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7|回覆: 1

[醫藥臨床] 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味覺障礙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味覺障礙是指因味覺遲鈍、減退甚至消失等無法正確分辨食物味道的異常表現,常見於久病或者重病患者。西醫認為多由營養素缺乏(如缺鋅)、味覺神經或中樞損傷、藥物等引起。在沒有明顯病因情況下,西醫治療比較棘手,中醫可以根據辨證,治療取得很好的療效。茲舉一例如下。

女性,40歲。患者對咸、辣等味覺減退近20天,加重3天。自述頭暈乏力、易疲倦犯困,納差,舌質淡苔中心白膩,脈細弱。

結合四診資料,考慮患者脾氣虛明顯,導致清陽不升頭暈乏力,脾失健運,生血不足而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舌淡苔膩,為脾虛濕困之候。患者味覺減退,病體雖在舌,但是『舌為脾之外候』,臟腑的精氣上榮於舌,當脾虛不能健運的時候,舌體同樣會失養,舌的功能會減退。因此治療原則為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處以補中益氣湯加減,首診組方如下:

黨參20g,焦白朮15g,炙甘草9g,黃芪20g,陳皮9g,升麻6g,柴胡6g,當歸12g,茯苓15g,山藥15g,神曲20g,藿香9g,石菖蒲9g,雞血藤30g。上方7劑,日1劑,水煎服2次。

患者服完藥後二診:自述服藥開始幾天效果不顯,但是至第5天開始味覺逐漸恢復,複診當日感覺明顯恢復。患者疲倦感明顯減輕,頭暈乏力好轉,精力較前旺盛,食慾好轉,舌苔變薄。效不更方,原方再進7劑。1個月後隨訪,味覺正常。

本方以補中益氣湯健脾益氣昇陽,加茯苓、山藥、神曲健脾消食,藿香、石菖蒲醒脾化濕,而石菖蒲還具有醒腦開竅作用,對濕痰蒙蔽清竅引起的疾病療效較好;雞血藤重用補血,現代研究有較好升白細胞作用。所以本處方針對病機,看似不治療舌頭卻讓肌體恢復正常,舌頭味覺自然恢復。(劉立紅 安徽省宿松縣孚玉鎮大河村衛生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4-7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脾論治味覺障礙的臨證思辨——補中益氣湯加減驗案析義】

味覺障礙一症,【靈樞·脈度】早有"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之論。本案患者呈現典型脾虛濕困之候:味覺減退伴頭暈乏力、納差、舌淡苔膩、脈細弱,實為脾胃升降失司、清陽不展之象。脾主運化而升清,其華在唇,其竅在口。當脾胃虛弱時,水谷精微無以化生營血,舌體失於濡養則味覺遲鈍;濕濁中阻更礙脾陽升發,形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病理格局。

處方深得東垣補中益氣法要義:以黃芪、黨參為君,佐白朮、炙甘草健運中州;升麻、柴胡升舉清陽,暗合"下者舉之"之旨;當歸和營血,陳皮理氣機,共奏"補而不滯"之效。尤妙在佐使藥的配伍: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濕,開竅醒脾,取"治濕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意;茯苓、山藥助運化濕,神曲消食和胃,雞血藤補血活血,現代藥理證實其確有提升血細胞之功。全方標本兼顧,既補中氣以治本,又化濕濁以治標,使脾運得健,清陽得升,舌竅自通。

本案啟示有三:其一,味覺障礙當責之脾胃,不同於西醫局部治療思路;其二,辨證需把握"脾虛濕困"的核心病機,舌苔白膩與脈細弱並見為關鍵指征;其三,療效呈現具有漸進性,中氣恢復需要過程,5日後顯效正合"脾主信"的生理特性。此案印證了【脾胃論】"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論,彰顯了中醫"治病求本"的辨證智慧。臨證時需注意,若見舌紅少苔屬胃陰虧虛者,則非本方所宜,當以益胃湯加減為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三月十一日 2025/4/8/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