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64|回覆: 13

擷摘叢編 【版本學】姚伯岳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擷摘叢編——【版本學】姚伯岳
版本學

姚伯岳 著 原由滄粟君整理發表於華韻宇拾舊論壇

新登字﹙京﹚159號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版本學/姚伯岳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2
ISBN 7-301-02283-2

Ⅰ.版
Ⅱ.姚
Ⅲ.版本學
Ⅳ.G256.2


出版者地址:北京大學校內
郵政編碼:100871
排版者:北京大學印刷廠
發行者:北京大學出版社
經銷者:新華書店
850×1168毫米 32開本 8.875印張 220千字
1993年12月第1版  1993年12月第上次印刷
印數:00001—3000冊
定價:7.50元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目  錄

第一章  版本與版本學
第一節  版本釋義
第二節  研究對象和範圍
第二章  版本學史
第三章  版本分析
第一節  版本的背景情況
第二節  版本的文字內容
第三節  版本外觀形式
第四章   版本類型
第一節  版本類型的劃分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主要版本類型
第三節  近代的主要版本類型
第四節  其他的重要版本類型
第五章  版本評價
第一章  『善本』的評價標準
第二節  版本評價的一般標準
第三節  歷代版本的評價
第六章  版本鑑定
第一節  鑑定古籍版本的一般方法
第二節  刻本的鑑定
第三節  其它版本類型的鑑定
第四節  偽本及其鑑定
第五節  現代圖書的版本鑑定
第七章  版本源流
第八章  版本對勘
第九章  版本目錄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章  版本與版本學
第一節  版本釋義
『版本』:【說文】:版,判也。【定聲】:判木為片,名之曰版﹙今寫為『板』﹚。
『本』:書之稱本,最早見於西漢未年劉向【別錄】:『讎校,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冤家相對,二人相對為讎。』
葉德輝【書林清話•書之稱本】:『書之稱本,必有所因。【說文解字】云『木下曰本』,而今人稱書之下邊曰書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計數之詞。』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所謂本者,謂殺青治竹所書,改治已定,略無訛字,上素之時,即就竹簡繕寫,以其為書之原本,故稱曰本。其後竹簡既廢,人但就書卷互相傳錄,於是本之名遂由竹移之紙,而一切書皆可稱本矣。』
【辭海】:書經過傳寫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種不同的本子。
『版本』一詞最早出現於宋初。『本』原指寫字縑帛,『版』為簡牘。劉向典校中秘群籍時,所謂『一人持本,一人讀書』,『本』已指出底本,『本』實質是以國家高級藏書—帛本,來校正簡策本﹙余嘉錫誤以為本指簡策本﹚。而雕版印刷推行以後,就把印本書稱為『版』,末雕的寫本書稱為『本』。『版本』兩字連用至宋代出現,它作為對雕版印刷圖書的專稱,廣泛地得到使用。後來『版本』所指範圍逐漸擴大,也就泛指雕版印刷以前的簡策、帛和紙的寫本,以及雕版印刷以後的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本等一切形式的圖書。
第二節  研究對象和範圍
版本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碑書、寫本、刊本、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各種形式的圖書。
它的主要研究範圍包括:
一、各種圖書版本的發生、發展史,包括雕版源流和演變、傳抄源流等。
二、各種圖書版本的異同優劣,加以鑑別,判斷時代,指明特點,總結和概括出規律性東西。
三、版刻、印刷、裝幀各方面的技術演變發展與成就,比如印刷墨色、字體刀法、藏書印記,版本行款、裝幀式樣等,為版本鑑定提供技術條件。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4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章  版本學史
