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便秘,又稱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時間延長,三天以上才能排便;或排便時間不延長,但糞質乾結、排出艱難;或時間也不延長,糞質也不硬,但便而不暢的病證,且經檢查未發現有器質性病變,時間持續兩個月以上者。西醫學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原發性胃腸蠕動功能減慢,大便輸送延緩遲滯所致。
習慣性便秘為臨床常見疾病,中醫多用麻仁滋脾丸、複方蘆薈膠囊、通便靈、三黃片、番瀉葉等治療,療效不理想,有些患者還會產生依賴。筆者在臨床上應用四逆散加減治療習慣性便秘取得良好療效,以下為個人淺見。
情志抑鬱為習慣性便秘的根本原因
現代生活中人事關係複雜,生活工作壓力加大,工作多靜少動,過食辛辣、寒涼、油膩等,導致情志不暢,胃腸負擔重,胃腸蠕動減慢,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習慣性便秘。
多靜少動的狀態會導致胃腸蠕動減慢。在胃腸蠕動減慢的同時,全身的血液運行也是遲滯的。氣血運行郁滯日久,會引起肝氣鬱結、肝失疏泄,進而引起情志抑鬱。情志抑鬱反過來還會加重胃腸氣滯,習慣性便秘會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過食辛辣、寒涼、油膩等,導致胃腸負擔過重、胃腸蠕動減慢。這在中醫屬於脾胃氣滯,日久可影響到肝的疏泄,進而引起情志抑鬱。情志抑鬱反過來就會加重胃腸氣滯,習慣性便秘會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筆者認為,前種情志抑鬱是顯性的、顯著的、為人所重視的,後兩種情志抑鬱是隱性的、不顯著的、為人所忽視的。但從中醫角度來說,習慣性便秘的根本原因都可歸屬於情志抑鬱。
肝氣鬱結、胃腸氣滯為習慣性便秘的根本病機
【醫學啟源·五臟風寒積聚病】曰:『凡治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療,有虛秘,有實秘』。便秘需要辨證論治,不可一味瀉下。
習慣性便秘常有心情不暢、頭暈頭昏甚至頭痛、胸悶嘆息、脘腹脹滿、口出濁氣、排便困難、排便時間長、時好時壞、時干時稀、脈弦等臨床表現,辨證屬於中醫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故筆者認為習慣性便秘的根本病機為肝氣鬱結、胃腸氣滯,屬於便秘中的氣秘。
習慣性便秘的兼見證候亦不可忽視。如肝氣鬱結日久,胃氣不僅郁滯,還可致胃氣上逆,使大便更加乾燥難解。肝氣鬱結日久,郁而化火,火熱耗傷胃腸津液或腎陰,津液虧虛或腎陰虧虛無以濡潤大便,使大便更加乾燥難解;肝鬱氣滯日久,則脾氣虧虛,不能生化氣血,氣虛無力推動大便,血虛不得濡潤大便,使大便更加乾燥難以排出。脾氣虧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邪停滯,使大便黏膩難以排出。肝氣鬱結日久,氣滯血瘀導致胃腸絡脈瘀阻,胃腸蠕動功能受阻,也會影響大便排出。肝氣鬱結日久,氣滯濕停導致濕邪蘊結胃腸,濕邪重濁黏膩,氣機阻滯,胃腸蠕動功能受阻,則大便黏膩難以排出。可見,習慣性便秘在肝氣鬱結、胃腸氣滯主要病機的基礎上,可以伴有虛證,也可以伴有實證。
常見的兼證有胃氣上逆證、肝鬱化火證、津液虧虛證、腎陰虧虛證、脾胃虛弱證、氣虛證、血虛證、脾虛濕停證、瘀血阻絡證、濕邪蘊阻證、肝氣犯肺證等。這些兼證是習慣性便秘更加嚴重、更加頑固、纏綿難愈的重要原因,臨床上要注意辨證。
【謝映廬醫案·便秘門】曰:『治大便不通,僅用大黃、巴霜之藥,奚難之有?但攻法頗多,古人有通氣之法,有逐血之法,有疏風潤燥之法,有流行肺氣之法……』
習慣性便秘的診斷方法
首先有長期大便的異常,或排便時間延長,或大便乾結難解,或排便不暢。其次,檢查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最後,具有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的特點。
