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生/青海省測試計算中心/qhhs_001@163.com
摘要:【靈樞·決氣篇】關於人體之氣『若霧露之溉』的象描述,應以『功能、作用』理解。即吻合古文語意和敘述邏輯;又不違背氣/形的陰陽屬性。『氣』概念相當於現代語言『物質的功能』屬性。該結論也能得到經絡結構的實質及針刺『得氣』臨床核磁 fMRI 和以藥測藏的實驗證明:感傳及其神經遞質與中樞、下丘腦-靶器官軸向的信息活動密切相關,是它產生無形調節功能作用:平衡陰陽、鎮痛調氣、『決生死處百病』。氣是以隱蔽的腦中樞作爲五臟六腑調控中心所表現的生命現象;該『調控中心』就是中醫藏象學說之『藏』的物質基礎,而『象』指其外在的功能表現『氣』。氣是人體生命活動之象,並非實體,更不是什麼神秘的物質。因此,氣概念可以與現代醫學對話。
關鍵詞:氣,信息,藏象,中樞,黃帝內經,經絡感傳
上文完成了氣概念的屬性證明[1],糾正了【教材】[2]認爲氣是物質的觀點。本文將深入『人體中氣是感應傳遞信息之載體』[2]觀點的討論。爲避免憑空臆造之嫌,將側重於解讀經典【黃帝內經】;特別是以氣的經文作爲證據。爲完善對氣的認識,不僅需要理解象思維方式;同時有必要採納現代生理學的形態事實佐證,才能經得起推敲;只有立足於陰陽哲學的高度,才能得到本質地理解。
1、氣概念的經典學說
氣概念的形成源遠流長。爲解釋上古先哲諸子百家的經典,現代學者的探索和努力[3]近百年了。雖各執一詞,眾說紛紜,但就『功能應有物質基礎』觀點而言,可形成現代中醫人的共識。『精化爲氣』[2]可見精氣兩者的從屬關係是明確的,不必混爲一談。無論古今無論中醫學生理學,所探討的是同一人體;實在的具體的對象,這是論證的前提。否則難免再墜入雲霧繚繞之爭,陷中醫學於玄學之尷尬。
1.1『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靈樞·決氣篇】。
岐伯對於人體之氣所做出原始描述,茲試作解讀如下:『由上焦部位散發;使吸收的營養物質以不同的方式供給肌膚,臟腑、內外等。這些溫煦/濡養的功能行爲就是氣,它好像霧露灌溉土壤那樣』。『....之溉,是謂氣』-主詞,氣是指『灌溉』的動作(抽象,無形);『霧露』-副詞,是對『氣』的修飾(實體、有形)。
其一,實施『宣、熏、充、澤』動作,應屬於功能作用;並非有形之載體能力所及。依生理學說:載體(霧露)沒有直接驅動支配效應器的功能,載體不能替代這個氣的調節作用。而產生調節作用唯載體傳遞的無形的信息。因此『氣=載體』的認定是錯誤的。 『信息之載體』與『載體的信息』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二,『載體』泛指有形質的物質,不具備『無形』的特徵。因此『霧露』可理解爲『載體』符合語意。概括起來:氣是借霧露之『形態』闡述所產生的無形的『功能』實質。
例如,我們常說『收到了一封信』,但是,如果從科學語言定義應該是『腦意識獲得了信息』,會讓我們的心理心靈感受而產生快樂?悲傷?.......。『信』僅僅是承載信息的紙質介質。同此一理,唯有『腦中樞』才能夠接收/支配指令(傳遞信息),實施『宣/熏/充/澤』作用。而物質『霧露』僅僅是傳遞信息的載體。
1.1.1古代象思維的特點
『凡象皆氣也』。張載【正蒙•太和篇】。象描述是古代中醫普遍的思維方式。『若霧露之溉,是謂氣』的描述。
實際上是一種比喻:『象(好比).......一樣』;提供了我們通過形象探究實質的思路。比如『蓋心爲火髒,燭照萬物。』【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心爲火髒』是比喻,而並不等於火。難道肺等於華蓋?肝是將軍?