﹙一﹚萌芽期:先秦—五代
原因:① 學術在官,故春秋前少有一書多版本現象。
② 古今文之爭
③ 劉向校定群書﹙版本學產生的標誌﹚
﹙二﹚興盛期:宋—明
原因:① 雕版印刷術的長足發展;
﹙終唐之時,雕版技術仍局限於民間範圍,小規模。五代馮道等人奏請雕版刻【九經】,才轉為政府事業﹚
② 宋一統天下的太平書面,有利於文化的發展;
表現:① 刻書家注意搜羅版本,擇善而從﹙形成善本的概念﹚。並在跋序及題識等處留下版本的論述。
北宋宋庠【宋丞相私記】
沈揆校刻【顏氏家訓】
岳珂校刻【九經三傳】,撰【九經三傳沿革例】
② 藏書家對版本的關注:
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郡守而得名:第一部私人記載版本內容的書目。
南宋尤褒【遂初堂書目】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③ 宋人各種筆記中的版本記載:
葉夢德【石林燕語】:『天下印書,以杭為上,蜀次之,閩最下。』
﹙三﹚繼續發展:明代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凡書之直之等差,視其本,視其刻,視其紙,視其裝,視其刷,視其緩急,視其有無本,視其鈔刻:鈔視其訛正,刻視其精粗,紙視其美惡,裝視其工拙,印視其初終,緩急視其時,又視其用,遠近視其代,又視其方,合此七者,參伍而錯綜之,天下之書之直之等定矣。
  凡本,刻者十不當鈔一,鈔者十不當宋一,三者之中自相較,則又以精粗久近,紙之美惡,用之緩急為差。
凡刻,閩中十不當越中七,越中七不當呉中五,呉中五不當燕中三(此以地論即呉越閩書之至燕者非燕中刻也)。燕中三不當內府一。五者之中自相較,則又以其紙、其印、其裝、為差。
  凡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雙印者,有單印者。雙印與朱,必貴重用之。凡板漶滅,則以初印之本為優。凡裝,有綾者,有錦者,有絹者,有護以函者,有標以號者,呉裝最善,他處無及焉。閩多不裝。
  有裝、印、紙、刻、絕精,而十不當凡本一者,則不適於用,或用而不適於時也。有摧殘斷裂而直倍於全者;有模糊漶滅而價增於善者;必代之所無與地之遠也。夫不適於時者遇,遇則重;不適於用而精焉,亦遇也。噫!』
﹙四﹚繁榮期:清代
原因:① 考據學的發展,『求古』『求真』『言必有徵』的實學之風;
② 宋版書到清代已是鳳毛麟角,吉光片羽,珍貴異常;
③ 受元、明、清三代版本學的發展,影響;
清初:順治—康熙
錢曾  【讀書敏求記】:第一部提要式版本目錄;最早的古籍書目;
孫從添  【藏書紀要】【上善堂書目】
清中:乾嘉時期
官修:于敏中、彭元瑞  【天祿琳琅書目】
民間:黃丕烈  【百宋一廛目錄】【百宋一廛賦注】【求古居宋本書目】【所見古書錄】親撰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6卷 藩祖蔭、繆荃孫編﹚
【蕘圃藏書題識】【蕘圃刻書題識】﹙繆荃孫編﹚
【蕘圃藏書題識續錄】﹙近人•王大隆﹚
黃提出版本學的重要命題:『書貴有源流』『書必求其初刻』
章學誠:字實齋,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清未版本學:
邵懿辰  【四庫簡明目錄標註】
莫友芝  【宋元舊本書經眼錄】【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清未四大藏書家:
陸心源  【儀顧堂題跋】:『版本源流、收藏姓名、剖析異同、如諸指掌』
瞿鏞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丁丙  【善本書室藏書志】
楊紹和  海源閣【楹書隅志】

楊守敬  【日本訪書志】
張之洞  【書目答問】
繆荃孫  【藝風堂藏書記】
現代版本學:
葉德輝【書林清話】:不以版本學命名的第一部全面系統介紹書籍版本專著;
錢其博【版本通議】:第一部以版本為名的版本學專著;
20世紀後半葉版本學:私人藏書衰微,書籍流入國家圖書館。
屈萬裏、昌彼得  【圖書版本學要略】
陳國慶  【古籍版本學淺論】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章  版本分析
第一節  版本的背景情況
﹙1﹚ 著述背景:指一部圖書各種不同版本的相關作者對原書整理、增刪、修改、注釋、
﹙2﹚ 校勘、標點、批評、翻譯等工作情況,而不是指原作者的原始創作情況。
﹙3﹚ 製作背景:包括出版時間、出版地、出版者、製作方式四個因素。
