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1|回覆: 0

[儒家文化] 【孔子家語】卷15六本詩解(全版)3君子有禮至禮志誠情通萬物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8-31 19: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家語】卷15 六本詩解(全版)3君子有禮至禮志誠情通萬物題文詩:
子夏三年,喪畢見於,孔子謂曰:與琴使弦.
侃侃而樂,作而嘆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
子曰君子.閔子三年,喪畢見於,孔子謂曰:
與琴使弦.切切而悲,作而亦曰:先王制禮,
弗敢過也.子曰君子.子貢問曰:閔子騫也,
其哀未盡.子曰君子,吾哀已盡.又曰君子.
二者殊情,俱曰君子,或敢問之.子曰閔子,
哀未忘能,斷之以禮;商哀已盡,引之及禮.
均之君子,不亦可乎.孔子是曰:無體之禮,
敬之至也;無服之喪,哀之至也;無聲之樂,
歡之至也.無形真情,誠之至也.不言而信,
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心志使然.夫鍾之音,
怒擊則武,憂擊則悲,其志變者,聲亦隨之.
志誠感之,通於金石,而況人乎.情通萬物,
萬物有情.真情精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原文繁體】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弦,侃侃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曰:『君子也.』
閔子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曰:『君子也!』
子貢曰:『閔子哀未盡.』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 子,賜也或敢問之.」孔子曰:「閔子哀未忘,能斷之以禮;子夏哀已盡,能引之及禮.雖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原文】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弦。』侃侃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曰:『君子也。』
   閔子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曰:『君子也!』
   子貢曰:『閔子哀未盡,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賜也或,敢問之。』孔子曰:『閔子哀未忘,能斷之以禮;子夏哀已盡,能引之及禮。雖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注釋】
子夏:孔子弟子,以文學見長。主要貢獻在於傳承經學。
弦:此處為動詞,彈奏。
作:起身。
侃侃:和樂的樣子。
閔子:即閔子騫,孔子弟子,魯國人,德行與顏回並稱。
切切:憂傷悲哀的樣子。
或:通『惑』,疑惑。
之:猶『為』。
弦----弦xián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箭的繩狀物:~韋(『弦』指弓弦,『韋』是獸皮,弦緊皮軟,喻性子急緩不同。古人佩弦來警戒自己的性緩,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後遂用『弦韋』喻朋友的規勸)。~月(農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圓,形似弓弦,故名)。上~(農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農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樂器上發聲的線:~子(a.指琴弦;b.樂器『三弦』的通稱)。續~(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斷弦』喻喪妻,以『續弦』喻再娶)。中國古代稱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邊。中醫脈象名:~脈。侃---[kǎn]〔~~〕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
【譯文】
子夏守完三年的喪禮,前來拜見孔子。
       孔子說:『給他一把琴。』子夏邊拉邊唱,神情和樂得很,唱完站起來說:『先王製作的禮樂,我不敢不去完成它啊。』孔子說:『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閔子騫守完三年喪禮,也來拜見孔子。
       孔子說:『給他一把琴。』閔子騫邊拉邊唱,悲傷得很,唱完站起來說:『先王製作的禮樂,我不敢超越它啊。』孔子亦稱讚他說:『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子貢聽了疑惑不解,向孔子請教說:『閔損(閔子騫)的哀思還沒有完,先生您說他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卜商(子夏)的哀思已盡,您也說他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兩人的感情不同,而您卻都稱讚他們有道德修養,學生疑惑,請問何故?』
      孔子說:『閔損沒有忘記悲哀,可他能按照禮制來截斷來壓抑哀思;卜商(子夏)的哀思已盡,但他能夠按照禮制的規定來延長孝思。即使把他倆都稱之為有道德修養的人,不也可以嗎?』
【原文】
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哀也;無聲之樂,歡也.不言而信,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鍾之音,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其志變者,聲亦隨之.故志誠感之,通於金石,而況人乎!」
【譯文】
    孔子說:『沒有儀式的禮節,才是真正的恭敬(禮儀即使沒有依照程式,也有真正的恭敬之心);沒有喪服的喪事,才是真正的悲哀(喪事即使沒有着喪服,也有真正的悲哀之情);沒有聲音的音樂,才是真正的歡樂(音樂即使沒有聲音,也有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歡樂)。不說話就有信用,不行動就有威嚴,不施予就有仁愛,這是心志使然。鐘的聲音,發怒時敲擊則高亢威武,憂傷時敲擊則低沉悲涼,人的心志改變了,聲音也隨之改變。所以心志真誠有所觸動時,和用金石製作的樂器都能相通,何況是人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