『善言氣者,必彰於物』雖然中醫學以象思維闡述生命科學,以功能認識生命是一種偉大的創造;建立了無與倫比的優勢。但在於同一部著作【素問·寶命全形論篇】:『從見其飛,不知其誰?』的坦誠疑問,說明當時存在某種認識的模糊和神秘感。『霧露』具有一種似雲似霧的流動態之『象』,它包函著對於抽象而廣泛的客觀存在性現象的概括,如屬性、功能、作用、規律、運動.....機制等抽象名詞,它們在古代統稱之爲『氣』。顯然也是『看不清』其物理本質;是不知其『主體』的另一種說法。古代語言較概括,沒有『載體與信息』等具體概念術語的區分。但樸素而嚴謹的描述邏輯:氣=『霧露之溉』,限定了其功能特徵值得肯定;雖然保留有『不知其所以然』的餘地。
1.1.2精化爲氣
『精化爲氣』句,雖然沒有在本句中出現,但是缺少『精』則『氣』成爲無根之木,無法解釋『何至於四項功能』者?缺乏『精化氣』的內涵作爲憑證而焉能有氣乎?有功能乎?解讀、推導正是依據這個古代的基礎理論,它解釋了氣的來源。陰精與無形的陽氣具有可相互化生關係。人體內生命基礎之『精』,雖然具有不同形態層次,cAMP、細胞、生殖之精、神經遞質、脊椎神經纖維、經絡、腦區(腦皮層、中樞)等,但是關於反饋生命信息/整和細胞組織/釋放內分泌信使物質/交換遞質信息等等;其中被隱藏著『無形的信息』[1]現象是它們共同特點和人體的具體存在,它才是實現臟腑調理形體官竅活動的『功能主體』。氣又能生精,即無形化有形:脾胃器官的機能吸收精微物質供養生命形質,循環往復。古代定義:『陽在外,陰之使也』。氣的物質基礎是載體(霧露);而載體的功能表現才是氣。
1.2氣的其它解釋
1.2.1『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爲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靈樞 ·邪客篇】。
危北海學者認爲[5]『這句經文按近代各家的註解,均認爲是營氣化爲血液的形成過程,營氣是一種營養物質。
由此可以生成爲血液。一個物質總是有其他的物質生成,而不會憑空從功能活動中產生,所以「氣化爲血'的血,便只能理解是由營氣生成。營氣自然是指一種物質,說明氣字的意義,包含著物質的概念。』固然物質不可能憑空生成,但是沒有功能活動的參與並不符合常規事實。比如,水蒸氣必須有溫度變化的物理功能(條件),否則水永遠是水。對於高品質的水蒸氣甚至要調節系統才能完成。尤其於生命體血液的而言,形成及轉化過程僅僅依靠物質而缺乏氣化的作用是不可想像的。『泌/注/化/榮』動作,本身已經證明『營氣』屬於『營血』的生成轉化輸布作用恰當。整句沒有脫離上述氣概念認同的範圍,故而難以承認『營氣是一種營養物質』的說法。而且『以應刻數焉』則刻畫了營氣運轉的步驟、操作,具有遵循時間規律的特徵;進一步肯定它屬於功能特徵。
1.2.2『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爲營,濁者爲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息,五十而復大會。』【靈樞 ·營衛生會篇】
並認爲[5],『水谷精微經過入於胃,傳與肺,才能夠將營養物質供應五臟六腑』 。注意,經文的句型結構,有指代主語和部分省略。茲試作解讀如下:(1)人體之氣總體上來源於食物,食物入胃消化(原經文省略部分,如右)再經過脾吸收的成爲精微物質,然後由精化爲氣;(2)而氣又是通過肺的輸布,所以五臟六腑皆有氣。(3)其清者爲營(『其』屬代詞,指『精微』)。至於『營氣』呢,是『其』精粹部分的功能....。敘述繁簡得當環環相扣。