﹙4﹚ 流傳背景:指一個版本產生後,人們對它的收藏利用情況。許多版本在流傳過程中經過了人們的閱讀、加工、添加了新的內容,如藏章印記、題識、簽名、批評、校勘、圈點等;有的還經重新裝潢,這些都對老版本具有了新意義。

第二節  版本的文字內容
﹙1﹚ 版本書名分析:同書異名、同名異書
﹙2﹚ 版本正文分析:篇卷數、內容情節描寫、文字校勘粗精、譯文
﹙3﹚ 版本輔文內容分析:所謂輔文是指古今中外圖書正文之外的注文、序跋、卷首、卷末、內容提要、前言、凡例、目次、附錄資料、參考文獻、索引等文字內容。
﹙4﹚ 版本附加文字內容分析:指的是一個具體本子產生後在流傳過程中,其經眼者、閱讀者、售賣者、收藏者等在其上加蓋的各種印章和書寫的簽名、題識、校記、批評、校勘等文字。
● 確定同書標準:正文文字基本相同
﹙兩個不變:主要作者不變;體裁不變;﹚
第三節  版本外觀形式
一、圖文符號:外觀特徵:彩色黑白、繁簡、印刷手寫、字體字號等;
1、墨釘﹙■﹚:又叫黑釘,表闕文。
2、墨圍:文字外加方框,強調,醒目內容作用。如:『注』『疏』『重言』『重意』等。
3、陰文:又叫黑釘白文,呈現黑底白字。
4、標點:古代已有的幾種標點。
5、注符:陽文圈碼﹙①﹚、陰文圈碼、星花﹙*﹚、劍號
二、載體材料:麻紙、皮紙、竹紙
三、裝訂形式:簡策:
紙寫本書:捲軸裝、旋風裝、梵夾裝、經折裝
簡策
jiance.jpg
捲軸裝
juanzhouzhuang.jpg
旋風裝
xuanfengzhuang.jpg
梵夾裝1
fanjiazhuang.jpg
梵夾裝2
xuanfengzhuang2.jpg
經折裝
jingdiezhuang.jpg
印本書:蝴蝶裝、包背裝、線裝
蝴蝶裝
hudiezhuang.jpg
包背裝
baobeizhuang.jpg
線裝
xianzhuang.jpg
近代圖書:平裝、精裝、活頁裝﹙紐帶裝、螺旋線訂式、彈簧夾頁式﹚
活頁裝
huoyezhuang.jpg
四、版式 
古代圖書的版式:
⒈ 版框:即邊欄,又稱欄線。指圍成版面的四周黑線。四周單線印叫四周單邊,雙線印叫四周雙邊﹙文武邊欄﹚,雙線一般是外粗內細;上下單線,左右雙邊的稱左右雙邊。此處還有竹節欄,博古欄等花邊。
⒉ 界行:又叫邊准,即版面內分行的直線,由古代帛書的烏絲欄、朱絲欄發展而來。
⒊ 天頭、地腳、邊:版面之外的部分,其上者叫天頭,其下者叫地腳,其左右空白部分叫邊。
⒋ 版心:在版面的中心一行,又稱中縫中折行,古書採用包背裝後,此處又是書口。
⒌ 魚尾:在版心中,跟離上邊約四分之一版高處印有一個像魚尾巴似的圖形,它是摺疊書葉的標記。如果下方對稱位置也有一個魚尾,即又魚尾。魚尾方向相對者稱『對魚尾』或『逆魚尾』,方向相同叫『順魚尾』;有黑魚尾,白魚尾;線魚尾,花魚尾;
魚尾

⒍ 象鼻:版心中上下魚尾到版框之間部分叫象鼻,也是摺疊書葉的標記。象鼻中印有黑線者稱為黑口,黑線粗者為大黑口,細者為小黑口。無線者為白口。其中刻有的文字叫『口題』,又叫『花口』。
⒎ 書耳:在版框左右兩邊欄外之上角,刻有一個小方格,中記篇名,即是書耳。分左、右書耳。
⒏ 行款:又稱行格,指版面中的行數與字數,通常按半個片面計算,稱『半葉多少字,行多少字』。如有雙行小字,而一行中字數與大安相同,則稱『小字雙行同』。如不同,則徑稱『小字雙行,行多少字』。
古代書籍版式圖
gudaishujibanshitu.jpg
現代圖書的版式:
裝幀結構:書衣、封面、封裏、封底、寺底裏、扉頁、襯頁、版權頁、在版編目
現代圖書版式圖
xiandaishujibanshitu.jpg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章   版本類型
第一節  版本類型的劃分
一、按出版時間分
① 按時代劃分有:南北朝寫本、唐寫本、五代寫本、宋本、遼本、金本、蒙古刻本、元本、明本、清本等。
② 按皇帝年號劃分有:南宋紹興本、元大德本、至正本、明洪武本、嘉靖本、清康熙本、乾隆本、道光本等。
③ 按具體年份劃分有:萬厲××年刻本、嘉慶××刻本等。
④ 按時代遠近籠統劃分有:古本、舊本、近本、今本、時本等。
二、按出版地劃分:
① 按國別劃分有:日本本、朝鮮本﹙高麗本﹚、越南本等。
② 按省區劃分有:江南本、浙本、蜀本、閩本、粵本等。
③ 按府州縣釗分有:建本、麻沙本、杭本、臨安本、衢州本、婺州本、饒州本、吳興刻本﹙湖本﹚、歙刻本、眉山刻本、金陵刻本、蘇州刻本、京本、平水本等。
三、按出版者劃分: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
﹙1﹚官刻本:
① 中央政府機構出版的刻本有:國子監本﹙監本﹚、明南監本、北監本、內府本、秘書監本、崇文院本、欽天監本、興文署本、司禮監本、經廠本、太醫院本、武英殿本﹙殿本﹚等。
