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7|回覆: 0

[醫藥臨床] 面部痤瘡,紅疹,斑塊?國醫大師熊繼柏有高招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6-13 2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面部是大家非常注重的地方,每個人都希望以良好的面容示人。一旦面部出現問題,如痤瘡、紅斑等,就會讓人非常憂心,總想着要儘快解決。面部出現問題時,去醫院就診才是正確的選擇,切莫自己胡亂嘗試一些方法。熊繼柏教授是如何幫助患者解決這些問題的呢?下面3則醫案中有答案。

6de36b791011010a2567f840cac38844.jpg

一、面部紅疹

李某,女,30歲。

初診(2004-09-03)訴顏面部不明原因發痒疹1月余,近日來面部發紅,並覺面部灼熱,同時感覺咽喉部哽而多痰。診見兩頰及額部皮膚潮紅,散在分佈粟米大小丘疹,紅斑境界不清楚,皮膚少許脫屑,咽部發紅,舌紅,苔薄白滑,脈滑略數。

辨證濕熱夾痰。

治法:清熱解毒,祛濕化痰。

主方:四七湯合五味消毒飲。

法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0g,蘇梗10g,浙貝30g,連翹15g,銀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0g,蟬蛻10g,牛蒡子10g。7劑,水煎服。

並囑其慎用化妝品,忌食辛辣食物。

二診(2004-09-29)訴服藥後面部丘疹減少大半,瘙癢減輕,灼熱感消失,紅斑消退少許,咽部痰哽之狀消失。診見面部丘疹減少,仍留有一些紫紅斑點,舌紅,苔薄黃,脈數。擬消風敗毒散加味。

連翹20g,天葵子20g,三棱6g,莪朮6g,炮甲10g,梔子10g,黃芩10g,防風6g,赤芍10g,黃柏10g,木通8g,天花粉10g,牛蒡子10g,滑石20g,蟬蛻10g,當歸尾10g,丹皮10g,土茯苓30g。10劑,水煎服。

三診(2004-10-20):患者面部丘疹仍有少許,紫紅斑有所消退,仍散在分佈紫紅斑點。近日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滑略數。擬上方加大黃,服10劑後病癒。

按:面部發紅色丘疹、瘙癢,中醫認為多由風熱之邪所致。『風盛則癢』,初起時伴有咽中哽塞夾痰之症,舌苔薄白而滑,顯為夾痰之候,故用四七湯加味。待結痰已去,改用消風敗毒散治之,清熱疏風,涼血活血,則疹退斑消。

55f414bcc1cb82c1b9c1f52fe569c691.jpg

二、面部斑塊

王某,女,54歲。

初診(2004-10-15)訴20年前面部開始生斑,初起僅有少量,且色淡,現越發嚴重,7年前即停經。現症:面部發明顯斑塊,色青紫,伴精神疲乏,皮膚乾燥,大便秘,舌紫,苔薄白,脈細。

辨證:氣血虧虛,脈絡瘀阻。

治法:補氣益血,活血通絡。

主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黃芪30g,桃仁10g,紅花3g,赤芍10g,當歸尾10g,川芎6g,丹參30g,雞血藤30g,肉蓯蓉30g。10劑,水煎服。

二診(2004-11-03):訴大便秘稍緩,近日脫髮,舌紫,苔薄黃,脈細。擬原方加首烏片、黑芝麻,再進10劑。

三診(2004-11-12):面斑明顯減少,青紫色已漸退,脫髮亦減,仍便秘,近日復行月經,其色較暗,精神疲乏,舌紫,苔薄黃,脈細。改擬玉燭散加味治之。

熟地15g,白芍15g,當歸10g,川芎6g,生大黃5g,西洋參片10g,丹參30g,雞血藤30g,肉蓯蓉30g。15劑,水煎服。

四診(2004-11-26):面斑大減,面部青紫色已基本消退,大便轉正常,脫髮亦止,但覺手足冷,舌紫,苔薄黃,脈細。仍擬補陽還五湯加減再進10劑。

黃芪30g,桃仁10g,紅花3g,赤芍10g,當歸尾10g,川芎6g,丹參30g,雞血藤30g,制首烏片15g,火麻仁20g。10劑,水煎服。

五診(2004-12-17):面斑已減90%,大便稍秘,舌苔薄黃,脈細。見病已大愈,故以補陽還五湯丸料1劑,善後收功。

黃芪100g,桃仁40g,紅花20g,赤芍40g,當歸尾40g,川芎30g,丹參60g,雞血藤60g,制首烏片60g,火麻仁60g,甘草20g。碾末蜜丸,如黃豆大,每日服60粒,早、晚分服。

按:本案患者屬素體氣虛之人,『氣為血之帥』,氣虛則不能推動血液的運行,以致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卻濡養。阻於面部則出現面斑,肌肉失卻濡養則皮膚乾燥,腸道失卻濡養則便秘等。故藉以王清任之補陽還五湯治之,補氣活血通絡,療效甚佳。可見,中醫治病貴在辨證論治,因證選方。

83c90b21f61184841638bc4d250b3901.jpg

三、面部痤瘡

面部痤瘡多由肺胃火熱上犯所致

李某,女,36歲。

初診(2005-06-12):患者有面部痤瘡病史10年余,初發時常在面頰、額及下頦等處出現散在粟米及綠豆大小的隆起皮疹,月經來潮時更甚。曾用抗生素對症治療,效果不顯。目前面部散佈粟米大小紅色丘疹,伴有面部皮膚瘢痕色素沉着,胃納可,大便秘,月經量少、色黑,且每於經前即重,時覺面部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

辨證:瘀熱痤瘡。

治法:祛瘀清熱解毒。

主方:加減消風敗毒散。

炮山甲10g,酒大黃6g,紫草10g,連翹15g,梔子10g,黃芩10g,黃柏6g,防風6g,赤芍10g,天花粉15g,木通6g,牛蒡子10g,滑石15g,蟬蛻10g,甘草10g,當歸尾10g,丹皮10g。10劑,水煎服。

並囑其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熱物,忌飲酒。

二診(2005-06-23):上方進後面部皮膚紫暗有所好轉,皮膚丘疹減少,大便仍乾結,舌紅,苔薄黃,脈數。續以上方加減治療。

梔子10g,連翹20g,黃芩10g,防風6g,赤芍10g,黃柏10g,木通6g,牛蒡子10g,滑石15g,蟬蛻10g,甘草10g,當歸尾10g,丹皮10g,車前子10g,紫草10g,酒大黃6g,人工牛黃10g,炮山甲10g。10劑,水煎服。

隨訪,患者面部皮疹消退,留有局部皮膚色素沉着,痤瘡至今未發。

按:面部痤瘡,多為肺胃火熱上犯所致,然若面部起痤瘡而見瘢痕者,多屬瘀結,治當瀉火祛瘀。加減消風敗毒散乃祛瘀清熱解毒之劑,方證相符,用之取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