氣及其幾種不同的氣,以回答『人焉受氣?何氣爲營?何氣爲衛?』的疑問。第一句氣的來源,第二句氣的輸布,整句與上面經文氣的認定互相補充、一脈相承。至於『水谷精微經過入於胃傳與肺』之說。顯然不符合『上焦泄氣』的常規說法。原因在於『以傳於肺』句型的『以』字指代前半句之『氣』作爲主語。否則容易產生『.....胃傳與肺』邏輯失誤。第三句,『其』如果指代『精微』,可以理解爲:清者爲營,濁者爲衛,它們是轉化爲『營氣、衛氣』之氣的物質基礎;是營衛氣之氣的來源。營衛指『精微』物質,而營氣、衛氣指作用。並不涉及『說明水谷精微的消化代謝過程』,或者氣『是指營養物質』等。
注意,氣的來源,可參照【靈樞·決氣篇】明確的介紹:『然五穀與胃爲大海也。』應作爲對本句的注釋。
1.2.3『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也。』【靈樞·刺節真邪篇】
茲試作解讀如:真氣是於人體中『來自於自然原始所賦予的本能(天氣)和營養物質作用(谷氣)』兩者。『所受於天』,與人體的遺傳物資 DNA有著本質的聯繫(是指受精卵中包含著個體發育成一個新生命的全部信息),谷氣主要指人體食物來源中的營養。食物經消化吸收後得到糖,甘油,脂肪酸,胺基酸等在肝臟轉化後經血液輸至於全身各細胞,在相關酶系下,經過有氧分解或無氧酵解後產生的 ATP,作爲人體各種機能的能源[6]。遺傳物資與水谷營養、能量、物質的共同配合『充身也。』指對全身體作用。
『........(刺節真邪篇)從此可更明了「真氣」的本身水谷之氣與天空之氣併合而成,它有充養全身的功能』。[7]
筆者同意這個權威解釋,它代表五十年代中醫界的共識。
2、氣概念表示物質的屬性
【黃帝內經】氣使用達到 2810 次[8],總計起來不下上百種。諸如:谷氣,邪氣,毒氣,積氣,聚氣,濕氣,精氣,...。歸納起來都是:名詞+氣=複合詞結構。名詞修飾氣,限定氣的類型、性質;以表示該名詞的(抽象)屬性概念 。比如:如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中篇】小青龍湯條『心下有水氣』,乃現之支氣管擴張,急性之支氣管炎,滲出性胸膜炎等的證候;又【傷寒論·太陽下篇】『脅下有水氣』,乃現之慢性胃炎,胃擴張的證候,生薑瀉心湯皆可治之。尚有指藥物的氣、味,以寒、熱、溫、涼爲氣,均指藥物成分的功能作用。如果氣是載體(物質)概念,那麼古代就已經發現了上百種載體或者物質嗎?中醫學之『氣化』豈不成爲『研究物質』的唯物質主義學說了嗎?哪裡還談得上以功能聯繫認識生命的思維特色? 反之, 如果以『機能、功能、規則、作用』概念理解,則所有的以上名詞通解爲氣概念的外延,因此有『同天下一氣』的結論。氣具有概念統一性,符合中醫學的象描述思維特點。陰氣/陽氣,邪氣/正氣是兩種性質相反的對立統一的作用。難道,誰能夠發現『兩種相反對立統一』者是什麼物質嗎?陰氣是什麼載體?陽氣又是什麼載體?谷氣是什麼載體?木氣火氣土氣金氣水氣,實際上僅僅是借五種物質不同的屬性,借物喻理。因此才談得上解釋生命的功能。從狹義講,在人體氣的功能由『信息』具體體現。古代中醫得以借『氣』之『形象』,以表達抽象的哲學概念:功能、表現。
那麼『肺主氣』豈不是成爲一種空洞說法,還有什麼內容嗎?肺主氣,包括清氣(呼吸 Q2)與脾的精微物質及腎精共同參與生成後天之精,屬人體載體物質。它們是氣的來源,然後通過三焦輸布於五臟六腑。它對應『形成和輸布』功能,這些不都是具體生理學事實嗎?反之,肺的這些『形成和輸布』,難道是由某載體物質來主導?