② 地方各級政府機構出版的刻本:
⒈ 地方官府刻本:宋代公使庫本、茶鹽司刻本、轉運司刻本、計勸司刻本、提刑司刻本、⒉ 郡齋刻本、各路、省、道、州、府、縣官衙刻本等。
⒊ 地方官學刻本:即地方政府所屬學校的刻本,也稱作儒學本、郡庠本、泮宮本等。
⒋ 書院刻本:宋婺州澤麗書院刻本、元杭州西湖書院刻本、明大梁書院刻本、清南菁書院刻本、詁經精舍刻本。
⒌ 藩府刻本:專指明代藩王府刻本,如秦藩、周藩、趙藩、寧藩刻本。
⒍ 地方官府書局刻本:簡稱局本。專指清末和民國初年各省所設書局刻本,如金陵書局刻本、浙江書局刻本、湖南思賢書局刻本、廣東廣雅書局刻本、湖北崇文書局刻本、山西濬文書局刻本、川存古書局刻本等。
﹙2﹚私刻本:又稱家刻本,多以姓名或室名堂名相稱。
① 以出版者姓名相稱有:宋黃善夫本、周必大本、岳珂本、元代丁思敬本、明代王延喆本、閔本、凌本、清代阮元本、胡克家本等。
② 以出版者姓氏和室名堂號相稱的版本有:南宋廖瑩中室世彩堂本、曹氏進德齋刻本、明代袁褧嘉趣堂本、毛氏汲古閣本、清肛顧嗣立秀野劃草堂本、鮑廷博知不足齋本等。
﹙3﹚坊刻本:多有以書坊、書棚、書鋪、書店、書堂、書林、書肆、書局等名號相稱:南宋臨安陳宅書籍鋪刻本、元代建安余氏勤有書堂刻本、明代楊氏清江書堂刻本、清代掃葉山房本、南京李光明莊刻本等。
以刻本名稱相似的齋、堂號相稱:宋代建安余氏萬卷堂刻本、元代葉氏廣勤堂刻本、劉氏翠岩精舍刻本、明代劉氏慎獨齋刻本、唐氏文林閣刻本、清代陶氏五柳居刻本、北京文萃堂刻本等。
四、按出版印刷情況劃分
㈠ 按製版印刷劃分:寫本、印本
﹙1﹚寫本:① 抄本﹙含影抄本﹚
②稿本:手稿本、謄清稿本、上版稿本﹙寫樣稿本﹚等。
③狹義的寫本:
﹙2﹚印本:
①古印本:
⒈ 刻本:影刻本﹙覆刻本﹚、仿刻本、翻刻本、寫刻本、精刻本、遞修本、配補本、重修本、三朝本、百衲本等;
⒉ 活字本: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銅活字本、錫活字本、鉛活字本;
⒊ 套印本:朱墨本、三色、五色、六色套印本及餖版、拱花之分;
⒋ 鈐印本
⒌ 拓本
② 近代印本:鉛印本、石印本、膠印本、油印本、影印本、複印本、曬藍本等。
㈡ 按出版印刷先後分:初刻本、重刻本、再版本、初印本、後印本等。
㈢ 按出版方式:正本、副本、合刻本、合訂本、單行本、××叢書本、抽印本、普及本等。
五、按版本形態劃分
⒈ 按裝訂形式劃分有:卷子本、折裝本、蝶裝本、包背裝本、線裝本、金鑲玉本、豪華裝本、洋裝本﹙精裝、平裝﹚、毛邊本等。
⒉ 按圖書用紙劃分有:麻紙本、棉紙本、皮紙本、竹紙本、牘背紙﹙公文紙﹚本、開化紙本、連史紙本、毛邊紙本等。
⒊ 按版式字體劃分有:單欄本、雙欄本、上圖下文本、白口本、黑口本、大字本、小字本、篆字本、直排本、橫排本等。
⒋ 按書本體積大小劃分有:大本、小本、巾箱本、袖珍本、8開本、16開本、32開本、大32開本、小32開本、64開本、128開本等。
⒌ 按版本面貌劃分有:邋遢本、大花臉本、焦尾本等。
六、按圖書內容劃分
① 按內容全否劃分有:全本、足本、殘本、節本、選本、刪節本等。
② 按文字內容劃分有:注本、評本、批校本、校本、過錄本、譯本、滿漢合壁本、纂圖互注本、增訂本、修訂本、白文本、圈點本、繡像本、插圖本、××題跋本、××簽名本、潔本等。
七、按版本價值、作用劃分
① 按版本價值劃分有:善本、珍本、秘本、孤本、真本、偽本、劣本、俗本、通行本、普通本等。
② 按版本作用劃分有:祖本、底本、參校本、工作本、樣本、書帕本、進呈本、紀念本、禮品本等。
八、按書版和版本流傳情況劃分
有××藏本、××藏本等。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主要版本類型
一、刻本:用雕版印刷方法刻印而成的本子,故又稱雕版印本、刊本、雕本、槧本、鐫本等。
● 工序:寫樣、上版、刊刻
﹙印書一般用黑墨。但一開始刷印時為了便於校對,會用紅色或藍色刷印若干張樣張。﹚
● 歷史:① 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刻印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發現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而1994年在成者唐人墓葬中出土的【陀羅尼經咒】,刻印年代大概較【金剛經】早。
② 經唐、五代的長期發展,到宋代逐漸形成官府、私家、書坊三大系統。
③ 1984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近代印刷術傳入中國,北最終取代了雕版印刷術。
類型:
