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1|回復: 1

[医药临床] 消疮饮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国医大师周信有医学精华〗等著作。

组成:党参20克,麸炒白术9克,炙黄芪20克,当归9克,丹参15~20克,赤芍9~15 克,紫草15~20克,白及9克,生地15~20克,板蓝根20克,白芷9克,炙甘草9克,生甘草9克,三七粉5克(早晚分冲)。

功效:健脾益气,和血调营,托里生肌。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

方歌:四物去芎参术芪,紫草丹参蓝根侣;

白芷白及三七粉,和营生肌口疮弥。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甘草有补中益气、健脾生血、托里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参、芪、草具有抗溃疡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当归、丹参、赤芍、紫草和血调营,活血生肌。其中赤芍、紫草又有凉血止痛的功效,与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合用,适宜于虚火浮动,局部表现有红肿灼痛的溃疡。三七活血化瘀,与止血生肌的白及同用相得益彰。生地滋阴养血,白芷消肿止痛。以上诸药综合运用,有补中益气、和血生肌、清热解毒的功效。

加减运用:疼痛明显者加白蔹6~9克;热证明显者加蒲公英9~15克;口腔溃疡反复发并作伴失眠者加黄连6~9克、肉桂3~4克。

临证备要: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及胃肠功能紊乱、遗传、感染、精神刺激、局部创伤、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为: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心脾虚火上炎,熏灼口舌,糜烂生疮。临床上复发性口腔溃疡较为多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脾虚气弱,营卫失调。

(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殷世鹏 兰州信有中医诊所 李永涛共同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朱卯 發表於 2025-4-1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消疮饮》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周信有先生所创消疮饮,融汇东垣脾胃学说与温病学派清热凉血之法,构建了"健脾托里-和血调营-清热解毒"三层次治疗体系,诚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妙方。细究其方组,可见三大配伍精要:

一、培土生金,重建中州
方以四君子汤为底而去茯苓,取党参20克为君,佐以麸炒白术9克、炙黄芪20克,暗合"甘温除热"之法。尤妙在黄芪用量与党参等量,既遵东垣"益元气而泻阴火"之旨,又契合现代药理证实其能促进黏膜修复之效。炙甘草与生甘草同用,取法仲景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糜烂之意,生炙各半既可解毒又不致碍胃。

二、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当归、丹参、赤芍构成活血铁三角,配合紫草形成"血分四维":当归养血活血,丹参凉血消痈,赤芍敛阴和营,紫草透发郁热。此组配伍突破传统四物汤框架,去川芎之辛窜,加丹参之凉润,尤适虚火浮动之证。更佐生地15-20克滋阴制火,暗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机。

三、标本兼顾,刚柔相济
板蓝根与白芷构成"解毒对药",一寒一温,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宣散郁火。白及与三七粉的"生肌组合"颇具巧思,白及质黏收敛,三七散瘀生新,二者相使为用,修复溃疡而不留瘀。周老特别强调三七粉分冲服法,既保证药效又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

临证加减尤见周老心法:加白蔹止痛取法《本经》"主痈肿疽疮"记载;蒲公英清胃热而不伤正;黄连配肉桂交通心肾,针对口疮伴失眠者每获奇效。现代研究表明,该方能调节Th1/Th2细胞平衡,降低TNF-α水平,这为"健脾和营"理论提供了科学阐释。

此方临床应用需把握三个辨证要点:一是溃疡周围淡红微肿属脾虚证候;二是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三是舌质偏淡而苔薄白。对于实火炽盛或阴虚火旺者,当灵活化裁。周老八十载临证结晶,于此方中尽显"以和为贵,以平为期"的中医治疗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