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8|回复: 1

[中医理论] ​变易不易·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11 1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变易不易·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动态变化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但宇宙万物并不是只有动态变化,没有自我稳定。
自我稳定对于事物存在,比动态变化更为重要,没有自我稳定,事物不会存在,动态变化无处谈起,我们得不到任何认识。
活生生的人是不易变易的统一体,有变有不变。
变的是水谷精微的气化,生命之气的运行敷布。不变的是阴阳协调的稳定性,内守五藏的生命之神,内涵“神气”的肉体之形。
阴阳规律是不变的,阴平阳秘;五藏之神是不变的,守之于内。有了阴阳的稳定,有了生命之神的内守,气化活动有其时,适其需,有其度,肉体之形才是生命之形。
神,静也,宁也,守其位,安其宅。气,动也,化也,因应而变,因时而动,因需而化。有神,命才能存在;有气,命才活泼;有形,命才有寄托。
只是变易,没有不易,只有变化,没有稳定,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自然不只是沧海桑田,还有日月山川,有江河湖海,有春夏秋冬。生命不只是气的内外出入,还有筋骨血脉,有肉体结构,有经络通连。
生命在宇宙运行规律、天地气交气变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诞生、演化,人在“阴平阳秘”的协调平衡之中获得健康。
宇宙天地有不变的稳定性,生命在这不变的稳定性中生长壮老已。生命的演化起伏,物种的更替,变与不变,都具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性质。地上的风寒暑湿燥火,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动态中有平衡,变化中有稳定,生命于是诞生,于是演化,品物咸章,欣欣向荣。
变易与不易,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不同的事物差别极大。生命,相对于宇宙,相对于日月,相对于天地气交气化,不过是瞬间的事。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进而知生命、知人,是认识活生生的人的基本路线,是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
人有形,形乃物,静也。人有命,命有气,动也。神内守于形,气联系于形,内外出入,化生转化,形才是生命之形。生命之形,不能孤立,不能分解,上应天文,下应地理,中应人事。
只有物质,人不能存在,没有物质,人也不能存在。
物质之形是先于生命,先于人的自然存在。把人当人的医学,生命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才是客观基础,活生生的人才是认识对象。物质为本以知物,或者把没有生命之神、生命之气的肉体形态当成认识对象,客观基础不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如何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怎能发展出把人当人的医学?
有命与无命,物质的动态变化是完全不同的。无生命,肉体物质,没有因应联系,各自分别,变化单一、单向,既没有五藏阴阳的稳定性、平和性、协调性,也没有如环无端、动态平衡的气化活动。
神、气、形(物),活生生的人缺一不可。物,是宇宙永恒的存在,但不是生命的存在。人形虽死,物质不灭,物质的普遍性和永恒特征,不能当成生命的认识,不应规范医学的理论。
作为文化,要以人为本,作为医疗,要把人当人,都必须将生命之形与非生命之形区别开来,把命与物区别开,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在宇宙天地的时空大背景下,去认识生命本质,形成医学理论,确立临床医疗。
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客观基础,不可能有人文医学,人性医疗。
人是地球生命中最聪明的一种动物,发明创造了文化,拥有了战天斗地的巨大力量。力量巨大的文化,要有生命意义,发挥人文价值,维护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关系,使人能够生生不息,就必须认识生命规律,认识生存关系,认识活生生的人。
卢色凸 发表于 2025-4-7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生命之形与命之理

《周易》有云:"生生之谓易",此言生命之本质在于变化。然细究之,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实在于变易与不易之辩证统一。黄君开泰所论"变易不易"之旨,实得中医性命之学的精微。

生命之形,乃阴阳二气交感而成。阴者,静也,为形质之本;阳者,动也,为气化之源。二者相济,方成生命。《素问》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不易之理也。五藏之神内守,经络之气周流,此变易之象也。无不易则无以立其体,无变易则无以致其用。

今人论医,多重形质而轻神气,执解剖而忽气化,此大谬也。人体非机械组合之物,乃"形与神俱"之整体。《灵枢》有言:"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神气内守,则形体得养;气化有常,则生命得全。若仅视人为物质堆砌,则失中医"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要义。

天地运行,四时更迭,此变易也;日月有常,寒暑有度,此不易也。人生天地间,得天地之全气,故能与天地相参。《黄帝内经》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此言人命系于天地,不可孤立而论。今之医学若仅注目于局部形质,而忽视天人相应之理,则如盲人摸象,终难得其全貌。

生命之可贵,正在于其"神转不回"之机。神者,生命之主宰;气者,生命之动力;形者,生命之载体。三者合一,方为完人。故诊病之道,当察神气之盛衰,观形色之变化,听声音之清浊,问情志之郁畅,切脉象之浮沉,如此方能得病情之真。

医之为道,非仅疗疾之术,实为性命之学。黄君所言"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正是中医整体观之现代表述。吾辈学医,当以天地为经,以四时为纬,以人事为纪,方能窥见生命之奥秘。若拘泥于形质,执着于局部,则失中医"上工治未病"之旨,亦违"天人合一"之道。

要之,生命之理,变易中有不易,不易中含变易。执两用中,方为得之。医者仁术,当以全人为念,以活生生的人为本,方不负"大医精诚"之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