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6|回覆: 0

[醫藥臨床] 六經病欲解時:仲景創作【傷寒論】之大綱(上)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3-9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自【傷寒論】問世以後,即備受醫界的重視,因其具有高度臨床實用價值,被後世醫界尊爲經典,尊張仲景爲醫聖。近兩千年以來,歷代研究【傷寒論】的著作多達800多種,現存的也有600多種,可謂壯觀。但是人們研究的學術觀點多有分歧。我們認爲:張仲景創作【傷寒論】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六經病欲解時』是仲景創作【傷寒論】之大綱。
  【傷寒論】創作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
  【傷寒論】是一部外感專著。凡是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脫離不了氣象變化,氣象變化又脫離不了天體運動規律,即天文,說明天文氣象理論是外感病重要的理論基礎。而中醫學中的天文氣象理論,全在【內經】五運六氣理論之中,因此,只有用五運六氣理論闡述【傷寒論】,才能把【傷寒論】說明說透,所以第一個解釋【傷寒論】的成無己就用五運六氣理論作爲說理工具。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載有【六氣主客第三】一篇,專講五運六氣理論,可能是張仲景原有文意。張仲景在【傷寒論】序文中說【素問】、【陰陽大論】等古典醫著是他撰寫【傷寒論】的重要理論依據,而四時陰陽和髒氣法時卻是五運六氣理論的核心理論。【傷寒例】還明確記載有『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更是五運六氣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陶弘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也佐證【傷寒論】應用了五運六氣理論。【傷寒論】的三陰三陽,就是五運六氣的三陰三陽,【傷寒論】的三陰三陽次序,就是【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司天的三陰三陽次序。
  在成無己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的影響下,繼之者歷代不乏其人,如金元時期的劉河間、張子和等對【傷寒論】六經與六氣的關係就多有論述,至明代張介賓對五運六氣有深入研究,大大發揮了臟腑經絡與六氣標本中氣的關係,給清代醫家用五運六氣研究【傷寒論】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到了清代,張志聰、張令韶就用運氣標本中氣理論全面解釋【傷寒論】,繼之者有陳修園、黃元御、唐宗海、陸九芝、鄭欽安等等,逐漸形成了六經氣化學說。但他們多以運氣標本中氣爲說,如陳修園【傷寒論淺注】說:『六氣本、標、中氣不明,不可以讀【傷寒論】。』這樣的註解不全面不深入。
  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屬於天,而病發於人體,所以還必須知道人體生命科學,做到『天人合一』,才能讀懂【傷寒論】。【張志聰醫學全書·傷寒論集注】說:『三陰三陽謂之六氣,天有此六氣,人亦有此六氣。無病則六氣運行,上合於天,外感風寒,則以邪傷正,始則氣與氣相感,繼則從氣而入於經。世醫不明經氣,言太陽便曰膀胱,言陽明便曰胃,言少陽便曰膽,跡其有形,亡乎無形,從其小者,失其大者,奚可哉!』張志聰強調的就是『天人合一』理論,也是今日研究【傷寒論】者之所缺。現行【傷寒論】教材,只講方證,謂本證、兼證、變證等,不僅脫離了自然界天文氣象理論,亦脫離人體生命科學。
  對於用五運六氣理論研究【傷寒論】,過去的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還沒有引起學者們的足夠重視。那麼,張仲景在【傷寒論》裡有沒有應用五運六氣理論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具體應用五運六氣理論的呢?張仲景用三陰三陽連接外感六氣和人體疾病,如第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在這裡張仲景用『太陽』連接外界的風、寒、火及人體的發熱、惡風、惡寒、體痛、嘔逆、渴、脈緩、脈緊等症狀,只有五運六氣理論才有這些內容,於此可知,【傷寒論】創作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
  張仲景在【傷寒論·自序】說:『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外感自然界的『邪風之氣』,人體才能得病,這內外的連接樞紐就是三陰三陽,既不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只片面指外邪),也不是臟腑經絡或什麼別的(只片面指人體),只能是三陰三陽體系。
  那麼是不是能用五運六氣理論解釋【傷寒論】所有的條文呢?非也。【傷寒論】大部分條文是講誤治後的變證,對於誤治後的變證,必須按誤治變證傳變規律治療,即仲景在第16條給出的『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爲壞病……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張仲景把五運六氣理論具體應用到【傷寒論】中的理論模式是『六經病欲解時』,『六經病欲解時』是張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