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4|回覆: 0

[醫藥臨床] 也從五運六氣談近期流感防治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2-1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伴隨2012新年鐘聲,外感發熱病人驟然增多,單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院小兒科日門診量就在800人左右,病人中約80%伴有發熱。今年春季流感是否會大規模爆發,應如何防治?成爲大家關心的話題。筆者有幸拜讀了2012年1月13日【中國中醫藥報】『可參照冬溫辨治今冬流感』一文,發現這批流感症狀特徵與顧植山教授的預測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茲回顧臨床診治病例分析如下,以冀對防治流感有所啟發。
  臨床特點
  主要症狀發熱,口乾咽痛,鼻咽乾燥,流涕或清或濁,乾咳或咳嗽少痰,痰黏難咯,或伴有頭痛、身痛乏力等。
  體格檢查咽部充血明顯,扁桃體腫大,或伴有腮腺腫大、頜下腺腫大等。
  臨床檢驗血常規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不高,淋巴細胞無明顯增高,常有單核細胞輕度升高。
  分期症狀
  1.初期有輕度惡寒、頭痛、肌肉酸痛、鼻流清涕、口乾發熱,唇紅咽痛等,舌質紅邊尖赤,舌苔白或黃,舌中部見有裂紋,脈浮細數或弦細數等。
  2.進展期以發熱爲主,體溫高達39~40°C,持續4~5天甚至10天左右,熱勢弛張,伴有咽痛口渴,口鼻乾燥,咳嗽、咯痰黏滯不爽,幼兒易並發肺炎。舌質紅有芒刺、苔多黃厚干,脈細數或弦細數。
  3.恢復期常見低熱,流涕,咳嗽、咳痰黏滯不爽,咽干不利,鼻腔乾燥等。個別支氣管擴張病人病情復發,有咳血現象。簡言之,此次流感的症狀特點一是熱多寒少,二是燥象明顯。
  病因病機分析
  公曆2012年之初,農曆尚在辛卯季冬六之氣時段。前一階段天氣溫和,臨沂市一直未降雨雪,氣候乾燥,元旦後氣溫驟降至零下(-7~9°C),致使寒溫失調。顧植山曾預測辛卯年『終之氣(小雪~大寒),客氣少陰火。「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一般來說當見暖冬,「民乃康平」。若氣溫偏高較著,或氣溫前高后低(「太陽復之」),都可能發生一些小疫情。』實際情況果如所言。據發熱、口乾咽痛、鼻咽乾燥、流涕或清或濁、乾咳或咳嗽少痰等症,按顧植山老師意見,應屬於冬溫範疇。『火客於寒,往往初起可出現表寒里熱症狀』,所以見輕度惡寒、頭痛、鼻流清涕、肌肉酸痛等症。『2011年的司天是陽明燥金,當前的運氣是少陰君火在泉,實際氣候也是以暖冬和乾燥爲主』。時值暖冬,寒邪外襲,迅速從陽化熱,邪正交爭於肌腠而發熱;邪熱傷津,故見咽痛口渴、口鼻乾燥,咯痰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脈細數,提示肺胃蘊熱傷津之象。
  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景源教授認爲,肺系的病變,有表里之分。所謂肺系,包括體表的口鼻、皮毛與手太陰肺經,這些部位的病變屬肺系的表徵,即衛分證;肺系當然也包括肺臟,其病變則屬肺系的里證,即氣分證。綜合舌脈證分析,病位在肺胃,性屬溫熱,衛氣同病,熱盛傷津化燥。
  根據不同的發病時期,出現風燥熱犯衛,肺熱壅盛傷津;燥熱犯胃,氣陰兩傷等病機變化,臨床宜因時制宜,適時把握病機變化。另外,根據『火性上炎』和部分病例中的腮腺腫大、頜下腺腫大症狀,當警惕流行性腮腺炎的發作。
  治療原則
  顧植山教授認爲,參照冬溫進行辨證論治,初起可考慮用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等治療;氣候偏燥,可參考朱肱【活人書】用葳蕤湯治療。(【活人書】:『……冬溫,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則伏寒變爲溫病,宜葳蕤湯。』葳蕤湯方:葳蕤、石膏、白薇、麻黃、羌活、甘草、川芎、杏仁、葛根、青木香。)
  顧植山教授又認爲:『立春以後風氣會較強,可按風溫論治。』吳鞠通曰:『風溫者,初春陽氣始開,厥陰行令,風夾溫也。』初期治以辛涼,以宣散爲主;進展期重在清肺,配伍宣降;恢復期主以養陰,甘寒中注意透散。
  筆者採用老師陳權教授『輕清涼潤法』應對,臨床療效滿意。此法是陳師在多年運用其先師名老中醫姚子揚先生的經驗方『竹茹清胃飲』的臨床過程中,逐漸摸索體悟出的當代治療脾胃病的有效法則。輕清涼潤法則正契合燥熱傷肺胃之病機,故臨證以竹茹清胃飲(竹茹、蘆根、蒲公英、石斛、玉竹、麥冬、石膏、枳殼等)化裁。
  『輕』,是指用藥輕靈。在治療時應注意調整樞機,重點強調一個『動』,在藥物選用上,應以靈動調和之品,才能撥轉氣機,調理脾運。主張處方用藥要精,用量宜輕,質宜薄,味宜淡。
  『清』,包括清利、清化。『清利』即清熱通利,用於胃中濕熱內蘊而以熱爲主者。葉天士云『胃爲陽土』、『胃易燥』。陳權強調在清熱的基礎上,要保持大便的通利,使氣機通暢,邪有去路。『清化』即清胃熱化脾濕,可採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清熱養陰及清解臟腑熱諸法。
  『涼』,是指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性喜清涼滋潤而惡燥熱,選用甘寒涼潤之品如竹茹、蘆根、蒲公英、薄荷、石膏以清胃熱,涼燥土,使邪去而正不傷,不宜久用大寒苦燥涌泄之品。
  『潤』,即清潤、清養。由於燥邪可耗氣傷陰,而致氣陰兩虛。【臨證指南醫案】有謂:『胃爲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因此予以清潤清養之法,滋陰潤燥多選用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等甘涼濡潤,滋而不膩之品,取益胃湯之意。慎用熟地黃類膩滯之品,以求補而不滯,滋而能通。
  若表證明顯配伍銀翹散、柴葛解肌湯;發熱較重配伍白虎湯、小柴胡湯等;咽痛明顯配伍玄麥甘桔湯或加北豆根、桔梗、薄荷等;腸燥熱秘配伍增液承氣湯;咳嗽配伍桑杏湯等。
  飲食調護禁忌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量補充水果,漿粥等。慎食辛辣肥甘厚膩之品。推薦冰糖銀耳雪梨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