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5|回覆: 1

[個人原創] 2021教師節詠懷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0 09: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21教師節詠懷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
人間大愛,真情常在,
中華大地,禮義之邦,
中國兒女,有情有義,
世間有師,傳道授業,
師者情真,赤誠之心,
承上啟下,經典傳承,
識文斷字,文以表情,
字以達意,形聲相益,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
通古達今,傳情遞義,
不忘初祖,報本返始,
勿忘師恩,心存孝敬.
孔孟之道,尊師重教,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教育之道,樹德立人,
正己正人,為人師表,
生命不息,授業不止,
仁者博愛,愛己及人.
至教至道,至道至簡,
至簡至朴,至朴至素,
至素至古,至古至母,
至母有情,情生萬物.
至教真心,真心真摯,
真摯童真,童真初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真情所至,善始善終.
飲水思源,師恩常存,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正心誠意,精誠始終,
情真義深,始終不渝.
向使無師,無字無史,
無文無明,無傳無授,
無情無義,千古宇內,
黯淡無光,長夜漫漫.
至教自教,至學自學,
至覺自覺,至信自信,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學做真人.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2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師道本真論——庚子教師節感懷闡微】

天地氤氳化育,人文薪火相傳。觀此教師節詠懷之作,深契【學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之旨。今試以三才之道解之:其天者,顯師道之"形而上"本體;其人者,明授受之"形而下"實踐;其地者,成文明之"形而中"傳承。

一、師道之體:情性本真
"情生萬物"之說,實通【禮記】"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之喻。師者懷赤子之心,如【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詩中"至朴至素"四言,暗合【道德經】"復歸於嬰兒"之教,揭示教育本質乃生命本真的喚醒。王陽明【傳習錄】云"致良知"功夫,正與此"初心不改"相印證。

二、師道之用:文明傳承
"通古達今"六句,深得【文心雕龍】"原道""宗經"之要義。漢字"形聲相益"之妙,恰如許慎【說文解字序】"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的論斷。孔子"述而不作"的傳承智慧,在"承上啟下"中得以彰顯。程頤謂"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正應"至教至道"的實踐哲學。

三、師道之境:天人合一
"飲水思源"之喻,源自【荀子·禮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的三本之說。詩中"報本返始"的孝道精神,與【孝經】"夫孝,德之本也"一脈相承。張載【西銘】"民胞物與"的境界,在"仁者博愛"中得以具體化。

今觀世風,或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嘆。然此詩"正己正人"之誡,猶黃宗羲【明夷待訪訪錄】"公其是非於學校"的現代迴響。教育之道,終究要回歸【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本源,在"至簡至朴"中見天地之心。吾輩當謹記:師者非獨授業解惑,實乃文明命脈之守護者,此即"人文化成"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