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全國首批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學術帶頭人。師從於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劉渡舟、王綿之、祝諶予等中醫名家,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餘年,學術特色為『腎龜地、氣黃芪、蟲蟻類方更新奇』,臨床以臟腑辨證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滌痰滾痰法治療疑難怪證,善用蟲蟻之品、毒麻之劑,療效卓著,被譽為『醫林怪傑』『治痛名家』。代表著作有【醫林怪傑張炳厚】【張炳厚疑難怪病驗案實錄】【張氏醫門零金碎玉微信小課堂】。
組成:熟地黃30克,生地黃20克,淡竹葉10克,川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滑石塊20克,萹蓄15克,瞿麥15克,蒲公英15克,魚腥草30克,草河車30克,苦參12克。
功效:補腎陰,降心火,清利濕熱。
主治:勞淋病,證屬腎陰虧虛,心腎失交,心火下移小腸,下焦濕熱。臨證多以反覆尿頻、尿急、尿熱、尿痛,過勞則復發,腰酸乏力,心煩急躁,口乾,小腹脹滿,甚者疼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沉細數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 加水浸過藥面, 浸泡半小時,武火煎開,文火煎煮4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共400毫升,每次200毫升,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本方為導赤散化裁而來,導赤散出自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原文指出『導赤散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切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明確提出了導赤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心熱』,即心火上炎。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腸,則見尿熱、尿痛。導赤通淋湯方中熟地黃滋補腎陰以培本,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以清心火,【神農本草經】云:『干地黃,味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指出地黃一方面有補腎益髓功效,另一方面有清熱涼血活血功效。川木通利尿通淋,兼清心火,【本草備要】云:』木通上通心包,降心火……下通大小腸膀胱,導諸濕熱由小便出,故導赤散用之。』竹葉清熱、除煩、利尿,生甘草清熱解毒,滑石塊清熱利尿。滑石、甘草合用為六一散,是清暑利濕名方。萹蓄、瞿麥利尿通淋,瞿麥兼可破血通經,【神農本草經】云:『瞿麥味苦,寒。主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二藥為治療熱淋主方八正散中的要藥。蒲公英、魚腥草、草河車清熱利尿,草河車尚有解毒功效,並且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炎的名方柴胡解毒湯方中用草河車清熱利濕解毒。苦參清熱除濕止癢,為治療濕熱下注,外陰瘙癢的良藥,【金匱要略】云:『妊娠小便難,當歸貝母苦參主之。』可見苦參也有利尿功效。諸藥合用,標本兼治,共奏滋陰補腎,清心利尿的功效。導赤通淋湯臨床多用於治療複雜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陽痿等,效果明顯。
臨證加減:尿熱、尿痛嚴重者加大黃、白花蛇舌草;口乾口苦,胸脅苦滿者加柴胡、黃芩;手足心熱,夜間盜汗者,加地骨皮、山萸肉;小腹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兼有陽痿性功能低下者,加川芎、青風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申子龍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