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1|回覆: 0

[醫藥臨床] 育陰清熱法治療頑固性舌痛一例淺析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0-12 06: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商榮義為遼寧中醫藥大學首屆本科畢業生,現就職於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自畢業近60年以來,一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筆者曾有幸侍診於商榮義,現就跟診記錄中商榮義治療頑固性舌痛一例整理如下。

張某,女,34歲,2018年9月23日初診。訴舌痛數年。現舌尖刺痛,口乾,時有發熱。伴有咽炎,遇情志不暢加重。排便困難,大便呈羊糞狀。2018年1月行人流手術。舌紅無苔,有裂痕,脈沉細。

處方:板藍根30g,僵蠶3g,桑葉3g,菊花3g,竹茹3g,桑白皮30g,麥冬30g,玄參30g,石斛15g,當歸15g,金銀花20g,甘草10g,山豆根5g,丹參10g,赤芍10g,生地15g,7劑,水煎服。

2018年9月30日二診:經行乳房脹痛,彩超示乳腺結節。上方加黃連6g,蓮子心1g,石膏10g,7劑,水煎服。

2018年10月7日三診:上方加減,當歸10g,石斛20g,7劑,水煎服。

2018年10月14日四診:納差,燒心,末次月經2天即淨。舌淡紅無苔,脈沉細。處方:當歸10g,石斛10g,金銀花12g,山豆根5g,甘草5g,桑白皮10g,菊花3g,竹茹3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黃芩10g,黃連5g,萊菔子10g,連翹10g,5劑,水煎服。

2018年10月21日五診:訴舌痛大減,調攝它病。

思考

筆者跟診記錄雖有殘缺,但可以從處方用藥淺窺商教授的治療思路。【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病人素體陰液虧虛,再加上人流手術後失於調攝,津血同源,陰液大傷於內,失於滋潤濡養,故舌尖刺痛,口乾,排便困難且大便呈羊糞狀。舌紅無苔,為邪熱內壅之象。故治療上始終以育陰清熱為主線。在處方用藥上,重用板藍根、金銀花之類,治在標之熱;同時重用玄參、麥冬等滋陰養液,當歸、丹參、赤芍養血活血以治其本。二診中,加入蓮子心1g,因舌為心之苗竅,【溫病條辨】記載『蓮心,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於腎,又迴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於心。』取其清心火之效,可謂四兩撥千斤之用。四診中,經過治療,舌色轉為淡紅,可見熱像大減,故去板藍根,減少金銀花用量。縱觀治療全過程,辨證精準,用藥平淡,始終不離育陰清熱的主線,根據舌像、症狀有的放矢,最終取效。 (王雲峰 育陰清熱法治療頑固性舌痛一例淺析)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4-2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育陰清熱法辨治頑固性舌痛之臨證思辨】

商榮義教授此案展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患者舌痛數年伴陰傷燥熱之象,實為典型"陰虛火炎"證候。【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而舌為心之苗竅,本案辨證尤重舌診與臟腑關聯。析其病機,當分三個層面:其一,人流術後精血暗耗,致腎陰虧虛,如【景岳全書】所言"腎水一虧,則五液皆涸";其二,水不制火,心火上炎,灼傷舌絡;其三,肝鬱化火,加重陰傷,此即【臨證指南醫案】"郁則火炎"之謂。

處方用藥頗具章法,可概括為"三清三養"之法:
1. 清熱三途:板藍根、金銀花清解熱毒;桑葉、菊花輕清上焦;黃連、蓮子心直折心火。尤妙在蓮子心僅用1克,取其"輕可去實"之效,暗合吳鞠通"治上焦如羽"之旨。
2. 養陰三法:麥冬、石斛滋養胃陰;玄參、生地填補腎水;當歸、丹參養血和營。其中桑白皮與竹茹相配,既清肺熱又化痰涎,防治火邪煉液成痰。

診療過程中體現三大辨證要點:
一診着重清熱養陰,以"急則治標"緩解舌痛;二診加入石膏清胃火,對應經行乳脹之肝胃鬱熱;至四診時減板藍根、調金銀花用量,體現"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思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商教授始終以舌象變化為辨證關鍵,從初診舌紅無苔到四診舌淡紅,印證了【辨舌指南】"舌色轉淡為熱退陰復"之論。

此案啟示有三:首先,頑固性舌痛不可單純清熱,當遵王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法;其次,情志因素在陰虛火旺證中不可忽視,方中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正合"木郁達之"之旨;最後,滋陰藥需配伍活血之品,如當歸、赤芍等,此即"養血即是滋陰"的臨證智慧。

商教授此案用藥看似平淡,實則深諳"四兩撥千斤"之妙。其以育陰為根本,清熱為權宜,佐以疏肝和血,充分展現了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精髓,堪為治療陰虛型舌痛之範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