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6|回覆: 0

[儒家學說] 能屈能伸: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20-6-5 0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導讀】

屈節,指降低身份、屈抑志節。孔子有卓越的治世才能,也因此名聲遠播。可是,雖然有一整套的平治主張,希望挽救世道人心,他的系統政治學說卻沒有得到施展,最終仍然落得『無所遇』的結局。孔子一方面要施展抱負,另一方面卻難覓時機;他一方面要『屈節以求伸』,另一方面還必須『受屈而不毀其節』。在『無道』的亂世,他的學說自然無人『能宗』。孔子政治命運的悲劇是『無道』的現實造成的,他要矢志不渝地推行思想學說,就不得不權變,主張『屈節』。雖然意識到無力回天,但信念仍然支撐著他,甚至『知其不可而爲之』。

本篇記載孔子在衛國得知齊國田氏伐魯,他心念祖國安危,不願意看到魯國遭受齊國的侵凌,派子貢在齊國田氏、吳國、越國、晉國之間遊說的故事,子貢先是勸齊止戈待吳,次說吳救魯伐齊,再教越韜晦惑吳,終使晉、越擊吳而存魯。子貢這一系列的遊說,顯示出他極強的縱橫才幹,孔子肯定了他『亂齊存魯』的功績,而對這一遊說所致的強晉、弱吳、強越的格局變化,夫子警之以『美言傷信,慎言哉!』,一語令人深思。

8dfc1c1e0e3edb682c640a38d9e16d9a.jpg

【家語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物,處貧賤之地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

【白話通解】

子路請教孔子說:『我聽說大丈夫活在世上,富貴時不能對萬物有利,身處貧賤的境地時又不能屈抑志節來求得伸展,那就不應該算作人了。』孔子說:『君子立身行事,希望一定要使自身通達,該屈抑的時候屈抑,該伸直的時候伸直。所以委屈身份是因爲有所期待,尋求伸展是等待良好的時機。因此即使受到壓抑也不改變氣節,志向通達時也不違背道義。』

【家語原文】

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將欲爲亂,而憚鮑、晏,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魯,父母之國,不可不救,不忍視其受敵。今吾欲屈節于田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爲使?』於是子路曰:『請往齊。』孔子弗許。子張請往,又弗許。子石請往,又弗許。三子退,謂子貢曰:『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吾子盍請行焉?』子貢請使,夫子許之。

遂如齊,說田常曰:『今子欲收功於魯,實難,不若移兵於吳,則易。』田常不悅。子貢曰:『夫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吾聞子三封而三不成,是則大臣不聽令。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子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而與大臣爭。如此,則子之位危矣。』田常曰:『善!然兵甲已加魯矣,不可更,如何?』子貢曰:『緩師,吾請於吳,令救魯而伐齊,子因以兵迎之。』田常許諾。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爲王患之。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先越,然後乃可。』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必私魯矣。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齊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越王郊迎,而自爲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而後可。」則破越必矣。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矣;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三者,舉事之患矣。』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疲弊,百姓怨上,大臣內變,申胥以諫死,大宰嚭(pǐ)用事,此則報吳之時也。王誠能發卒佐之,以邀射其志,而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則其伐齊必矣。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若勝,則必以兵臨晉。臣還北請見晉君共攻之,其弱吳必矣。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弊焉。』越王頓首許諾。

子貢返五日,越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吳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吳。』吳王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可乎?』子貢曰:『悉人之眾,又從其君,非義也。』吳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敗之。子貢遂北見晉君,令承其弊。吳、晉遂遇於黃池。越王襲吳之國,吳王歸與越戰,滅焉。

孔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始願。若能強晉以弊吳,使吳亡而越霸者,賜之說之也。美言傷信,慎言哉!』

【白話通解】

孔子在衛國,聽說齊國的田常將要作亂專權,卻害怕鮑氏、晏氏的勢力,因此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孔子召集各位弟子,告訴他們說:『魯國,是我的父母之國,不能不救,不忍心看到它被侵犯。現在我想向田常屈節來拯救魯國,你們誰去出使?』於是子路說:『請讓我前往齊國。』孔子不答應。子張請求去,孔子也不答應。子石請求去,孔子也沒答應。三個人回去對子貢說:『現在先生要屈節來拯救自己的祖國,我們三人想要出使,卻沒獲准前往,這正是你施展辯才的時候,你何不請求去?』子貢請求出使,夫子答應了。

