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8|回覆: 1

[醫藥臨床] 大承氣湯方治療腸梗阻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案例一

雷某,男,38歲。因『腹痛,伴噁心、嘔吐約5小時』於2018年2月6日來診。患者於下午5時許,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伴噁心、嘔吐等。檢查可見上腹部壓痛(+)。腸鳴音減弱。刻見:上腹部疼痛、噁心、舌紅苔黃厚、脈弦滑等。

患者青年男性,外傷致胃腸受損,加之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濕熱蘊結於腸腑,不通則痛,故見腹痛。舌紅苔黃厚,脈弦滑,為濕熱蘊結之象。四診合參,病位在腸腑,與脾胃相關,本虛標實。

治則:清熱利濕,通腑泄熱。

方藥:炒枳實6g,厚朴6g,大黃6g,芒硝10g,紅花5g,桃仁10g,牡丹皮10g,生薑12g。3劑,水煎400ml,早晚溫服。

複診:患者服上方後腹痛消失,大便得下,為稀便,複查腹部立位片:中下腹部可見液平,中腹部分腸管擴張積氣。根據腹部立位片,考慮患者仍有腸梗阻,鑑於患者大便為稀便,調整中藥為調胃承氣湯加減,本方較大承氣湯方去除理氣之枳實、厚朴,其行氣力量較弱,仍有通下之功,又加入甘草以補益脾氣,加生薑以溫胃止嘔,使瀉下不致太過而損傷正氣。方藥如下:大黃6g,玄明粉15g,甘草6g,生薑12g。2劑,每日1劑,水沖400ml,分早晚溫服。

三診:患者無腹痛,大便通暢,腹部立位片:膈下未見游離氣體,腹部見腸管積氣,無明顯擴張,左上腹見小氣液平面。停診出院。

案例二

患者王某,男性,因『腹痛,大便量少』於2017年11月22日來診。舌紅苔黃,脈滑。根據患者症狀體徵,結合輔助檢查結果,診斷:不完全性腸梗阻。囑患者口服香油,潤腸通便。診斷:(濕熱蘊結型)腹痛。治則:益氣,通腑,泄熱。予大承氣湯加減。方中芒硝軟堅散結;大黃通腑瀉熱;枳實、厚朴理氣止痛。患者素有痰瘀阻絡,加桃仁、紅花以活血化瘀;加丹皮以清虛熱,涼血。方藥如下:炒枳實6g,厚朴6g,大黃6g,芒硝9g,桃仁10g,紅花5g,牡丹皮10g。1劑,水煎400ml,溫服200ml,大便得下,止後服;不下,盡服余藥。

二診:患者服上方後,大便得下,量多,質稀,腹痛緩解,舌脈如前。停診,患者因偏癱,開始康復治療。

案例三

高某,男,59歲,主因『腹痛伴大便量少3天,加重9小時』於2017年3月28日來診。患者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大便量少,症狀時輕時重,在村衛生所輸液治療(具體藥物劑量不詳),於昨晚23時許症狀加重,自行使用開塞露灌腸後,大便得下,便質干硬,腹痛略減輕,就診於我院。腹部緊張,有壓痛,無反跳痛,腹部叩診呈鼓音。腹部立位片:右下腹小氣液平面,雙腎區鈣化斑。

患者以『腹痛』為主症,符合中醫『腹痛』範疇。患者素體脾胃虛弱,調攝不當,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濕熱蘊結於胃及腸腑,氣機阻滯則腹痛;胃氣不降則噁心欲嘔;濕熱為陽邪,易傷陰液,故見口乾、舌紅苔黃厚、脈滑數為濕熱壅滯之徵。四診合參:病位在胃、腸,病性本虛標實。

診斷:(濕熱雍滯型)腹痛。

治則:清熱利濕,理氣止痛。方藥:大承氣湯加減:大黃6g,芒硝15g,枳實10g,厚朴6g。3劑。上方加水400ml,浸泡30分鐘,武火煎開後,改文火煎20分鐘,取汁200ml,二煎加水400ml,煎20分鐘,取汁200ml,2次藥混合,早晚飯前服。

複診:患者服上方後未出現腹痛,大便量多,質稀,查腹部立位片未見異常。停診。

大承氣湯方,出自【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本方為治療陽明腑實證的主方。

方中以大黃苦寒通降,瀉熱通便,蕩滌胃腸實熱積滯;芒硝咸寒潤降,瀉熱通便,軟堅潤燥,以除燥堅,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之功益峻;實熱內阻,腑氣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氣除滿,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能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上三例患者均有腹痛而大便量少或不通,苔黃而脈滑。以大承氣湯加減方通腹瀉熱,理氣止痛。

大承氣湯為傷寒名方,治療陽明腑實,燥屎結於大腸,熱結旁流之證,然用於治療腸梗阻亦有明顯的療效,能夠縮短病程,更快地解除患者病痛。(務宗巍 侯志紅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是飛 發表於 2025-3-26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承氣湯辨治腸梗阻案例評析】

本案乃典型陽明腑實證,病機關鍵在於"燥屎內結,腑氣不通"。患者青壯年男性,突發腹痛伴嘔惡,舌紅苔黃厚、脈弦滑,此皆陽明實熱內結之明證。腸鳴減弱而痛位固定,恰合【傷寒論】"腹滿痛,繞臍痛"之述,當屬大承氣湯證無疑。

首診用藥頗具章法:以大黃、芒硝為君,峻下熱結;佐枳實、厚朴理氣除滿,暗合仲景"痞滿燥實"四證兼備之旨。尤妙在紅花、桃仁之配,既防瘀熱互結,又助通下之力,此師法吳鞠通桃仁承氣湯之意。然生薑用量達12克,稍嫌溫燥,若減半配半夏,或更合"嘔家"之治。

二診轉投調胃承氣湯甚為得當。患者既得稀便而梗阻未除,說明燥結雖去而腑氣未和。去枳朴防傷正,加甘草護胃氣,正體現"下不厭遲"之訓。玄明粉代芒硝,取其緩下而不傷津,誠如【本草崇原】所言:"朴硝重濁,芒硝稍清,玄明粉更覺輕清。"惟中病即止可矣,若三診當參【溫病條辨】護胃承氣法,加入生地、玄參等護陰之品更為周全。

此案啟示:承氣類方運用貴在辨證精確,大黃之用尤當斟酌。現代醫學影像雖為診斷提供依據,然中醫用藥仍需遵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訓。若能在二診時配合腹部聽診動態觀察腸鳴音變化,則中西互參更為完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