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道德经和论语大致内容和针对人群都是谁?我把它提炼一下,如右:道德经和论语分别针对哪些人群? 由于时间及篇幅的限制,简要回答如下: 要明确两本书分别针对的人群,就要先了解一下两本书的成书、传承历程。 目前关于两本书的具体成书历程,应该没有通行的定论。一般认为《道德经》大概成书于周敬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五一八年。传说《道德经》是老子一夜著成,但这种传说可信度极低,有人考究过,当时的竹简书写容量很低,五千言的《道德经》恐怕要百多两百支简,不说书写材料,就说书写速度,当时的篆体书写速度是极缓慢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起毛笔尝试一下篆书的书写速度。一般认为,《道德经》与《论语》一样,是老子的弟子集作。
道德经
道德经 后世传承方面,《道德经》目前主要有三类版本:楚简本(春秋战国残本)、帛书本(春秋战国)、河上公本(汉文帝时人)、王弼注本(魏晋时人)。上面的四种版本,只有两种版本真正流行过:河上公本、王弼本。其中又以王弼本最为流行,今本亦以王弼本为流行本。 今人一般认为先秦七大家是: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墨子。其中老子、孔子居前,但根据论语来看,孔子在世时,春秋战国没有多少诸侯国是用孔子的学说的,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是老子为首的道学,其他的法家、墨家应该与儒家差不多的地位。 而汉朝董仲舒独尊儒学。很多人有错觉,以为儒家是汉朝以后才兴起,但儒学自西周文王演易后,就兴起了:人文王道之学。孔子传承周易、作春秋,传承诗、书,其弟子又作左传、公羊传,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旨在传承西周的人文王道之学。而论语发扬了孝道、创新了五常、三纲,宏扬了华夷之辨、尊王攘夷等。
相反,其实是道家应用不多,有人说《道德经》也是传承于周易的,怎么不算是兴起于西周呢?这个且不论,《道德经》里关于人文王道的论说,并不符合西周以来的道德礼制标准。 跳过汉朝,从魏晋开始,《道德经》开始重新兴起,并长期主导中国社会,而唐、宋、明即比较明显地倾向于儒家学说——科举主要教材。春秋战国、魏晋比较倾向道学,而自魏晋以后,道学一直并重,基本没有边缘化。 上面的论述,对于题主的问题已经 有明显的答案了:《道德经》比较适用于乱世,《论语》比较适用于盛世。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个人以为,道学、儒学,都是华夏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粹,对于个人,都可以学习,但是,《道德经》毕竟是一部只讲天理,不讲人道的典籍,对于其理论学说,在生活应用时,应当有所取舍。当然,《论语》亦是如此。比如,在当今时代,日趋平盛,当然是儒学为主,但是就个人而言,创业初期,可能应用道学比较合适,而一旦有所成就,即可以考虑多用儒学指导经营策略。 知乎上该问题没有更多比较有价值的回答,就暂不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