏對丹溪痰證學說與王清任瘀血理論的融合創新。
3. 動靜結合:白芍養血柔肝,與川芎形成"辛散酸收"對立統一,深得張仲景芍藥甘草湯配伍精髓。

三、臨證化裁
周氏加減法尤見功力:
1. 川芎增量至50克,突破常規劑量,此乃繼承【外科正宗】"治風先治血"思想,結合現代藥理學認識的大膽實踐。
2. 蟲類藥運用:全蠍、蜈蚣的加入,體現葉桂"久痛入絡"理論,與吳鞠通"以蟲搜絡"法一脈相承。
3. 辨證加減:風寒用川烏、蓽撥,風火加石膏,顯示其"同病異治"的辨證思維。

四、現代啟示
此方對血管性頭痛的療效,可從多靶點調節理解:
1. 川芎嗪改善微循環
2. 白芷揮髮油鎮痛
3. 石決明調節血管張力
傳統功效與現代藥理相互印證,體現周氏"古今匯通"的學術特色。

結語:周信有先生此方,既承【內經】"治病求本"之訓,又融匯歷代名家心法,更結合現代臨床實踐,堪稱傳統方劑現代化的典範。其辨證思路與組方法度,對當今頭痛治療仍具重要指導價值。學者當於"守正創新"處細加揣摩,勿徒執方藥而失其精要。

(註:臨床應用需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蟲類藥使用尤當審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