﹙一﹚寫刻本:雕版印刷術自以來,一直採用手字字體上版刻印﹙宋代刻書流行歐、枊、顏,元代流行趙體字﹚,雖各有其風格,形同手寫。但明代中期,自正德年間到嘉靖年間形成宋體字後﹙又稱匠體或硬件字,是民間匠人對宋版書所用字體的刻意摹仿而創作出來的一種規範刻版用字﹚,明中後,絕大多數印本書都採用了這種字體。但仍有一些刻書者在刻印某些書時特意採用手寫體,特別是清代的私家刻本,多為好手書寫上版並由名工鐫刻而成。這些清代的寫刻本往往寫、刻、校勘俱精,肇於唐熙,盛於乾嘉,又常被稱為『精刻本』。道光以後,政治腐敗,國勢衰弱,寫刻本也日漸稀少,好的刻本幾乎絕跡。至清未,國內幾乎無人會刻軟件字了。
精刻本:『林佶四書』:吳郡程濟生刻 汪琬【堯峯文鈔】
施文昭刻  王士禎【古夫於亭稿】
鮑文野刻  王士禎【漁洋精華錄】
鮑文野刻  陳廷敬【午亭文編】
版本學界一般將這種明代中葉以後仍採用手寫上版刻印的刻本稱為寫刻本,與一般用宋體字刻印的版本相區別。
﹙二﹚影刻本、覆刻本、仿刻本:都是指模仿某一底西面是重新刻印的本子。
仿刻本:對照底本儘可能原樣抄寫上版﹙實際上等同於翻刻本﹚;
影刻本:通過將半透明的紙覆於原本書葉之上,照原樣摹寫上版;
覆刻本:將原書拆散,然後作為版樣直接粘貼於版上上版;
● 歷史:影刻的方法是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後不久就出現了。但宋元兩代,還是雕版印刷初步繁榮時期,故極少有複製前代圖書的做法。影刻本的大量出現主要從明代中葉開始,一是由於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形成的社會風氣,反映在刻書上就是尊崇宋本,刻意摹仿;一是明代中葉官府有令嚴禁竄改舊版文字行格的政治原因。清乾嘉年間,由於考擾學的盛行和校勘學的發達,影刻古本之風又重新興起。進入民國以後,西方印刷術佔據了主導地位,雕版印刷逐漸淘汰,這種情況反而激起一些大藏書家的存古之心,影刻古本、舊本之風又再興起。其影刻本數量之大,質量之精,價值不可低估。
二、活字本:用活字印刷方法印製的圖書。
① 泥活字:最早的活字印刷是採用泥活字。是北宋慶曆年間由畢升發明的。
② 木活字:最早製作木活字並用來印書的是元代的王禎。明代,木活排版圖書之風大盛,蘇杭等地均有活字刊行。到了清朝,木活字全國通行。乾隆年間【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乾隆帝嫌『活字』不雅,賜名曰『聚珍』版,故活字又常稱作『聚珍』。
③ 銅活字:明代弘治、正德年間,開始流行,以無錫的華家﹙會通館﹚和安家最為有名。
弘治三年﹙1490﹚【宋諸臣奏議】:我國現存最早的銅活字印本。
清雍正內府【古今圖書集成】: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銅活字印本。
④ 錫活字
三、套印本
① 套版印刷:同一塊雕好的上,將不同的內容部分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進行印刷。
② 套版印刷:將一葉書不同內容分別刻在幾塊版式大小相同的書版上,每塊書版塗一種顏色,逐版加印到同一紙張上。
③ 彩色印刷:
⒈『餖版』: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勾摹下來,每色刻成一塊小木版,然後逐色依次套印或疊印,最後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畫面。因一塊塊小印版形似五色小瓶『餖釘』,故得名。
⒉『拱花』:用凸凹兩版,將紙夾在中間,互相嵌合,白紙壓成凸起的圖形,用來表現畫中的山水、流雲、花烏,極富立體感。
代表印家:明萬曆湖州齊伋印本、湖州凌濛初印本
四、寫本
稿本:作品的手寫原本,一般又分為手寫本、清稿本和上版稿本。
抄本:指根據底本傳錄而成的副本,又稱『傳抄本』。
寫本:狹義寫本指除抄本和稿本之外的以手寫形式成書的本子。
五、拓本
第三節  近代的主要版本類型
一、鉛印本
二、石印本
三、膠印本
四、影印本
五、油印本
六、複印本
第四節  其他的重要版本類型
一、批校本:圖書寫成或印成後又加批評、校訂文字的本子叫批校本。單有批評叫批本,單有校訂者叫校本。有的批校文字系從別的版本上照樣抄錄而來的,叫過錄批校本。
清代『兩批』:『顧批』顧千裏『黃批』黃丕烈
二、百衲本:用各種不同版本的殘本接着而成的一部內容較為完整的圖書。
『衲』是古代僧人用許多方塊布頭補綴而成的衣服,如袈裟,僧人稱『百衲衣』。『百衲』稱呼版本,始於錢曾【讀書敏求記】:『此本乃集諸宋版共成一書,大小長短各種咸備。李沂公取絲桐之精者,雜綴為一琴,謂之「百衲」,予亦戲名此為【百衲本史記】,以發同人一笑焉。』
三、書帕本:書帕本乃因多與絹帕、綢緞等物一起作為禮物饋送於人而得名。價值不高。