有人說,氣難以採用現代實驗方法驗證。實際上神經反射弧的實驗 [4] :通過蛙肢收縮之過程,顯示其避害調節機制具有背後所『隱藏』的某種規律(是看不見的作用),符合『無形』特徵,不就是中醫學的氣嗎?若仿照古代象語言描述方法可以表達爲:『.....蛙肢開發,亟氣若霧露之狀,若環之流,復抵屈肌,以避傷害,是謂氣』。事實上,所有現代的微觀研究:細胞,分子層次所探討的『機理關係』等,都可以稱之爲『氣』的具體化、微觀化。
因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視而不見,語言表達不同,聽而不聞而已。正如古人云:氣『充溢』於生命整體乃至細微,無器不有。
3、人體氣之功能由信息具體體現
氣的調節功能在微觀層次方面,『可以理解爲人體以及各臟腑的慢速調節和快速調節的能力。主要是 DNA 通過mRNA 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對合成出的蛋白質空間構型的調節能力。因此,氣的物質基礎與功能關係是物質與運動形式的關係。』[6] 實現『慢速調節和快速調節』必然基於生物信息作用。『而人體氣的物質可以概括爲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體內物質基礎主要是 DNA;其二激素和神經介質等載體物質。』[6] 比如『mRNA』以分子排列表達生命『信息』,決定生命的形式。『mRNA』作爲『信息的之載體』,是有形的和可觀察的;但是它表達的『信息』,於我們主觀而言是無形的(看不見);只有『受體』細胞才能夠識別、應答,並產生新蛋白質(由解旋酶、聚合酶實施這個操作),這就是中醫的真氣(本能)使然。它受控於細胞核的整合作用,細胞作爲基本單元組織形成器官,受控於高級中樞。
因此基於信息的操作完成生命細胞的複製過程,是『本能、真氣』實現的。顯見『mRNA』(『信息的之載體』),它不能替代這個調節操作。因此認爲『氣=載體』是錯誤的。由此證明在分子層次,氣之功能是由信息體現的。
4、臨床補血、補氣的意義
4.1心血虛證是心氣的機能失調
『心血虛是心氣虛的物質基礎。心氣是心血的功能表現。這與臨床的實際不符。心血虛與心氣虛可以分別存在的獨立證型,心氣虛並不必然導致心血虛,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證型。』[8]即臨床事實沒有證明:氣是物質的功能表現。筆者認爲,雖然血是氣的物質基礎,但是心臟疾病的不同證型之間,原本就不存在必然因果關係。兩者均屬於臟腑功能的調理性疾病。無論何證型都可以歸納爲『心臟』的『氣-心(質)』的臟腑模型關係,基於這種概念基礎就容易明確是非。
心臟之所以能夠推動血脈運動,全賴於心氣作用,氣的功能包括有推動/濡養、化生等許多方面......;其中,氣虛證偏於氣之推動功能方面不足。心血虛證包含在心氣之生血濡養,生化不足之中,(受制於心氣調節),因此血虛屬於氣的生化機能失調。其次,『怔忡、面白舌淡,脈濡』症狀屬於心血虛引起之氣象(衰弱)表現。司其『象』(外)而揣其『藏』。血虛之失偏信息本身就是由『氣』象反映的。
