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溫熱論】云:『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提出了治療濕熱病的大法,通陽不在於用溫熱藥,而在於分消宣化,通利小便,使三焦瀰漫之濕得從膀胱而去,陰霾濕濁既消,則熱邪易透,陽氣得通。
銀屑病病機中的熱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無論是表閉生鬱熱、鬱熱招外感,還是濕郁化熱等等,只要有銀屑病皮損的形成,便脫離不了鬱熱外現的病機,便不能忽視熱的存在。即使舌脈中毫無熱象,皮損表現也是純寒無熱象的,在用熱藥的同時也一定要隨時留意銀屑病病機中熱的變化。純寒無熱只能說明熱潛藏的更深些,尤在涇所說『積陰之下,必有伏陽』所指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筆者重視『溫通發散汗』的思路治療銀屑病,與溫病需重視治郁相仿。溫病有『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見【溫病條辨】)的治法,劉河間有『夫辛甘熱藥,皆能發散者,以力強開沖也。然發之不開者,病熱轉加也』的結論,病變初起,瞄準『力強開沖』的時機,把握好力度,確可事半功倍。重視溫散與承認銀屑病病機中的熱並無矛盾,【內經】有言:『火郁發之。』
仲景針對濕熱外發治療的方藥足以補溫病學『通陽』之不足。黃疸爲內有濕熱而發於外者。仲景治療黃疸的方劑中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和茵陳蒿湯頗有代表性。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爲汗法,梔子柏皮湯爲利小便法,茵陳蒿湯爲通大便法。
葉天士所云『通陽』之意的核心不外乎給濕以去路,並且在祛濕的同時不可助熱,仲景之法足資參考。筆者將『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改爲『通陽不在溫,而在便與汗』,意在廣開祛濕邪的思路,更好地順應人體排邪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