四、纂圖互注重言重意本:是一種科舉考試用書,目的是讓考生易懂易記,掌握書的文字內容。
纂圖:纂者,繪也。即是插圖本。
互註:就是在一書某句文下,注出他書所引該名之文。
重言:就是在一書某句文下,將本書中其它篇章裏文字相同的詞不句一一注出。
重意:就是在一書某句文下,注出本書其它篇章中與之意思相近的詞句。
五、巾箱本﹙袖珍本﹚:巾箱本即因其體積較小,可放在巾箱中承受身攜帶而得名。清乾隆年間,武英殿修書處秉乾隆帝意旨,用刻印經史大部頭書剩餘的零碎木料,刻印了10種袖珍本書【古香齋袖珍十種】,此後袖珍本之名日漸流行,最終取代巾箱本的稱呼。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章  版本評價
第一章  『善本』的評價標準
① 『善本』始見於宋代,且使用非常普遍。最初的含義就是指那些校勘精審,文字內容很少舛誤的本子。
② 明清兩代,由於宋元本書日漸稀少,也由於宋元本書確實質量較好,社會上佞宋崇元之風興起,宋元本書無論好壞,均視為『善本』。便實際上有偏偏偏重版本之舊的錯誤。
『漢書-河間獻王傳』有云:『從民間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朱弁『曲洧舊聞』說:宋人『穆伯長好學古文,始得韓、柳善本,欲二家集行於世,乃自鏤版,鬻於相國寺。』
葉夢得『石林燕語』說:『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
書不多有,而藏者精於校勘,故往往皆有善本。』
宋人對善本的看法,可以歸納為一句話:
『凡書籍必須精加讎校方為善本,否則便是俗本、劣本。』
明清兩代學者對善本的界說大致與宋人相同。
清-張之洞給善本提出了三條標準,比較合理。
張之洞『書目答問-輶軒語-語學篇』:
『善本非紙白版新之謂,謂其為前輩通人用古刻數本,精校細勘,不訛不誤之本也。善本之義有三:
一曰足本〔無闕卷、無刪削〕,二曰精本〔精校注〕,
三曰舊本〔舊刻舊抄〕。』
錢塘丁丙對什麼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條標準:
一是舊刻;二是精本;三是舊抄;四是舊校。
丁丙四例,略足本,而特標舊校於精本,特指明刊,實較張氏所標三義,更為精到。
③ 【辭海】:『凡書籍精加校勘,錯誤較少者,稱為善本。舊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舊拓碑帖等,通常亦稱為善本。』
④ 現代•李致忠【善本淺談】:劃分『善本』的『三性』原則: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
1.歷史文物性。
『所謂歷史文物性,當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古書版印、抄寫的時代較早而具有歷史文物價值。
二是指古書可作為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文獻實物見證而具有某種紀念意義。』
2.學術資料性。
『所謂學術資料性,除了指經過精校細勘,文字上訛誤較少和經過前代學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寫本、抄本、印本以外,還應包括古書中那些在學術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說較有系統,或在反映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資料方面,有比較集中、比較完善、比較少見的稿本、寫本、抄本、印本。』
3.藝術代表性。
『所謂藝術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國古代各種印刷技術的發明、發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裝幀上能反映我國古代書籍各種裝幀形制的演變;或是用紙特異,印刷精良,能反映我國古代造紙工藝的進步和印刷技術水平的古書。』
⑤ 1978南京【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編輯工作會議,制定了更為明確的『九條』,作為具體工作中掌握的標準: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寫的圖書。〔包括殘本與散葉〕
2.明代刻、抄寫的圖書。〔包括具有特殊價值的殘本與散葉〕但版印模糊,流傳較多者不收。
3.清代乾隆以前流傳較少的刻本、抄本。