血虛具有造血功能的障礙,治宜補心血,安心神方,如四物湯(白芍、當歸、熟地黃、川芎)可通過(氣)功能調理促進生化。僅僅靠輸血漿,鐵元素或物質補充是不能夠治癒血虛證。由此證明,血虛證是缺乏造血功能的氣血調理是本質。誠然,兩者『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證型』,但是在臨床『氣血兩虛』(偏盛衰程度的不同)是常見的,並不是絕對的互不關聯。即無論心氣虛、心血虛都是『心氣』調節功能偏盛衰或陰陽失調所致,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氣爲血之帥,血又爲氣之母。』血是基礎,因爲血液及其供應包含有遞質鈣離子內皮素等信使和營養能量物質基礎。其介質激素傳遞信息產生機能作用,所以脾胃能夠生血,肝能夠藏血,心脈得以循環往返。雖然氣是推動血的主宰;但是沒有血的營養基礎也不能維持氣血的協調。氣/血協調統一屬於陰陽關係。
4.2補氣是指系統調理
馬建平學者報導:四君子方劑各藥單獨使用時,對腸胃都有直接作用。如對小腸平滑肌黨參,白朮產生緊張效果;而甘草,茯苓抑制作用較明顯。四藥合用治療臨床脾胃氣虛患者的雙向調節,說明了四君子湯對腸胃作用不僅是局部的,某一個細胞,某一個受體,或者是介質。其有效性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拮抗乙醯膽鹼和組織胺(遞質載體)的作用,使原來紊亂的腸胃分泌和消化功能修復。於是只有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理調整,改善紊亂。
才是臟腑調理的本質。當然四君子方補氣健脾的作用還包括:促進造血功能,增強血液循環,免疫功能和調整內分泌功能等。通過基於信息(氣)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理調整完成。[9]
5、什麼是經絡之氣
5.1 經絡結構的現代研究成果
張維波學者證明[10],『分肉間』經絡『間隙-體液系統』兼有營養代謝及載體傳輸雙重特性,實現五臟六腑-體表穴位之間的雙向聯絡。各種聲、光、電、熱、電磁波等物理刺激因子透過細胞壁灌注到細胞間液中去,在全身經絡系統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流動態』的物質量能信息流,並在經絡通道內充溢、流動、『感傳』。那麼『分肉間』經絡之氣是指這些『流動態』的物質、載體嗎?顯然這些被激發的物理因子(比如電磁波)不會直接影響五臟六腑的狀態。穴位刺激使得體液系統傳導離子、介質、激素等載體;只有靶器官的受體才能夠識別特異性(定向)信息,然後實現區域性、靶器官調節;以及全局平衡調節。這些調節作用才是氣。所以是信息決生死、處百病、調陰陽。雖然,經絡不同於神經系統(主要是快速傳遞信息),卻是腦中樞神經信息的特殊通道;並形成自成一體的調節作用。
5.2 運用腦成像技術(fMRI)研究針刺得氣的機理
『得氣』有如古代【素問·寶命全形論】的象形描述:『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氣至的感覺既如鳴鳥之流暢,又如鳥飛迅疾之狀態。與【黃帝內經】的這個『若霧露之溉』的流動態一致,即『感傳』現象。而『不知其誰?』的古代疑問,仍然是現代人不懈的研究任務。
