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8|回覆: 1

[中醫理論] ​變易不易·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1 10: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變易不易·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動態變化是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但宇宙萬物並不是只有動態變化,沒有自我穩定。
自我穩定對於事物存在,比動態變化更為重要,沒有自我穩定,事物不會存在,動態變化無處談起,我們得不到任何認識。
活生生的人是不易變易的統一體,有變有不變。
變的是水谷精微的氣化,生命之氣的運行敷布。不變的是陰陽協調的穩定性,內守五藏的生命之神,內涵『神氣』的肉體之形。
陰陽規律是不變的,陰平陽秘;五藏之神是不變的,守之於內。有了陰陽的穩定,有了生命之神的內守,氣化活動有其時,適其需,有其度,肉體之形才是生命之形。
神,靜也,寧也,守其位,安其宅。氣,動也,化也,因應而變,因時而動,因需而化。有神,命才能存在;有氣,命才活潑;有形,命才有寄託。
只是變易,沒有不易,只有變化,沒有穩定,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自然不只是滄海桑田,還有日月山川,有江河湖海,有春夏秋冬。生命不只是氣的內外出入,還有筋骨血脈,有肉體結構,有經絡通連。
生命在宇宙運行規律、天地氣交氣變相對穩定的條件下誕生、演化,人在『陰平陽秘』的協調平衡之中獲得健康。
宇宙天地有不變的穩定性,生命在這不變的穩定性中生長壯老已。生命的演化起伏,物種的更替,變與不變,都具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性質。地上的風寒暑濕燥火,天上的日月星辰運行,動態中有平衡,變化中有穩定,生命於是誕生,於是演化,品物咸章,欣欣向榮。
變易與不易,是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不同的事物差別極大。生命,相對於宇宙,相對於日月,相對於天地氣交氣化,不過是瞬間的事。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進而知生命、知人,是認識活生生的人的基本路線,是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理論基礎。
人有形,形乃物,靜也。人有命,命有氣,動也。神內守於形,氣聯繫於形,內外出入,化生轉化,形才是生命之形。生命之形,不能孤立,不能分解,上應天文,下應地理,中應人事。
只有物質,人不能存在,沒有物質,人也不能存在。
物質之形是先於生命,先於人的自然存在。把人當人的醫學,生命的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才是客觀基礎,活生生的人才是認識對象。物質為本以知物,或者把沒有生命之神、生命之氣的肉體形態當成認識對象,客觀基礎不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如何形成以人為本的文化,怎能發展出把人當人的醫學?
有命與無命,物質的動態變化是完全不同的。無生命,肉體物質,沒有因應聯繫,各自分別,變化單一、單向,既沒有五藏陰陽的穩定性、平和性、協調性,也沒有如環無端、動態平衡的氣化活動。
神、氣、形(物),活生生的人缺一不可。物,是宇宙永恆的存在,但不是生命的存在。人形雖死,物質不滅,物質的普遍性和永恆特徵,不能當成生命的認識,不應規範醫學的理論。
作為文化,要以人為本,作為醫療,要把人當人,都必須將生命之形與非生命之形區別開來,把命與物區別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活生生的人為客觀,在宇宙天地的時空大背景下,去認識生命本質,形成醫學理論,確立臨床醫療。
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客觀基礎,不可能有人文醫學,人性醫療。
人是地球生命中最聰明的一種動物,發明創造了文化,擁有了戰天鬥地的巨大力量。力量巨大的文化,要有生命意義,發揮人文價值,維護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關係,使人能夠生生不息,就必須認識生命規律,認識生存關係,認識活生生的人。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4-7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生命之形與命之理

【周易】有云:"生生之謂易",此言生命之本質在於變化。然細究之,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實在於變易與不易之辯證統一。黃君開泰所論"變易不易"之旨,實得中醫性命之學的精微。

生命之形,乃陰陽二氣交感而成。陰者,靜也,為形質之本;陽者,動也,為氣化之源。二者相濟,方成生命。【素問】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此不易之理也。五藏之神內守,經絡之氣周流,此變易之象也。無不易則無以立其體,無變易則無以致其用。

今人論醫,多重形質而輕神氣,執解剖而忽氣化,此大謬也。人體非機械組合之物,乃"形與神俱"之整體。【靈樞】有言:"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神氣內守,則形體得養;氣化有常,則生命得全。若僅視人為物質堆砌,則失中醫"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之要義。

天地運行,四時更迭,此變易也;日月有常,寒暑有度,此不易也。人生天地間,得天地之全氣,故能與天地相參。【黃帝內經】云:"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此言人命繫於天地,不可孤立而論。今之醫學若僅注目於局部形質,而忽視天人相應之理,則如盲人摸象,終難得其全貌。

生命之可貴,正在於其"神轉不回"之機。神者,生命之主宰;氣者,生命之動力;形者,生命之載體。三者合一,方為完人。故診病之道,當察神氣之盛衰,觀形色之變化,聽聲音之清濁,問情志之郁暢,切脈象之浮沉,如此方能得病情之真。

醫之為道,非僅療疾之術,實為性命之學。黃君所言"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正是中醫整體觀之現代表述。吾輩學醫,當以天地為經,以四時為緯,以人事為紀,方能窺見生命之奧秘。若拘泥於形質,執着於局部,則失中醫"上工治未病"之旨,亦違"天人合一"之道。

要之,生命之理,變易中有不易,不易中含變易。執兩用中,方為得之。醫者仁術,當以全人為念,以活生生的人為本,方不負"大醫精誠"之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