4.太平天國及歷代農民革命政權所刊印的圖書。
5.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說較有系統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或某一事件資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過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術上能反映古代印刷術發展,代表一定時期技術水平的各種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畫、插畫的刻本。
9.印譜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譜、名家篆刻印譜的鈐印本,有特色的親筆題記的收,一般不收。

第二節  版本評價的一般標準
一、文字內容的評價標準
1、內容完整,沒有刪削或殘缺的現象。以不殘缺未加刪削者為優。
2、內容準確,很少或較少在傳抄和刻印中發生的錯訛脫衍等文字錯誤。
3、內容有其特色,或具有其他版本所沒有的重要內容。
二、歷史文物的評價標準
1、時代久遠。
2、製作精美,工藝先進。
3、流傳稀少。
4、經名人收藏、加工。

第三節  歷代版本的評價
一、五唐五代版本評價
內容多為佛經,曆書,韻書及民間常用的陰陽、五行、占收、相書之類的雜書,質量低劣。較優者如咸通九年【金剛經】、五代監本【九經】:採用了經文、注文合刊,經文用大字,注文用小字的格式,為後世的標準格式。
二、宋代版本評價
優點: 1.比較接近古書原貌。
2.大多校勘精審
3.書法優美,各具網絡,同時又是藝術品。
4.用墨質量較高,外表美觀,經久不壞。
但宋版書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優有劣。宋以來儒者只求義理,於字句多不校勘,南宋時,儒生荒經蔑古,不遵古書法度,影響到書業,就是助長妄改古書做法漫延。
從刊刻者論,則官刻本、家刻本質量較高,文字錯誤較少,而坊刻本較差;
從刊刻年代論,南宋刻本不及北宋;
從刊地論,浙本,質量最好,蜀本次之,建本最差,麻沙本幾乎是與劣本同義詞;
從流傳情況論,蜀本由於宋元交戰,傳世最少,最為珍罕,浙本稍多,建本傳世最多,價值相對最低;
三、元代版本評價
1.元代繼宋而起,故在宋本已亡佚的情況下,元本即成為一書現存最早的版本。
2.元代翻刻古書,選用底本比較謹慎,故同一種書,元代的翻刻本質量往往勝過現存的宋版書。
3.元代各路儒學和書院刻本校勘精審,質量較高。
4.元刻本寫刻皆精。刻書仍講究書法,多請名手寫上版,刻工技藝也很高。字體多仿趙孟頫體。
缺點:1.刻書營業性質顯著,刻書工藝較為粗糙,不及宋本精細。
2.版式侷促,文字不分段落,天頭地腳狹窄,缺乏美感。
3.用紙用墨質量下降,有墨穢濁,觸手便污。
以刻者論,興文署刻本最有名,書院本質量最好,坊刻本質量最差;
以地區論,平水刻本質量最好,浙本次之,建本最差;
四、明代版本評價
1.洪武—弘治:所刻渾穆,淳樸,字體凝重,版心寬大,幾可與宋本相媲美;
2.正德—嘉靖兩朝:所刻書多書口精,紙張潔白,字大宜讀,人多寶愛之;
3.隆慶—崇禎:刻書濫且質量差;
① 校勘不精:如明未毛晉汲古閣
② 任意刪減,改竄原書
③ 用紙由棉紙變為竹紙,竹紙薄脆光滑,偏黃,不及棉紙潔白,耐印經久
以時間論,明初、中優於明未;
以地域論,嘉靖前,江蘇吳中為好;萬曆後,浙江湖州、新安、安徽等地質量較高;福建刻本最多且質量最差;
五、清代版本評價
優點:1.校勘極精,文字內容準確可靠程度上勝於歷代版本。
2.寫刻本校刻俱精,堪稱佳品。
3.多影宋元本,保存了宋元本原貌。
缺點:1.整體上給人一種拘謹壓抑之感,缺乏活潑多樣的風格和豪放的氣魄。
﹙以硬件字宋體居多,字體呆板學生,版式侷促,即使是寫刻本,也是柔美秀麗有餘,剛勁之氣不足﹚
2.道光後刻書質量下降。
六、近代版本評價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章  版本鑑定
第一節  鑑定古籍版本的一般方法
一、考證法
1.牌記:印有說明版本情況的文字。
如:南宋廖氏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卷一末有花墨圍牌記『世彩廖氏刻梓家塾』,篆體,雙行書寫。
2.封面:古籍封面實質相當於現代圖書的扉頁,也叫書名頁。
3.序跋:書前序文,書後跋文。
4.避諱
5.刻工
6.題跋:古人見到或收到自己喜愛的書籍時,常常在卷首或卷尾空頁上寫下一段文字,稱為題跋或題識。
7.藏章印記
8.其它文字資料
二、直觀法
1.裝訂形式
2.版式