筆者引用根據新綜述資料[11],張壯教授等『檢索國內外十個醫學文獻資料庫。至 2017 年 5 月爲止的系統數據,包括文獻 4209 篇』其中英文文獻 1508 篇,中文文獻 2701 篇。是關於運用腦成像技術(MRI)研究針刺得氣機理的成果。研究得到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氣至而有效』的中醫理論。針刺得氣在中樞層面證明了針刺穴位的調節作用,可能是經過中樞的整合而實現治療效應的。其中,任秀君[12],刺激不同的經絡在中樞的激活方式不同。針刺具有經絡絡屬關係的穴位,能在中樞相關部位出現激活區,證明經絡和相關臟腑存在著絡屬的結構關係。金香蘭等[13],利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PT)可以獲得動態的腦成像,生理狀態下直接觀察分子水平的變化,研究針刺信息在腦內的傳遞,整合規律。結果提示,針刺足三里,在治療前後的數據對照分析表明:動物實驗提示,針刺大鼠,足三里穴,可使下丘腦釋放 gnrh,及下丘腦和中腦內 5 羥色胺丶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下血腦內啡肽血管活性肽等等含量增加。促進下丘腦丶海馬丶扣帶回及島葉的的葡萄糖代謝增加,而同側中央前後回上部及小腦前葉外側的葡萄糖代謝率降低。興奮或者抑制上述腦區的功能活動可能與腦內存在抑制性突觸和旁抑制來解釋。腦各個區域之間的功能是相互聯繫的,相互影響的。一個腦區的功能,改變可以引起與之功能相關的其他腦區的功能改變,這可能是解釋針灸的雙向調節作用機制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古代針刺的『得氣』實際上是信息的傳感:刺激穴位→激發經絡的上傳(激發經絡的信使物質的傳遞運動產生酸、脹,麻感覺)→腦作爲調整中樞出現特異性激活、負激活現象 → 下行信使物質(由神經或者內分泌激素)通道傳遞→靶器官雙向調節,調整氣血。這種生理調節過程,是更加細化的神經反射弧現象。報告以微觀資料驗證:得氣是以腦中樞爲物質基礎的信息調節活動。
5.3 關於得氣的討論
『得氣』是主觀能夠感覺的特殊生理現象。該實驗與古代採用同一種方法;重複同樣的『酸、脹,麻』氣感;進行著同樣目的的探索。通過這個古今的共識平台使得結論更具有可比性。我們得到了具體的、客觀的影像資料,而古代人憑藉宏觀的、主觀感覺。顯然兩者僅僅是表現形式的區別。有意義的是古代之『氣感』現象,與『腦中樞爲代表的腦區產生激活、負激活的現象、腦血流變化、化學物質的變化』密切相關。顯然古代無法知道:這些腦部變化及其信使物質(下行通道)傳遞指令(下丘腦、植物神經或者內分泌)→靶器官軸的雙向調節而實施臟腑調理的生理過程。雖然憑主觀能夠感覺『得氣』,但是這個下行的生理活動(植物神經活動)過程於主觀而言,是古代無法認知的。概稱謂『若霧露』朦朧現象;它就是 『宣/熏/充/澤』的始作俑者。現代研究所提供的『形態+功能』的關聯:揭示了隱蔽的『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看不見未必不存在)。『得氣』所指的經氣;不是一種空泛說法,有生理學的具體的物質。這些氣現象仍然可以由『作用』概念替代,其本質就是生理學基於腦中樞的『信息/調節』。
雖然『得氣』針灸機理探討仍然進行中,但是,根據已經獲得的這些數據,並應用陰陽屬性準則[1],對於氣之『功能』屬性的證明已經足夠充分。
5.4 『髒象何如?』
