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2|回覆: 0

[醫藥臨床] 自擬方治心律失常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2-1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邢月朋主任醫師自擬養心湯方用於治療房顫(陣發性、持續性)、早搏(房性、室性、交界性)、心動過速(竇性、室上性、短陣室速)等心律失常,中醫辨證屬氣陰兩虛、熱擾心神者,或不經辨證,只要為快速心律失常而以心悸為主要表現者,以此方為基礎加減治療皆可獲良效。
  養心湯在天王補心丹基礎上化裁而成,由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炒棗仁、柏子仁、當歸、菖蒲、遠志、雲苓、生曬參、丹參、沙參、玄參、桔梗、五味子、黃連、龍齒組成,具有益氣養心,寧心安神之功。
  心律失常屬中醫心悸範疇,是患者自感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脈見參伍不調的一種證候。病變部位在心,其基本要點如【醫宗必讀】所言:『若夫虛實之分,氣血之辨,痰與飲,寒與熱,外傷天邪,內傷情志,是在臨證者擇之。』邢月朋主任醫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發現許多心律失常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症狀發作與勞累、緊張、情志刺激有關,伴周身乏力,口乾,失眠,或有汗出,脈見參伍不調或數脈、脈促。病機與氣虛、陰虛、內熱有關,遂以天王補心丹為基礎總結出養心湯,治療心律失常取得良好效果。如伴見高血壓者加夏枯草湯(夏枯草、黃芩、玄參);伴氣短善太息者加益氣升降湯(黃芪、生曬參、麥冬、五味子、枳實、桔梗、甘草);伴胸痛可加丹參飲、金鈴子散;伴燒心泛酸者去五味子、炒棗仁加煅瓦楞、海螵蛸、橘紅、牡蠣;如風熱感冒誘發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風寒感冒誘發者加蘇葉、荊芥、防風;如心率快者加大黃連用量;如伴心煩不安者加梔子豉湯;如失眠多夢者加大炒棗仁用量或改龍齒為龍骨、牡蠣;陣發性房顫者加延胡索;食欲不振,胃脘脹滿者加炒谷芽、雞內金、焦三仙、枳殼、檳榔;情志不遂加四逆散。
  病案舉例
  患者段某,女,81歲。2009年10月14日初診。主因陣發性心慌胸悶氣短6年,加重半個月就診。患者於6年前無明顯誘因於夜間睡眠中出現心慌,伴胸悶、輕微氣短症狀,發作時伴周身無力、背部沉緊、噁心欲吐及欲大小便感,無胸痛頭暈及黑蒙等症狀,急至北京人民醫院就治,診斷為『房顫』,經治療(具體不詳)症狀緩解。後因胸悶、心慌、氣短症狀反覆發作,多次住院治療,平時常服倍他樂克、阿司匹林腸溶片,心慌胸悶發作時常自服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等藥物緩解症狀。最近半個月因情志不遂心慌發作已3次,每次持續半小時到1小時,含化速效救心丸、倍他樂克可緩解症狀,為進一系統診治而就診。既往糖年病史5年,現服用拜糖平、參芪降糖顆粒,血糖控制較好。心電圖:竇性心律,輕度ST段壓低。大便常規、甲功六項、紅細胞沉降率、血脂、電解質、血凝四項正常。超聲心動圖診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輕)、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刻診:時有心慌胸悶氣短髮作,周身無力,口乾口苦,進食可,寐欠佳,尿頻,大便可,舌質偏紅,苔薄黃而干,脈弦。中醫診斷:心悸(氣陰兩虛,肝鬱內熱)。西醫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纖顫)、勞累性心絞痛;2型糖尿病。治則:益氣養心,清心安神,治以天王補心丹、金鈴子散化裁:生地10克,熟地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黃芪30克,當歸15克,沙參12克,玄參10克,黨參10克,炒棗仁30克,柏子仁15克,生曬參6克,桔梗12克,遠志10克,黃連12克,石菖蒲10克,龍齒30克,延胡索30克,生麥芽30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
  加減治療1個月,患者心慌胸悶氣短未發作,無胸痛,周身較前有力。心率70次/分,偶可聞及早搏。
  按:對於陣發性房顫的認識,邢月朋多宗張景岳提出的『數脈之病,唯損最多,愈虛則愈數,愈數則愈危,豈數皆熱乎?若以虛數作熱,則萬無不敗者矣』。本患者年過八旬,心腎氣陰漸虧,虛熱內生,加之肝主疏泄,肝鬱氣滯,氣鬱化火,熱擾心神,而成本證,應用天王補心丹、金鈴子散化裁治療。天王補心丹滋陰清熱,寧心安神;金鈴子散行氣和血,疏肝清熱。古人對數脈有『實宜涼泄虛溫補』之說,應用黃芪、生曬參補益元氣;黃連清心安神。近年來研究認為,延胡索除傳統的活血、行氣、鎮痛作用外,另有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邢月朋臨床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常加用延胡索治療陣發性房顫,取得滿意療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