3.字體
4.刀法
5.紙張
6.墨色
7.藏印
三、對勘法

第二節  刻本的鑑定

第三節  其它版本類型的鑑定

第四節  偽本及其鑑定
一、作偽的種種情況:
1.以殘充全
2.以近充遠
3.偽造名人批校藏本
4.以叢書零種充單刻本
5.以常見書充罕見書
6.以抄本充稿本
二、作偽的具體手法
1.挖改描補
2.撤去序跋,割掉牌記
3.偽造名人批校題跋,偽鈐名人藏章印記
4.梁紙造蛀
5.改變裝幀形式﹙線裝改為蝴蝶裝或包背裝﹚
第五節  現代圖書的版本鑑定
1.出版者鑑定
2.出版地鑑定
3.出版時間鑑定
4.版次印次鑑定
5.非正式出版物的版本鑑定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七章  版本源流
一般來說,一書的各個版本之間必然存在某種關係,並分別有某種相同或相似的特徵。這些有着某種相同或特徵的版本即可劃歸於同一版本系統。這些特徵一般表現在各本的書名、卷數、次要作者、文字內容、版式行款等方面。
祖本:一般是指一書各種牒自出的最早印本,但通常人們也將一書中形成某一版本的系統的最早本子稱為該版本系統的祖,具有廣狹二義。
● 版本源流的幾種研究模式:
1.通論一書各本之發生、發展的源流。
2.研究某一版本在該書版本源流中的地位、價值。
3.專門研究一書某版本系統之各種版本。
4.重點研究一書現存版本的發展源流。
5.對僅有記載而尚未發現版本進行專門的研究。
6.考訂某兩個或幾個版本之間的關係。
● 考證方法與步驟
1.查找有關各種目錄資料,找出研究對象之書的各種版本說明,並予以適當的記錄和認真的分析;
2.根據目錄資料所提供的線索,查閱一書的各種現存版本,通過對其序跋、題記、書中文字內容及版式、行款的研究、分析,進一步查考其版本源流;
3.綜合各種有關一書版本的記錄,總結歸納其版本源流,並利用各種方式,記錄其研究成果;
成果常見方式:圖表式、提要式、論言語式、專着式、附錄式、資料匯編式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7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八章  版本對勘
版本對勘就是對一書各種具體版本所進行的實際的比較鑑別工作。
校勘學的的『校勘』VS目錄學中的『對勘』
校勘對勘
工作目的發現、糾正圖書的文字錯誤,以恢復書的本來面目。了解版本的真實情況,理清一書各本間關係,評定各本的優劣高下。
工作方法完整的、全面的校勘
四法: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選擇關鍵、有代表性的若干處進行比較
兩法:活校、死校
工作程序應選選定底本,參照他本校勘無須過多準備
工作內容僅限於圖書文字內容的校勘除文字內容的校勘外,各本間的其它差異:如分卷不同,附加資料不同,版式行款、裝訂字體、用紙各種形式特徵差異皆進行比較
對勘方法:死校法、活校法
葉德輝【藏書十約】:『死校者,據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幾字,鈎乙如其書;一點一畫,照錄而不改;雖有誤字,必存原文。顧千裏廣圻,黃堯圃丕烈所刻之書是也。活校者,以群書所引,改其誤字,補其闕文;又或錯舉他刻,擇善而從,別為叢書,板歸一式。盧抱經文弨,孫淵如星衍所刻之書是也。』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怎樣進行校書】中將常見情況和註記方式,歸納為10種:
1.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或具體寫明版本名稱)
2.凡脫一字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字。』
3.凡脫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某幾字。』
4.凡文字明知已誤者,可注云:『某當作某』。
5.凡文字不能定其誤者,可注云:『某疑當作某』。
6.凡衍一字者,可注云:『某本無某字』。
7.凡衍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字下無某某幾字』。
8.字倒而可通者,可注云:『某本某某二字互乙』。
9.字倒而不可通者,可注云:『某本作某某』。
10.文句前後倒置者,可注云『某本某句在某句下。』
但其它如版本的版式、行款、裝訂、字體、用紙等形式方面的牲,也在其比較之列。對勘時,不需作任何版本改動,而只是列出各本各方面異同即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