張巍雲[14]服用四君子湯以補氣健脾,脾虛證得到功能的康復,證明補氣意味著:通過激活單氨類神經遞質及含量↑,改善腦中樞神經肽的調節機制紊亂,平抑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從而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促甲狀腺激素↑→胃酸胃蛋白酶↑→胃腸動力水平↑,Ze↑、Fe↑、Ca↑、T4↑等等獲得整體效果改變。沈自伊[15]治療腎陽虛證是淫羊藿總黃酮(ET),通過下丘腦-垂體-NEI 網絡的下行通道,激活生長激素軸、性腺軸、淋巴細胞凋亡三個方面的作用實現。 嚴格意義上,『得氣』所體現的實際上是經絡之氣,與[14][15]以藥測證的氣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藥物的四氣五味必須通過胃腸的吸收。雖然進入的信息通道不同,但兩者以腦中樞爲物質基礎和信息處理的過程是共同的。氣由不同的信息通道(也包括所有器官的細胞單元),指向腦中樞高級調控中心(整合信息)。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處』心者,指調控『中心』形態部位。它是調控的主宰(君主之官);下傳指令,吻合於【黃帝內經】的『上焦開發』之說。因此中醫理論核心內容-藏象學說的本質是:『藏』於內指腦中樞,『象』於外指症狀、氣象、信息、表現。中醫的調氣,就是恢復、調動中樞及其中樞垂體-靶向軸系統功能(本能),實現陰陽平衡。這是治病養生的根本;是臟腑調理的核心所在。
6、『通天下一氣耳』
如果我們縱向觀察,古代通過脈象、面相、舌象、聲象、針灸感傳之象、形體之象來探測人體內在的臟腑和病理變化;以象測藏的這些『象』,實際上就是現代語言的生命信息。氣『其大無邊,其小無內』,如果我們橫向觀察,文字書報繪畫情報圖紙資料語言眼神表情手勢就是信息的傳遞,五官就是氣(信息)交流器官。氣的『出入升降』不能夠缺失這些外部信息與生命體的聯繫。背輸穴是五臟六腑的生理反應點;耳朵全息圖是生命氣象的信息反映,包括體內的細胞,DNA 層次。另外日常語言中我們有『氣』語言運用場合,將『信息/精神』概念『代替之』則大部分是吻合的,可以通解。如,氣沖霄漢,正氣,氣韻、脂粉氣......等等都是指精神、表現(而不是物質涵義)。
值得注意,【靈樞·決氣篇】在描述氣的同時,刻意例舉『精津血脈營衛』並統稱之爲六氣。難道有些實體也是氣嗎?雖然它們是體液卻包含著生命活動形式,就功能表現作用而言,同樣可稱之爲氣。經典意在進一步強調:
氣,不限於描述『無形』;亦可廣泛表敘生命體『有形物質』(的功能);因爲『有形』實體同樣存在運動,產生功能表現(屬性)。正所謂『萬物皆氣化而成,氣化而滅也』。例如,心、腎、肺、肝、脾之氣,皆可謂生理機能。
符合『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的現代哲學觀。可見古代經文用心良苦,從多角度明確了氣的深刻內涵;『無形』正是指『功能』概念而言。氣是一種古代人描述事物的方法。如果在生命體突然被改變成爲『氣=物質』,是不是有點反常?一種受人尊敬的理論不應該出現邏輯矛盾。希望物質論不要再以訛傳訛。
7、精/氣關係遵循陰陽對立統一規律
地球誕生幾百億年,出現生物有 4 億年(包括人類),無論有沒有生命階段,自然界始終遵循陰陽法則。信息和精神現象出現於生命體(動物植物)乃至高級生命階段,同樣服從於陰陽法則所演化形成的生物本能。無論哲學、無論生命科學這是共同的基本規律。所以中國古代的精/氣學說,正是認識『無形/有形』的樸素自然哲學觀(現代哲學的物質/精神範疇),以解釋生命運動現象。客觀存在之氣,即無形之氣(信息)是一種哲學概念,無形是有形的對立,如果氣=物質(有形),失缺對立體何談精氣學說?這不就成爲『物質/物質』論嗎?
