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7|回覆: 1

[醫藥臨床] 舉元煎加味治癒婦女小便失禁1例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某,女,54歲,2018年10月23日初診。訴近3年來,若負重或行走,則小便不能固攝,隨之遺出。起初輕微,近年來逐漸加重。易醫數人,服中藥50餘劑,未收效果。察其形體稍豐,面白微有浮腫,體倦乏力,納差,少氣懶言,大便不暢。舌質淡,苔白滑,脈細弱。辨證分析:【靈樞·口問】篇說『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面白,體倦乏力顯示中氣不足之像,小便自出,是氣虛不能固攝;舌質淡,苔白滑,脈細弱系氣虛證。

治則:補氣升提。

方藥:舉元煎加味:紅參10g,炙黃芪12g,白朮12g,升麻10g,葛根6g,甘草10g,藁本10g,枳殼10g,烏藥15g,龍骨12g,遠志6g,茯苓10g,澤瀉10g,益智仁10g,服藥5服,水煎服,1日2次,每日1劑。

2018年11月29日二診:服藥後,僅行走時小便失禁發生1次,量很少。再擬紅參10g,炙黃芪12g,白朮12g,升麻12g,葛根6g,烏藥15g,木通6g,澤瀉6g,龍骨15g,藁本10g,益智仁10g,棗仁10g,金櫻子10g,海蛸10g,覆盆子10克。水煎服,1日2次,每日1劑。

2018年12月8日三診:訴雖行走5~7里路程,未曾發生過小便失禁現象。二診方續進7劑。臨床治癒。

舉元煎出自【景岳全書】。方藥組成:人參、炙黃芪、炙甘草、升麻、白朮。功能益氣升提。是故上述方中主以舉元煎益氣升提;葛根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藁本善入顛頂引下陷之氣上升;枳殼升清降濁;烏藥、益智仁、龍骨,溫腎縮泉;遠志、茯苓,寧心益智;澤瀉利濕。全方共奏升提下陷,固膀縮泉之功。二診,宗原方主旨的基礎上加金櫻子、覆盆子、海蛸,以臻補腎固澀之功。(王業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ste0302 發表於 2025-4-16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舉元煎加味治療氣虛型小便失禁醫案析義】

本案為典型中氣下陷所致小便失禁證候,其辨證施治過程深合【內經】"下者舉之"之旨。患者年逾五旬,呈現面白浮腫、體倦脈弱等氣虛之象,更兼溲便失約,正應【靈樞·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之論。醫者取法張景岳舉元煎為君,佐以升提固澀之品,三診而愈,實得中醫"治病求本"之三昧。

辨證關鍵處尤在"氣虛不攝"四字。患者病程三載,前醫多從腎虛論治而未效,此案獨抓中焦氣虛之本:一則脾主肌肉,脾虛則膀胱括約肌失於固攝;二則脾主升清,清陽不升則濁陰下泄。方中紅參、黃芪、白朮構建中氣砥柱,輔升麻、葛根升舉清陽,更妙在藁本引藥上行,【本草匯言】謂其"能升下陷之清氣",與枳殼形成升降相因之勢。佐以烏藥、益智仁溫煦下元,龍骨、遠志安神定志,使三焦氣化各歸其位。

二診用藥尤見匠心,增金櫻子、覆盆子等固澀之品,暗合"急則治標"之意。然始終未離補氣升提主線,既遵景岳原方旨趣,又參合時珍"蓋滑者澀之,脫者收之"之訓。海蛸一味,【本草備要】載其"主女子漏下",與澤瀉相伍,利澀並用,深得相反相成之妙。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溺失禁非盡屬腎虛,李東垣"脾胃一虛,九竅不利"理論尤當重視;其二,升提法非獨治泄瀉脫肛,膀胱失約亦可用之;其三,固澀藥需待正氣來復後投用,若早用恐有閉門留寇之弊。現代醫學所謂"壓力性尿失禁",與此證機理頗有相通,舉元煎加減對此類證型確有良效,然必須嚴格辨證,若見舌紅苔黃、脈數有力之濕熱下注證,則當忌用。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