肝鬱氣滯證的臨床表現:面色青黃、青白、暗黃,皮膚乾燥無光澤,神經質性格(性格內向消極,悲觀,易焦慮),情志抑鬱或急躁,食慾好壞與情志有關,寒熱往來,四肢不溫或冰冷,頸肩部壓迫拘攣酸痛,胸脅脹悶疼痛,少腹部脹痛,舌質堅老偏瘦,舌色稍紫或暗,舌苔薄白或薄黃少津不潤,脈弦細。若夾有痰飲水濕,則脈弦滑;若夾有瘀血,則脈弦澀;若肝鬱化火,則脈弦數、弦硬、弦大。婦科表現:女性月經周期不齊,經前多見胸悶乳脹煩躁,經來腹痛,經血暗或有血塊等。腹診表現:按壓上腹部有抵抗和疼痛,腹直肌緊張拘攣。胃腸氣滯的臨床表現:脘腹脹滿或脹痛、腸鳴、噯氣、噁心、嘔吐、呃逆等。
習慣性便秘的根本治法
既然習慣性便秘的根本病機為肝氣鬱結、胃腸氣滯,則疏肝理氣、調暢胃腸為習慣性便秘的根本治療方法。根據兼夾證候,可酌情鎮降胃氣、清透肝火、滋養津液、滋養腎陰、補益脾胃、補益元氣、滋養血液、健脾除濕、活血通絡、行氣除濕、宣降肺氣等,使治療方法既靈活又準確。
如果是胃腸腫瘤、結核、息肉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長期便秘,通過中醫辨證屬於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者,在治療原發性疾病的基礎上也可參照本法治療。
四逆散為治療習慣性便秘的基本方劑
四逆散見於【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調和肝脾的功效,主治肝鬱脾滯證和陽郁厥逆證,臨床可見脅肋脹悶、腹脹腹痛、泄利下重、手足不溫、身微熱、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舌淡白或淡紅、苔白或黃、少津、脈弦有力。
何為肝鬱脾滯證?肝鬱就是肝氣鬱結。脾滯是否僅僅就是脾氣滯,脾不能正常升清和脾不能正常運化呢?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有點狹窄局限。
脾滯應該作為脾、胃、小腸、大腸一個總體系統的氣滯理解方為恰當。肝氣鬱結,既可乘脾導致脾氣鬱滯,也可犯胃導致胃氣鬱滯,也可乘大、小腸導致大小腸氣滯。脾、胃、大腸、小腸可同時氣滯,也可有所側重。所以,四逆散既可治療肝鬱脾滯證,也可治療肝氣犯胃證,更可治療肝氣鬱結、大小腸氣滯證。
傷寒大家聶惠民說:『本方具有行氣開郁,推陳致新,條達氣機之功,後世用於疏肝解郁,開胃行滯頗效,故成為疏肝行氣之祖方。如【景岳全書】之柴胡疏肝散,即為在此方的基礎上,改枳實為枳殼,並加入香附、川芎、陳皮而成,主治肝氣鬱結,脅肋疼痛、往來寒熱、痛經等證』。既然四逆散可以治療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那麼就可以治療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習慣性便秘。
四逆散由柴胡、枳實、芍藥、炙甘草組成。方中柴胡入肝膽經,疏肝解郁,為君藥;枳實苦降,行氣散結、寬中下氣、降胃導滯,疏散胃腸氣滯,為臣藥;白芍酸甘,能養血斂陰、柔肝養肝,助柴胡疏肝理氣而無耗傷肝臟陰血之弊;白芍能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助枳實疏散胃中氣滯而無耗傷胃腸陰津之弊;炙甘草調和諸藥、和胃安中,為使藥。四藥相配,肝胃同調,升降並施,散斂並用,共奏疏肝和胃、散滯通便之功。
四逆散加減和生活調養
四逆散治療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習慣性便秘時要重視加減,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肝鬱氣滯見胸悶、嘆息、脅肋脹滿、大便排泄不暢者,可加川楝子、元胡、香附、鬱金、川芎、玫瑰花、代代花、綠萼梅等疏肝理氣。胃脘氣滯明顯見脘腹脹滿明顯者,可加木香、砂仁、檳榔、薤白、蘇子、大腹皮、陳皮、厚朴、枳實、藿香等理氣消脹。若腹痛明顯者,可加白芍、元胡、川楝子、海風藤、絡石藤、雞血藤等理氣通絡止痛。若氣滯血瘀見胃脘刺痛、舌暗、口唇暗、下肢靜脈曲張、舌邊尖有瘀點瘀斑、脈澀者,可加三棱、莪朮、丹參、鬱金、僵蠶、地龍、土元、生水蛭等活血化瘀。心肝火旺見口苦、煩躁、焦慮、但頭汗出、咽紅、舌紅苔黃、脈躁數不靜者,可加黃芩、連翹、梔子、薄荷、蒲公英等清透鬱熱。濕熱蘊脾見大便黏膩不爽、面部油垢、口臭、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數者,可加黃芩、黃連、龍膽草、苦參、生地榆、虎杖、土茯苓等清熱利濕。