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23|回覆: 0

[醫藥臨床] 滋陰解郁治療產後抑鬱症1例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22歲,於2018年1月5日就診,產後月余,因喪悶悶不樂,隨着時間推移,心情愈發悲傷。近兩月來,心神不寧,精神恍惚加重,時傷悲,食欲不振,奶水已無,睡眠少。血常規化驗:血紅蛋白97(g/L),血紅細胞3.02(1012/L)。診斷為產後抑鬱症,輕度貧血。給予生血寶顆粒和谷維素、維生素B1等藥。服用後療效差,心神不寧、多愁善感、睡眠差,今來尋中醫治療。

刻見:身體偏瘦、面色不華、神情恍惚、肢倦神疲、食欲不振、睡眠差、大便五六日1解、舌質紅、舌苔薄白、脈弦細等症。

診斷:產後瘀症(肝瘀滯脾,脾虛血虧)。

治則:解郁安神,補益心脾。

方用甘麥大棗湯加味:浮小麥60g,生甘草15g,大棗5枚,酸棗仁20g,柏子仁15g,刺蒺藜15g,當歸10g,合歡皮15g。7劑,水煎服,日2次,每日1劑。

二診:服藥後諸症減輕,服藥第4劑時,解大便1次。上方浮小麥加至100g,酸棗仁30g,柏子仁20g,麥冬12g。7劑。

三診:面容漸有紅潤之色,心情較舒暢,飯量增加,睡眠好轉,眼睛乾澀減輕,按原方再進7劑。

按語:患者為22歲青年,性格內向,產後月余,元氣未復,營血虛弱,加其母親病逝傷悲而心情抑鬱,氣機郁滯而疏泄不利,耗傷心氣,營血虧虛,心失所養,神失所藏,故面色不華,精神恍惚;鬱熱擾心則夜寐不安,心神不寧。【丹溪心法·六郁】說:『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悒鬱,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於郁。』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肝氣鬱結,氣逆犯胃,脾不能升清布散水谷之精微,故口乾,肢倦疲乏;胃氣不和納食受阻,故不思飲食,輕度貧血;證屬情志不愉,肝鬱抑脾,脾胃虛弱引起的氣血化源不足,營血虧虛不能奉養心神為本病的病因病機。治以補益心脾,解郁安神。

方中浮小麥性味甘涼,滋養胃氣;生甘草補益中氣,甘緩和中而養心緩急,助浮小麥除虛煩而養心寧神;大棗補脾益氣,緩肝急並治心虛;酸棗仁、柏子仁、當歸補肝養血,養心安神而潤腸通便;刺蒺藜、合歡皮滋陰平肝,解郁安神。

二診中加麥冬益胃生津,滋心陰而清心除煩,助酸棗仁、柏子仁養陰安神助眠,同時防當歸辛溫之弊助邪生變。同時家人的關心和心理疏導極為重要,正如【臨症指南醫案·郁證】所言:『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協同用藥收穫其效。(苟彥傑 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泥陽鎮中心衛生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羅行 發表於 2025-4-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脾論治產後抑鬱驗案析微】

王某案乃典型產後抑鬱之肝鬱脾虛證候,其治療過程充分體現了中醫"郁病責肝"與"產後多虛"的辨證要旨。細析此案,有三重辨證關節尤當重視:

一、病機層次之辨
患者產後月余發病,正值沖任虛損之時。【女科經綸】有云:"產後百脈空虛,最易成郁。"本案病機呈現三重傳變:初因喪母悲慟,肝氣鬱結於上;繼則橫逆犯脾,中州運化失職;終致心失所養,神明不安。其血紅蛋白97g/L、紅細胞3.02×10¹²/L的檢驗結果,恰與中醫"肝鬱脾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的病機鏈條相應。

二、方藥配伍之妙
甘麥大棗湯本為【金匱】治髒躁名方,本案化裁頗具匠心:以浮小麥易原方小麥,取其走表斂汗之功,針對產後腠理不固之體;生甘草用量達15g,非獨調和諸藥,更取其"通血脈,利血氣"(【本經】語)之效;大棗用至5枚,暗合"五為土數"之理以實脾。加味諸藥尤見章法:酸棗仁、柏子仁構成"子仁相須",既養肝體又助肝用;刺蒺藜與合歡皮形成"剛柔相濟",疏肝不傷陰,安神不滯氣。

三、次第調治之智
二診增量浮小麥至100g,既遵"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訓,又合現代研究所示大劑量浮小麥γ-氨基丁酸樣物質具有鎮靜作用。加麥冬12g尤具深意:一則制當歸溫燥,防其助火;二則與甘草組成"麥甘湯"雛形,預護肺陰,防木火刑金之變。三診守方再進,正合【內經】"久而增氣"之旨,使藥效積累而不致偏頗。

本案啟示有三:其一,產後抑鬱治療當把握"疏肝不忘扶脾,解郁必兼養榮"原則;其二,甘麥大棗湯作為基礎方,其浮小麥與甘草比例可隨郁、躁側重靈活調整(本案初診4:1,二診近7:1);其三,心理疏導當貫穿始終,誠如【醫宗金鑒】所言:"郁病解鈴還須繫鈴人。"然需注意,此方中甘草用量超藥典規定,臨證當權衡利弊,中病即止。

(本案解析謹守"方證相應"原則,具體用藥需經執業醫師四診合參。文中浮小麥現代用量參考【中華臨床中藥學】特殊情形下劑量範圍,常規應用仍建議遵循現行藥典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三月十一日 2025/4/8/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