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卷15六本詩解(全版)8君子慎擇己富富人己達達人度量防亂 題文詩: 曾子也從,孔子之齊,齊景公者,聘曾子以, 下卿之禮,曾子固辭.晏子送曰:吾聞君子, 遺人以財,不若善言;蘭本三年,湛以鹿酳, 既成啖之,則易匹馬.非蘭本性,所湛者美, 子詳所湛.夫君子也,居必擇處,游必擇方, 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 遷風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聞曰: 君子之言,依賢者也,其固不困,依富者也, 其固不窮.馬蚿斬足,復行以其,輔之者眾. 孔子曰以,富貴下人,何人不尊?富貴愛人, 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智言;言而眾向, 可謂知時.是故以富,而能富人,欲貧不得; 以貴而能,貴人也者,欲賤不得;以達而能, 達人者也,欲窮不得.孔子又曰:中人之情, 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 從欲則敗.鞭朴之子,不從父教;刑戮之民, 不從君令.疾之難忍,急之難行.故君子也, 其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 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防亂之原. 夫度量也,不可不明,是中人者,所由之令. 【原文繁體】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啖之,則易之匹馬,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遷風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注釋】 湛_[zhàn]1.深:.清澈:酳---酳[yìn]1.吃東西後用酒漱口,古代的一種禮節。 2.古同『?』,少飲。馬蚿---馬蚿mǎ xián,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馬蚿。中斷成兩段,各行而去。』
【原文】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啖之,則易之匹馬。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遷風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注釋】
遺:wèi,留下,贈送。
今:若,假如的意思。【中庸】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句。
蘭本:蘭草之根。
湛:jin,通『漸』,浸潤,浸漬。
鹿酳:酳,yìn,飯後漱口的酒;古代宴會或祭祀時的一種禮節。鹿酳,鹿肉湯。
啖:dàn,同『啖』,吃。
馬蚿:即馬陸。一種節肢動物。像蜈蚣,較小,無毒。蚿,xián。
【譯文】
曾子隨從孔子到了齊國,齊景公以下卿的待遇聘請曾子,曾子堅決推辭。曾子將要離去齊國時,大夫晏嬰前來送行,說:『我聽說,君子以財物相送不如以好的言辭相贈。假如生長多年的蘭草根,用鹿肉湯浸漬,做成之後很好吃,用它來交換馬匹都可以。這並不是蘭草本性如此,他的美味是因爲浸漬他的東西好。希望您能審慎詳察用來浸漬它的湯。君子居住一定要有所選擇,出遊一定對方向有所選擇(交友一定要選擇品類),要出仕,必定選擇明君。選擇明君是爲了求仕,選擇品類是爲了修行道德。那些隨風而遷隨俗而移的人,貪求欲望而遷移本性。不謹慎遵循能行嗎?』
孔子聽說這事,說:『晏嬰說的,真是君子之言!依靠賢人,就不會困厄,依靠富人就不會貧窮。馬陸即使被砍斷腳仍然可以爬行,爲什麼呢?因爲輔助它的腳很多。』
【原文繁體】
孔子曰:「與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言而眾向之,可謂知時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原文】
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言而眾向之,可謂知時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譯文】
孔子說:『身處富貴又能謙恭待人,什麼人不尊重他?身處富貴又能又能仁愛他人,什麼人不親近他?發出的言論不違背道義,可以稱得上智慧之言;你的言論眾人響應,可稱得上識時之言。因此,用自己的富又能使他人富的人,想貧都辦不到;用自己的貴,又能使他人貴的人,想賤都辦不到;用自己的顯達,又能使他人顯達,想陷於困境都辦不到。』
【原文】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是故鞭朴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教令之令) 【注釋】侈_[chǐ]1.浪費,用財物過度:~糜。 2.誇大:~談。 3.邪行:『放辟邪~』。鞭朴---biān piáo,是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意思。亦作『 鞭撲 』。 【原文】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是故鞭朴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夫度量不可不明,是中人所由之令。』【注釋】
中人:平常人,一般人,中等人。
從 :通『縱』,放縱。
鞭朴: bin piáo ,亦作『 鞭撲 』。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
令:王肅註:『教令之令。』
【譯文】 平常人的常情是,財富富裕了就奢侈浪費,不足用就節儉,沒有法令禁止就恣意過度,沒有制度限制就淫逸放蕩,放縱慾望就會敗亡。因此,用鞭子棍子抽打的子女,是不會服從父母管教的;用刑法懲罰的民眾,是不會服從君主命令的。這話是說,要求過快會使他難以忍受,就與求成會使他難以執行。所以,君子不要急於決斷,不要急於控制,使飲食有限量,衣服有節制,宮室有度量,積蓄有定數,車馬器具有限制,這是防止禍亂的根本做法。法度衡量不可不明確,這樣才是一般人所能夠遵循的教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