於是子貢前往齊國,勸說田常道:『現在你要在攻打魯國上收到功效,確實困難,不如轉移軍隊對吳國,就容易了。』田常很不高興。子貢說:『憂患在內部時,就攻打強者;憂患在外部時,就攻打弱者。我聽說你多次受封都沒能成功,這是大臣們從中作梗,不聽令的結果。打勝仗會使君主驕縱,毀滅別國會使別的大臣尊貴,而這其中沒有你的功勞,那麼,你與君主的交情就會一天天地疏遠,卻要與大臣們爭鬥,這樣的話,你的處境就危險了。』田常說:『好!可軍隊已經派往了魯國,沒法更改了,怎麼辦?』子貢說:『你先延緩進軍,我請求吳國,讓他們救援魯國而攻打齊國,你就趁機出兵迎擊。』田常答應了。

子貢於是南下,勸說吳王:『實行王道者不會使別國滅絕,實行霸道者不能讓強敵出現。千鈞的重量,即使加上一銖一兩,重量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憑藉齊國的強盛,再侵吞擁有千輛戰車的魯國,來和吳國一較高低,我很爲大王擔心。況且救援魯國,可以顯揚名聲,來安撫泗水北岸的各國諸侯,討伐強暴的齊國,來震服強大的晉國,沒有比這樣獲得利益再大的了。名義上保全了危亡的魯國,實際上遏制了強齊的擴張,這道理,聰明的人是不會懷疑的。』吳王說:『好!可是,吳國曾經圍困越國,越王現在正自我勵志,蓄養賢士,有報復我們的打算,你等我先討伐完越國,然後再按你說的去做。』子貢說:『越國的力量不如魯國,吳國的強盛超不過齊國,大王把齊國擱置在旁,卻去討伐越國,那麼齊國一定早吞併了魯國。大王正打著使滅亡之國得以復存,使斷絕之祀得以延續的旗號,卻放棄強大的齊國,而攻打弱小的越國,這不是勇敢。勇敢的人不迴避困難,仁慈的人不使別人陷入困境,聰明的人不會失掉時機,仁義的人不斷人後嗣。現在保存越國來向天下顯示您的仁義,救援魯國、討伐齊國,威名震懾晉國,各國諸侯一定會競相到吳國朝見,稱霸的大業就完成了。況且大王如果畏忌越國,我請求去見越王,讓他派出軍隊追隨您,這實際上是使越國受損,而名義上卻是追隨諸侯討伐齊國。』吳王高興了,就派子貢到越國去。

越王到郊外迎接,並親自爲子貢駕車,說:『這是偏遠落後的國家,怎麼值得大夫屈尊光臨?』子貢回答:『現在,我勸說吳王救援魯國討伐齊國,他心裡想這樣,可害怕越國,說:「等我攻下越國才可以。」那麼他攻破越國是一定的了。況且如果沒有報復人的心志,卻讓人懷疑他有,這太拙劣了;有報復人的心意,卻讓人知道了,那就不安全了;事情還沒開始辦,就先讓人聽說了,就更危險了。這三種情況是成事的最大禍患。』勾踐聽罷,叩頭而拜說:『我曾經不自量力,對吳國發難,被圍困在會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干,只想著和吳王一塊兒去死,這是我的願望。現在幸而大夫你把利害關係告訴了我。』子貢說:『吳王爲人兇猛殘暴,大臣們都難以忍受,國家也疲憊衰敗,百姓怨恨上司,大臣內部也發生變亂,伍子胥因諫諍而死,太宰嚭執政當權,這正是報復吳國的時機到了。大王果真能派兵輔佐吳王,來激勵他的心志,卻用貴重的寶物來討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表示對他的禮敬尊崇,那他一定會討伐齊國。這就是聖人所說的降低身份屈從來求得通達。如果他戰爭不勝利,是大王的福份;如果勝了,他一定會率兵逼近晉國。請讓我北上拜見晉國國君,讓他共同攻打吳國,一定會削弱吳國的勢力。吳國的精銳部隊都消耗在齊國,重兵又被晉國圍困住,而大王就可以趁吳國疲憊不堪的時候制服它。』越王叩首再拜,答應了子貢的計劃。

子貢返回後五天,越國派大夫文種叩首再拜,對吳王說:『越國願意派出國內所有的軍隊三千人,侍奉吳國。』吳王對子貢說:『越王要親自跟隨我去,可以嗎?』子貢說:『使它所有的軍隊都派出,再讓它的國君跟從,不合道義。』吳王就接受了越王的軍隊,辭謝勾踐,讓他留了下來。於是自己發動國內的士兵來討伐齊國,打敗了他們。子貢就北去,拜見了晉國國君,讓他迎擊疲弊的吳國。吳、晉兩國的軍隊在黃池相遇。越王趁勢襲擊吳國本土,吳王回國與越國作戰,被消滅了。

孔子說:『使齊國混亂以保全魯國,是我開始的心願。如果能夠使晉國強盛以削弱吳國,使吳國滅亡而越國成就了霸業,這都是子貢遊說的結果。好聽的話對誠信有害,說話要謹慎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