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孔子之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至正門外,
主人也者,拜賓及介,眾賓自入,貴賤義別.
三揖至階,三讓賓升,拜客之至,獻酬辭讓,
之節繁及,介升則省.至於眾賓,升而受爵,
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義辨.樂工乃入,
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
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也.
一人揚觶,立司正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
終於沃者,洗者也焉,知能弟長,而無遺矣.
眾人降堂,脫履升座,修爵無算.飲酒之節,
旰不廢朝,暮不廢夕.酒後賓出,主人迎送,
節文終遂,而知其能,安燕不亂.貴賤既明,
降殺既辨,和樂不流,弟長無遺,安燕不亂.
五者足以,正身安國.彼國安而,天下安矣.
故觀於鄉,知王道易.子貢觀於,年終蜡祭.
孔子問曰:賜也樂乎?對曰國人,皆若狂也,
未知爲樂.孔子乃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
一日之澤,非爾所知.張而不弛,文武弗能;
馳而不張,文武弗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王道情真,真情遍在,國泰民安,有張有馳.
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至於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辨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履升座,修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爲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譯文孔子說:『我觀看鄉飲酒禮,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主人親自邀請賓客和陪客,其他賓客跟隨在後。到了主人的正門之外,主人拜迎賓客和陪客,而其他賓客自己跟隨進入。這樣尊貴的客人和一般的客人就有差別了。三次揖讓後走到堂階前,又三次謙讓,主人引導賓客來到廳堂。然後拜謝賓客的到來,斟酒獻給賓客,賓客又回敬主人,酬謝辭讓的禮節繁多。等到陪客來到廳堂,禮節就減少了很多。至於其他賓客,到了廳堂接受獻酒,坐著祭酒,站立飲酒,不回敬主人就可以下階,禮節的隆重與簡單就很清楚了。樂工進來,奏登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於是主人給賓客獻酒。吹笙人進來又吹奏了三首樂曲,這時主人又給賓客獻酒。樂工與吹笙人轉流演奏,樂工歌【魚麗】,笙人吹【由庚】;樂工歌【南有嘉魚】,笙人吹【崇丘】;樂工歌【南山有台】,笙人吹【由儀】。接著樂工和吹笙人合奏【周南】【召南】中的三首樂曲,樂工報告說樂曲已演奏完畢,就退下堂去。這時一名管事人對賓客舉起酒杯,並讓司正來監察飲酒禮儀,這樣就能知道鄉飲酒禮能使大家和樂而不至於失禮。賓客向主人勸酒,主人又向陪客勸酒,陪客又向眾賓勸酒,賓客各按年齡大小依次飲酒,最後輪到侍奉賓客的人飲酒,這樣年齡大小的人都不會遺漏。之後,眾人走下堂來,脫下鞋子,坐到座位上,彼此不計杯數地勸酒。
飲酒的限度,以早上不耽誤朝,晚上不耽誤晚朝爲准。飲酒結束,賓客離去,主人拜送,所有禮儀全部結束。這樣就能知道鄉飲酒禮能使大家安樂而不混亂了。尊卑貴賤能夠分明,禮節隆重簡單區別清楚,和諧歡樂而不失禮,年長年少的都不會遺漏,快樂地宴飲而不混亂。此五種行爲,足以正身安國,國家安定,天下就安定了。所以我說:'我觀看鄉飲酒禮,就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
子貢觀看年終蜡祭。孔子說:『端木賜,你快樂嗎?』子貢回答說:『一國的人都像瘋了一樣,我不知這有什麼可快樂的。』孔子說:『辛苦勞累了一年,才得以享受一天的快樂,這一天快樂的福澤,不是你能理解的,只是緊張而不鬆弛,文王武王都做不到;只是鬆弛而不緊張,文王武王也不會這樣做。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