有人說:世界不就是物質的運動嗎?但是物質的運動服從於陰陽對立統一的規則;對於生物體而言,服從於物質/精神的對立統一規則。生物體運動轉化的前提條件是信號,它才能夠決定出入升降目的、方向、增減的性質,決定運動的秩序。比如植物的趨光性,蛙肢的避害本能,更何況高級生命乎。無形信息與有形物質陰陽矛盾的運動具有生物對象的特殊性,不純粹是有形物質的運動。是信息決定物質的氣化運動,而不是相反。因此所謂暗物質說、原子論、量子場說、能量說[2]等等,只能夠把氣說引導成爲神秘莫測的唯物質論。
如果說氣是人體的載體,那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對立、轉化、和諧的萬千氣象的氣化運動,難道也依靠什麼『極其細微的物質』完成嗎?顯然氣是『信息之載體』觀點將導致『氣=物質』定義錯誤,它違背經典宗旨,造成謬誤;產生精氣陰陽屬性的邏輯矛盾和概念的混亂。比如研究中出現的困擾[8]:『目前氣這一概念硬讓他融合與兩個相互排斥的內涵是多麼的困難。這樣做所造成的理論混亂。又是何等的多,既然如此,何以能爲是?!』。眾所周知【教材】[2]:『明確強調氣是物質概念』。但是具體解釋:『氣虛,指某些功能減退及氣的運動失常』的病理狀況』[2]4(?)那麼氣到底是功能?還是物質?難道氣虛不屬於氣的範圍嗎?究其原因概在於沒有區別『載體與信息』的陰陽關系所致。『精有形、氣無形』[2]。陰陽(無形/有形)對立統一關係,是從古到今的中醫學普遍認識,現代研究不容無視這個陰陽理論。當然氣語言在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語意環境,有不同的外延,由不同的現代詞彙表達,易於造成概念理解的困擾,但氣概念永遠恪守非物質屬性範圍。氣屬於無形,是相對於形質而言,它服從於陰陽屬性和辯證規律。現象解決實踐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唯有現代語言的『信息』才能夠澄清一切概念的矛盾、困擾。
8、結語
『不知其誰?』的氣,是古代人對於生命的主觀的感受,是通過功能聯繫認識生命的方法。也包含著古人的探尋、疑問,而不是當時發現的『神秘物質』。今天我們有理由回答這個歷史疑問:氣以腦中樞作爲物質基礎;上焦『散發』的高級信息調節活動。鑒此解釋藏象概念,水到渠成。這是不是最後的結論?隨歷史發展,信息的載體將增加新內容,或許發現新的信息處理方式,但仍不脫離『氣=信息』的基本屬性。氣並非是憑空想像的概念,包括燥濕風寒陰陽之氣都對應於生理學的具體內容;它是千年臨床應用的檢驗和總結,因而能夠建立中醫學理論的科學值得自豪。爲什麼中藥、經絡依臟腑(腦中樞)調理治病,西方醫學只能夠頭痛醫頭?『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素問·靈蘭秘典論】(指與中樞之間的信息溝通):天賦之氣是生命的宏觀表現,反映疾病現象的本質(內因),而不僅僅是解剖學發現的病毒、組織(形態);正說明了中醫學的偉大。但是【教材】關於『氣=物質及載體』的錯誤解釋,放棄中醫的傳統理論優勢也導致中醫概念的矛盾,沒有體現古代自然哲學的科學內涵,不能夠應用規範術語與整體現代科學家族共同語言對話。影響中醫學納入世界醫療體系[16],遲緩了中醫學的現代發展。
本研究的目的正基於此。【黃帝內經】明確:在人體氣是解釋描述生命功能的工具;該功能就是基於載體的信息的調節活動。 中國古代哲學認爲:世界是精氣的聚散,本質是對於物質與功能之矛盾運動的概括。就人體而言中醫借『氣』之『形象』表達事物的功能。是反映具體的生理、病理的變化和作用。氣與物質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在概念上不能混肴。雖然『天方地園』的古代說法不影響生活以及對於世界的認識,但是不能夠作爲航天科技的依據。氣概念的現代解釋,應立足於陰陽五行學說的高度統帥微觀研究,才能夠深入信息與生命氣化規律,取得現代的新發現。對於提高診斷率和治療水平;開闢藥物研究思路意義重大。發揮和體現古代氣理論無與倫比的優勢,現代中醫發展的生命力當無可限量。
本文特向尊敬的鄧鐵濤老師 致敬 感謝恩師的支持! 並向指導老師郭祖榮先生, 王鐵梅博士,王雲琳主任 致謝
參考文獻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