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作爲消化系統疾病中很常見的一個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嘔吐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嚴重者很難口服藥物治療,這爲常規治療帶來了困難,但同時也爲中醫外治法提供了契機。
脾胃者,倉廩之官,共居中焦,生理上脾主運化,運化水谷,化生精微,胃主收納,腐熟穀物,脾胃納運相合,升降相因,燥濕相濟,共同成爲中焦氣機升降之樞紐。【素問·五臟別論】曰:『魄門亦爲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這些理論都在強調六腑以通爲順,爲『上病下治、內證外治』提供了理論基礎。
李某,女,64歲。因『反覆胃脘疼痛10餘年,加重嘔吐2天』於2019年8月31日就診,刻下症見:胃脘疼痛,噁心嘔吐,食入即吐,口渴,倦怠乏力,納眠不佳,精神欠佳,二便可。舌質稍紅、苔厚膩微黃、脈細。綜合舌脈症,考慮胃脘痛(脾胃氣虛、濕熱內蘊)。因患者食入即吐,藥食難入,故用健脾益氣、清化濕熱、和胃降逆中藥保留灌腸。
處方:竹茹12克,陳皮12克,法半夏9克,白芍20克,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20克(先煎),蘆根15克,丹參20克,茯苓15克,大棗15克,炙甘草6克,上方以水500毫升,濃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腸。
9月1日二診。胃脘疼痛有所減輕,時有噁心欲吐,納食仍不佳,查舌質淡紅、苔白厚、脈細,繼續予上方保留灌腸。
9月2日三診。訴時感胃脘隱痛,已有食慾,今晨服稀粥半碗未見嘔吐,精神漸佳,查舌質淡紅、舌邊有齒印、苔白、脈細。患者已無嘔吐,故予停止中藥灌腸,改爲中藥內服繼續健脾益氣、和胃止痛,調養將息半月而愈,隨訪3月未見復發。
通過此病例,使筆者對中醫外治法有了新認識。該患者反覆嘔吐,食入即吐,藥食難入,顯然選擇內服藥物治療是非常困難的。以中醫整體觀爲指導,採取中醫外治法,使困難之中忽見轉機。方以竹茹清熱化濕,陳皮理氣化痰,法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嘔,白芍柔肝緩急,蘆根清熱生津止嘔,丹參活血通絡,茯苓、大棗、炙甘草健脾益氣,全方使熱清、濕化、氣旺,脾胃升降有序、燥濕相濟,則胃脘疼痛、嘔吐之證自然得以痊癒。(易勝 貴州省金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