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1|回覆: 1

[中醫理療] 中老年人常有的骨刺怎麼治療?風濕亭建議這樣理療

[複製鏈接]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6-30 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近日,一位大叔因為足跟痛以為自己得了風濕病便到何教授門診就診。大叔的足跟痛並不像強直性脊柱炎那樣,表現為足跟腱部僵硬疼痛,活動後可以緩解;抽血結果也顯示HLA-B27陰性。經過X線檢查,原來是跟骨骨刺『惹的禍』。

什麼是跟骨骨刺呢?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俗稱。跟骨骨刺即是足跟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一般多見於中老年人。
f05875cf7388d322fb631ec0db4469be.jpg

跟骨骨刺圖片

跟骨骨刺是怎麼形成的?

外傷、長期站立、肥胖、高跟鞋或者上了年紀後骨質疏鬆等因素造成足跟關節磨損、破壞等,此時人體自身可進行足跟關節的自我修復、硬化與增生,最終形成足跟骨刺。

跟骨骨刺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這與骨刺大小、發病時間長短及有無炎症等關係密切。

(1)腳後跟着地有針刺的感覺,用手摸會有麻痹的感覺;

(2)長途步行引起勞累後疼痛會加重或下樓梯時足部用力過猛會劇烈疼痛;

(3)足跟中央有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會劇烈疼痛;

(4)發炎時,足跟外表皮紅腫,可觸及皮膚發熱;

(5)嚴重者無法踏步走路。

中醫認為,跟痛症屬於『骨痹』的範疇,病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及外感風寒濕邪等有關。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黃帝內經】指出,女人七七49歲的時候,『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男人八八64歲的時候,『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因此,人到中老年多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此時復感風寒濕邪或長期勞損便容易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不暢,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骨刺形成是一個自然衰老的過程,屬於正常的生理自然現象。在無出現任何臨床症狀時,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當骨刺壓迫到重要組織或神經,出現足跟疼痛、壓痛、紅腫等臨床症狀時是需要進行臨床治療和干預的,治療目的主要在於阻止骨刺繼續進行破壞,而不是直接『剔除』骨刺。原因在於骨質增生常反覆再生。

骨刺常引起足跟痛,平時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在足跟骨刺急性期,若疼痛難忍,最好臥床休息1-2周,可外用消炎止痛藥物等塗抹至患處緩解疼痛;

(2)適量運動鍛煉,避免長期劇烈運動,推薦踩單車、游泳等,不建議爬山、長跑等;

(3)減肥。有研究指出,肥胖是引發骨刺的誘因之一,且體重過高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加速關節磨損,進而出現骨質增生;

(4)中老年人注意適當補鈣,可多吃鈣質、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高鈣牛奶、黑木耳、黃豆等;

(5)選擇輕軟合適的鞋子,使用海綿跟墊或泡沫軟墊,減輕骨刺對足跟周圍的壓迫;

(6)泡腳、熱敷,可用熱水泡腳或適當熱敷患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風濕亭提醒各位親愛的病友,當您出現足跟痛時,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合適的治療和生活方式,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情,早日戰勝疾病。

余李柔 發表於 2025-4-11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跟骨骨刺的中醫調治之道】

嶺南風濕亭所載醫案,實為骨痹典型。今就中老年骨刺之防治,析其機理,明其治法,以啟後學。

一、病機探微
【素問·宣明五氣】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案足跟骨刺之成,實乃本虛標實之候。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年過四旬,天癸漸衰,腎精虧虛則骨髓失充,肝血不足則筋脈失濡。加以長期負重、寒濕侵襲,致氣血瘀滯,終成"骨贅"。此即【諸病源候論】所云:"勞傷腎氣,經絡既虛,為風冷所搏,故令腰痛也"之理。

二、辨證施治
1. 急性期治法
當遵"急則治標"之則:
(1) 外治法:可取威靈仙30g、透骨草20g、川烏10g煎湯熏洗,每日二次。此法取"藥氣蒸達"之理,使藥力直透病所。
(2) 針灸法:取太溪、崑崙、阿是穴,施以溫針灸,留針20分鐘。太溪為腎經原穴,崑崙屬膀胱經,二穴相配,有補腎強骨之效。

2. 緩解期調養
當循"緩則治本"之道:
(1) 食療方:取杜仲15g、牛膝10g、黑豆50g燉豬蹄筋,每周三次。此方暗合"以形補形"之旨,尤宜腎虛型患者。
(2) 導引術:推薦練習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式,每日晨起練習九遍。此法能使任督二脈氣血流通,符合【養性延命錄】"導氣令和"之訓。

三、養生要訣
1. 起居有常:避免久立久行,鞋履當選軟底寬楦,跟高以2cm為宜。此即【老老恆言】"履宜寬軟"之誡。
2. 動靜相宜:游泳時水溫需保持28℃以上,每周三次,每次不超過半個時辰。蓋因【千金要方】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3. 情志調攝:當戒嗔怒,因怒傷肝,肝傷則筋失所養。可習書法以怡情,此乃"移精變氣"之法。

四、臨證心得
余臨證四十載,見骨刺患者多犯三忌:一忌濫用刀圭,妄求速效;二忌久服苦寒,戕伐陽氣;三忌過度靜養,氣血凝滯。當記【醫學入門】"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之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今之西醫影像所見骨刺,實為機體代償之象,猶如老樹生痂,非盡為病。治療之要,在於恢復氣血周流,使"骨正筋柔",而非徒除其形。若能謹守病機,調養得法,自可"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