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2為政第二詩解3舉直措枉己正政人 題文詩: 哀公問曰:何為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枉, 則眾民服;舉枉措直,則民不服.真情至正, 上行下效,心悅誠服.季康子問:使民敬上, 忠以勸勉,如之何哉?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善者舉之,而教不能,然後則勸. 或有謂曰:奚不為政?孔子答曰:尚書有雲: 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奚其為政?政者正也,正己正人.孔子又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 何以行哉?子張問曰:十世可知?孔子對曰: 殷因夏禮,所損所益,其可知也;周因殷禮, 損益可知.或繼周者,百世可知.禮俗常變, 變以適情,時移世易,真情不變.子曰非其, 鬼而祭之;諂媚者也.見義不為,是為無勇. 【原文】
2·19 哀公(1)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2):『舉直錯諸枉(3),則 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注釋】
哀公:姓姬名蔣,哀是其諡號,魯國國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對曰:【論語】中記載對國君及在上位者問話的回答都用『對曰』,以表示尊敬。
(3)舉直錯諸枉:舉,選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錯,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譯文】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原文】
2·20 季康子(1)問:『使民敬、忠以(2)勸(3),如之何?』子曰:『臨(4)之以莊,則敬;孝慈(5),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注釋】
(1)季康子:姓季孫名肥,康是他的諡號,魯哀公時任正卿,是當時政治上最有權勢的人。
(2)以:連接詞,與『而』同。
(3)勸:勉勵。這裡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臨:對待。
(5)孝慈:一說當政者自己孝慈;一說當政者引導老百姓孝慈。此處採用後者。
【譯文】
季康子問道:『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努力幹活,該怎樣去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 【原文】
2·21 或(1)謂孔子曰:『子奚(2)不為政?』子曰:『【書】(3)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4)」,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注釋】
(1)或:有人。不定代詞。
(2)奚:疑問詞,相當於『為什麼』。
(3)【書】:指【尚書】。
(4)施於有政:施:一作施行講;一作延及講。
【譯文】
有人對孔子說:『你什麼不從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孝悌的道理施於政事,」也就是從事政治,又要怎樣才能算是為政呢?』
【原文】
2·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1),小車無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釋】
(1)輗:音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軏:音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原文】
2·23 子張問:『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於夏禮,所損益(3)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注釋】
(1)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2)因:因襲:沿用、繼承。
(3)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原文】
2·24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諂(2)也。見義(3)不為,無勇也。』
【注釋】
(1)鬼: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這裡泛指鬼神。
(2)諂:音chǎn ,諂媚、阿諛。
(3)義:人應該做的事就是義。
【譯文】
孔子說:『不是你應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