陽虛水停見心悸、咳吐涎沫、腹中冷痛、小便不利等,可加清半夏、乾薑、細辛、茯苓、丁香、益智仁、烏藥、桂枝、吳茱萸、炮附子、五味子、烏梅等溫陽化飲。心氣虧虛見心悸、氣短、疲倦乏力者,可加五味子、山萸肉、烏梅等收斂心氣。脾氣虧虛見腹脹、納呆、少氣乏力、無力排便、舌淡胖齒痕、脈象沉弱者,可加黨參、黃芪、沙參、生白朮、雞內金等健脾益氣。津液虧虛見大便乾燥、口乾口渴、舌質紅苔乾燥者,可加生地、元參、麥冬、葛根、知母、天花粉、女貞子、玉竹、百合、烏梅等養陰生津、增液行舟。血液虧虛見大便乾燥、面色萎黃、唇甲色淡、頭暈眼花者,可加當歸、白芍、何首烏、黑芝麻、肉蓯蓉、麻子仁、郁李仁、松子仁、柏子仁、冬葵子、桃仁等滋養陰血、潤腸通便。若肛裂出血者,可加生地炭、地榆炭、槐角、赤芍、丹皮、升麻炭、紅花、三七等涼血止血。若肛門口瘙癢者,可加羌活、荊芥、防風、僵蠶、蟬蛻、白蒺藜、露蜂房、烏梢蛇等祛風止癢。若有內外痔瘡者,可加皂角子、皂角刺、丹參、鬱金、僵蠶、地龍、土元、生水蛭等活血通絡消痔。若大便乾燥、數日不解、舌質紅苔黃厚乾燥者,可加大黃、芒硝、蘆薈、牽牛子、決明子等瀉下通腑。
習慣性便秘除了藥物治療外,還要重視生活調養,要囑咐患者保持心情舒暢的同時,忌食辛辣、肥甘、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紅薯、芝麻、松子仁、柏子仁、核桃、韭菜、白蘿蔔、芹菜、豆芽、絲瓜、西紅柿、菠菜、海帶、糙米飯、粗製饅頭、雜糧、蘋果、香蕉、梨等食物;多喝蜂蜜、白開水、甘蔗汁、梨汁等飲料。
治便秘不忘宣降肺氣
習慣性便秘的基本病機為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肝鬱氣滯日久,容易橫逆犯肺,導致肺氣鬱滯或肺氣上逆。肺氣和胃氣、大腸之氣皆以降為主,且肺與大腸相表里,故三者氣機息息相關。肺氣降,則胃腸氣降;胃腸氣降,則肺氣降。故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習慣性便秘很容易伴有肺氣鬱滯或肺氣上逆。臨床應用四逆散治療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證習慣性便秘時重視調節肺氣氣機對提高療效很有幫助。
如果習慣性便秘伴見胸悶、咳喘、咳吐白痰或黃痰者,可加桔梗、杏仁、枳殼、紫菀、百部、白前、前胡、瓜蔞、薤白、牛蒡子、葶藶子、冬瓜子、蘇子、桑白皮等宣降肺氣,不通便而便自通矣。其中,尤其要注意選用重用紫菀。因為紫菀不但有潤肺降肺之功,而且性滋潤,非常有利於通便。
宋代即有用紫菀通便的案例。『蔡京病大便秘結,太醫治之不得通,史載之當時初至京城,無醫名,聞之,則上門施技,卻為守門者所阻,待史後來診蔡京之脈,即云:請求二十錢。蔡驚問:何為?史云:用來買藥。即用紫菀研末來送服,須臾大便即通,史於是名滿開封。』
古代醫家將通過宣降肺氣治療便秘的方法稱為開上竅法。雷豐在【時病論】中對宣降肺氣的開上竅法有獨到的認識,他說:『松柏通幽法,治燥結盤踞於里,腹脹便秘。松子仁四錢、柏子仁三錢、冬葵子三錢、火麻仁三錢、苦桔梗一錢、瓜蔞殼三錢、薤白頭八分、大腹皮一錢,酒洗。加白蜂蜜一調羹沖服。此仿古人五仁丸之法也。松、柏、葵、麻,皆滑利之品,潤腸之功非小,較硝、黃之推盪尤穩耳。丹溪治腸痹,每每開提上竅,或以桔梗、蔞、薤開其上復潤其下,更加大腹寬其腸,白蜜潤其燥,幽門得寬得潤,何慮其不通哉』。
驗案舉例
韋某,女,22歲,學生,2001年10月4日診。曾有輕度的便秘,後來逐漸加重,大便乾燥如羊屎,用三黃片、蘆薈膠囊、果導片以及中藥增液湯等治療。藥後只能暫時緩解病情,旋即復發,故一直用果導片維持至今。查其舌脈均可,無其他異常。辨證為肝氣鬱結、胃腸氣滯、肺氣鬱滯、津液虧虛,以四逆散化裁。
處方:柴胡10克,枳殼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紫菀3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百部10克,生地10克,元參10克,麥冬10克,石斛10克,蘆薈2克,荊芥6克,烏梅10克。六劑水煎服。
二診:一劑便秘即得緩解,四劑後便質反稀,慮為蘆薈過於苦寒所致。故去蘆薈,紫菀改為15克,繼服六劑鞏固療效。(張再康 河北中醫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