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5|回覆: 1

[醫藥臨床] 腸癰一例治驗

[複製鏈接]
王業龍 發表於 2019-9-20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男,38歲。2019年4月15日,自駕車旅遊去西藏,至湖北省羅田縣,右下腹痛。從輕度陣發性逐漸加劇,右下肢伸直時牽及右下腹疼痛,右側天樞穴附近有局限性壓痛並拒按。隨機到當地醫院查視,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建議手術治療,因其略懂中醫,又懼怕手術治療,故特顧人送其回來,至本所治療。診見右下腹局限性壓痛並拒按,有輕重不同程度的腹皮攣急,伴見輕度發熱、噁心、胃納不香、大便今日未解、小便微黃、苔白厚膩、脈弦滑等。擬診為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所致之腸癰。治以行氣祛瘀,通腑泄熱為主。處以姜厚朴20g,苡仁15g,當歸15g,丹皮10g,生大黃10g(後下),芒硝12g(沖),白芍10g,土炒白朮10g,陳皮10g,2劑。當日午後傍晚遵囑服藥2次,次日凌晨大便暢行2次。腹痛劇減,有食慾。

4月18日二診:腹痛見愈,腹軟,按之無痛,大便日1解。恐瘀滯未盡,祛邪務盡。再進當歸15g,川芎10g,丹皮10g,苡仁10g,白蔻10g,砂仁9g,木香10g,姜厚朴15g,百合10g,烏藥9g,土炒白朮10g,桔梗10g,3劑,水煎服。

按:腸癰疾病名,癰疽之發腸部者,出【素問·厥論】。腸癰為外科常見急腹症,屬急腹症範疇。多因飲食失節、暴怒憂思、跌仆奔走,使腸胃部運化功能失職,濕熱邪毒內壅於腸而發。因飲食不節、濕熱內阻,敗血濁氣壅遏於闌門而成。以持續伴有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肌緊張、反跳痛為特徵。可發於任何年齡,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本案例中由於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加之暴急勞累等因素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傳導失司,糟粕積滯,生濕生熱,遂致氣血不和,留為敗瘀積滯於腸道而成癰。治以行氣祛瘀,通腑泄熱。治宗大黃牡丹皮湯合紅藤煎出入。方中大黃瀉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涼血清熱,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瀉腸腑濕熱瘀結,為方中君藥。芒硝軟堅散結,協大黃蕩滌實熱,促其速下;厚朴、木香行氣運中;苡仁利濕消癰;當歸、白芍活血和血,使瘀滯去而陰不傷;陳皮、白朮健脾和胃。2診當歸、川芎、丹皮,行瘀活血;厚朴、烏藥、木香、白蔻、砂仁,行氣和胃;白朮健脾;桔梗寬胸利壅。 (王業龍)

(M)

medest 發表於 2025-4-19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腸癰證治樞要暨王某案析微】

腸癰之證,肇端於【內經】,詳辨於仲景,乃氣血壅遏、濕熱搏結之候。今觀王某案,實為典型濕熱瘀滯型腸癰,其辨證施治深契古法而有所發揮,堪為臨床範式。

一、病機闡微
患者長途勞頓,飲食失宜,致中焦氣機紊亂。【金匱要略】云:"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本案右少腹拘急拒按,伴發熱便結,顯系陽明腑實與太陰濕濁相搏。脈弦滑主氣滯,苔白厚膩兆濕阻,此正合【醫宗金鑒】"濕熱瘀血積腸中"之論。其病機關鍵在於氣滯血瘀、濕熱蘊結,與張仲景所述"膿未成"階段頗相吻合。

二、方藥析義
首診方實為經方活用之典範:取大黃牡丹皮湯瀉熱逐瘀,合薏苡附子敗醬散意而去附子,佐以厚朴三物湯行氣除滿。尤妙在:
1. 大黃、芒硝急下熱結,遵"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旨
2. 丹皮、當歸活血而不留瘀,暗合"血行則膿自消"之理
3. 白朮、陳皮護中州而運脾濕,防苦寒傷胃
4. 白芍緩急止痛,合甘草(雖未明言,當有配伍)取芍藥甘草湯意

二診轉方尤見匠心:減硝黃之峻猛,增川芎、木香等行氣活血,佐砂仁、白蔻醒脾化濕。此正合【外科正宗】"膿潰之後,當溫補排膿"的階段性治療原則,雖未成膿,已示"衰其大半而止"的防治思想。

三、治則啟示
1. 分期論治之要:初期通腑泄熱,緩解期調和氣血
2. 攻補兼施之度:首診側重通下,二診注重調理
3. 臟腑相關之辨:腸癰雖病在大腸,實與脾胃升降密切相關

四、古今印證
較之【聖濟總錄】腸癰門27方,本案用藥更為精煉;較之吳鞠通治腸癰案,更突出"通"字要訣。現代研究證實,大黃牡丹皮湯能顯著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為古方新用提供科學佐證。

結語:此案成功關鍵在於準確把握"通腑不傷正,行氣勿耗陰"的分寸,既宗仲景之法,又參東垣之調,示人守正創新之道。然須申明,若見高熱、腹膜刺激征明顯者,仍當及時手術,方為上工全法。

(按:本案若加紅藤、敗醬草或可增效;後期調理建議參【醫學心悟】保和丸意,更為妥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