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3八佾篇第三詩解3樂而不淫既往不咎 題文詩: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哀公問社, 宰我對曰:夏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儉乎? 曰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乎?問曰然則, 管仲知禮?孔子答曰:君樹塞門,管氏亦樹; 君有反坫,為兩君好,管氏亦有.管氏知禮, 孰不知禮?語魯大師,子曰樂道,樂其可知; 始作翕如;從之純如,皦如繹如,樂終以成. 樂者敦和,;禮者別異.聖法天地,作樂應天, 制禮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儀封人請, 見孔子曰:君子至斯,未嘗不見.從者見之, 出曰子何,患於喪乎?普天下之,無道久矣, 天將夫子,以為木鐸.子謂韶樂,其盡美矣, 又盡善也;謂武盡美,未盡善也.孔子之曰: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觀哉?
【原文】
3·20 子曰:『【關睢】(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注釋】
(1)【關睢】:睢,音jū。這是【詩經】的第一篇。此篇寫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時輾轉反側,寤寐思之的憂思,以及結婚時鐘鼓樂之琴瑟友之的歡樂。
【譯文】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原文】
3·21 哀公問社(1)於宰我,宰我(2)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3)。』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注釋】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廟也稱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學生。
(3)戰慄:恐懼,發抖。
【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麼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慄。』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原文】
3·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2),官事不攝(3),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4),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注釋】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
(3)攝:兼任。
(4)樹塞門: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築的一道短牆,以別內外,相當於屏風、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譯文】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裏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麼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
【原文】
3·23 子語(1)魯大師(2)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從(4)之,純(5)如也,皦(6)如也,繹(7)如也,以成。』
【注釋】
(1)語:音yù,告訴,動詞用法。
(2)大師:大,音tài。大師是樂官名。
(3)翕:音xī。意為合、聚、協調。
(4)從:音zòng,意為放縱、展開。
(5)純:美好、和諧。
(6)皦:音jiǎo,音節分明。
(7)繹:連續不斷。
【譯文】 孔子對魯國樂官談論演奏音樂的道理說:『奏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各種樂器合奏,聲音繁美;繼續展開下去,悠揚悅耳,音節分明,連續不斷,最後完成。』
【原文】
3·24 儀封人(1)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3)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4)。』
【注釋】
(1)儀封人:儀為地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系鎮守邊疆的官。
(2)從者見之:隨行的人見了他。
(3)喪:失去,這裏指失去官職。
(4)木鐸: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發佈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
【譯文】
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裏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號令天下。』
【原文】
3·25 子謂韶(1):『盡美(2)矣,又盡善(3)也;』謂武(4):『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釋】
(1)韶: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
(2)美:指樂曲的音調、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樂舞的思想內容而言的。
(4)武:相傳是歌頌周武王的一種樂舞。
【譯文】
孔子講到『韶』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原文】
3·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
孔子說:『居於執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