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5|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7乐府诗解2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声曰歌辞繁难节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7 11: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7乐府诗解2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声曰歌辞繁难节题文诗:
至魏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观曹操之,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
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
三调正声,虽实韶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
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
亦充庭万.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
声节哀急,然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
铜尺乃证.和乐精妙,固必表里,而相资矣.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也者,
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也者,宜正其文.
好乐无荒,晋风称远;伊其相谑,郑国以亡.
季札观乐,不直听声.若夫暨后,艳歌婉娈,
怨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俗听飞驰,
职竞新异,雅咏温恭,欠伸鱼睨;奇辞切至,
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乐辞曰诗,
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
左延年闲,增损古辞,多则宜减,明贵约也.
观汉高祖,之咏大风,而汉武帝,之叹来迟,
歌童被声,莫敢不协.曹植陆机,咸有佳篇,
无诏伶人,故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
八音攡文,树辞为体.讴吟坰野,金石云陛.
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
【原文】全文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亦充庭万。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和乐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乐,不直听声而已。

  若夫艳歌婉娈,怨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左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

  至于轩岐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缪韦所改,亦有可算焉。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讴吟坰野,金石云陛。

  【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
  【原文】3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1;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2。『好乐无荒』3,晋风所以称远4;『伊其相谑』5,郑国所以云亡6。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若夫艳歌婉娈7,怨志詄绝8;淫辞在曲,正响焉生9?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10。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11;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12。诗声俱郑13,自此阶矣14。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15,辞繁难节16。故陈思称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17,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18。观高祖之咏『大风』19,孝武之叹『来迟』20;歌童被声,莫敢不协21。子建、士衡22,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23,故事谢丝管24。俗称乖调25,盖未思也26。
至于斩伎【鼓吹】27,汉世【铙】、【挽】28,虽戎丧殊事29,而并总入乐府。缪袭所致30,亦有可算焉31。昔子政品文32,诗与歌别33;故略具乐篇34,以标区界。  
【译文】
由此可知,诗句是乐府的核心,声律是乐府的形体。乐府的形体既然在于声律,那么乐师必须调整好乐器;乐府的核心既然在于诗句,那么士大夫应该写出好的歌辞来。【唐风】中说:『喜爱娱乐,不要过度。』季札称之为有远见。【郑风】中说:『男男女女互相调笑。』季札认为这是亡国的预兆。由此可见季札听【诗经】的演奏,并不仅仅是注意它的声调。
  至于后来乐府诗中,写缠绵的恩爱或者是决裂的怨恨;把这些不适当的作品制成谱,怎能产生良好的音乐呢?但是一般流行的,主要倾向于新奇的乐章。雅正的乐府诗是温和严肃的,人们听了都厌烦得打呵欠、瞪眼睛;对奇特的乐府诗就感到十分亲切,人们听了就喜欢得拍着大腿跳起来。所以诗句和声调都走到邪路上去,从此越来越厉害了。
    乐府的辞句就是诗,诗句配上声律就变成歌。声律配合辞句时,如果辞句过于繁杂,便难于节制。所以曹植说,左延年善于增减原作,太多了便删去一些。这说明歌辞应该注意精炼。试看汉高祖的【大风歌】,以及汉武帝的【李夫人歌】,辞句并不多,而歌唱者很容易配合音节。后来曹植、陆机等人,都写过较好的诗,但并没有令乐师制谱,所以不能演奏。一般人认为他们的诗不合声律,其实这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挑剔。此外,还有传说黄帝令岐伯制【鼓吹曲】,到汉代又出现【饶歌】和【挽歌】等等;虽然内容有军事和丧事的区别,但都算是乐府的一种。还有缪袭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注意。从前刘向整理文章,把『诗』和『歌』分开;所以我现在另写这篇【乐府】,以表示其间的区别。 
 【注释】
1 瞽(gǔ古)师:乐师。瞽:瞎。(参看本篇第一段注14)

  2 君子:理想的人,这里指封建士大夫。

  3 好乐无荒,这是【诗经·唐风·蟋蟀】中的一句。荒:废乱。

  4 晋风:即【唐风】。『唐』是古唐国,在山西晋阳(今太原市),周成王时改为晋国。称远:【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听到演奏【唐风】时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5 伊其相谑(xuè血):这是【诗经·郑风·溱(zhēn真)洧(wěi委)】中的一句。伊:乃。谑:调笑,嘲笑。

  6 郑国云亡:【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到鲁国观乐,听到演奏【郑风】时说,郑国『其先亡乎』。云:语辞。

  7 婉娈(luán栾):亲爱的样子。

  8 詄(yì逸):唐写本作『诀』。译文据『诀』字。诀:割断联系。

  9 焉:疑问词,有『何』的意思。

  10 职:主。

  11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鱼睨(nì逆):像鱼眼那么死瞪着看。睨:斜看。

  12 髀(bì必):股。

  13 郑:即郑声,指不好的音乐。

  14 阶:指事物逐步形成的过程。

  15 声来被辞:即根据辞来谱上声。

  16 节:止,引申为管辖,控制的意思。

  17 陈思:曹植。他封陈王,死后加号『思』,所以称他陈思王。李:唐写本作『左』。李延年是汉武帝时的乐师,左延年是建安时的乐师,这里应为左延年。闲:熟习。曹植的话出处未见,可能今已失传。

  18 约:文辞简洁。

  19 高祖:汉高祖刘邦。大风:刘邦所作【大风歌】的首二字。【大风歌】全诗只有三句,二十三字。(见【史记·高祖本纪】)

  20 孝武:汉武帝刘彻。来迟:刘彻所作【李夫人歌】的最后二字。【李夫人歌】共三句,十五字。(见【汉书·外戚传】)

  21 协:指声律的协调。

  22 子建:曹植的字。士衡:陆机的字。

  23 诏:命令。伶(líng灵)人:奏乐演戏的人,这里指制乐谱的人。

  24 谢:离开。丝管:指乐器。

  25 调:声调,这里指乐律。

  26 盖:因为。

  27 斩:当作『轩』,即轩辕,是黄帝的名号。伎,应为『岐』(qí其),即岐伯,传为黄帝时主管医药的臣。【鼓吹】:即【鼓吹曲】,古代军乐。【宋书·乐志】中说,【鼓吹曲】为岐伯所作。

  28 【铙】:即【铙歌】,是汉代的【鼓吹曲】,今存十八曲。(见丁福保【全汉诗】卷一)【挽】:即【挽歌】,指【薤(xiè谢)露】和【蒿(hāo豪门)里】两首。(见【全汉诗】卷四)

  29 戎:军事。

  30 缪(miào妙)袭:三国魏作家,曾作【魏鼓吹曲】十二首及【挽歌】一首。(见【全三国诗】卷三)致:达到。

  31 可算:值得称数。

  32 子政:西汉后期学者刘向的字。品:品味、评量,这里引申为研究、整理的意思。

  33 诗与歌别:在刘向、刘歆(xīn新)的【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诗属【六艺略】,歌属【诗赋略】。

  34 具:唐写本作『序』,译文据『序』字。序:叙述。



  【原文】4
  赞曰:八音摛文1,树辞为体2。讴吟坰野3,金石云陛4。韶响难追5,郑声易启6。岂惟观乐?于焉识礼7。

【译文】

  总之,各种乐器产生种种动听的音乐,而好的歌词却是其中的主干。首先在乡村里产生了歌谣,宫廷中谱制成种种乐章。卓越的古乐很难继承,不正当的音乐却容易开展。从这里不仅看到了音乐的演变,更可看出礼法的盛衰。  
【注释】
 1 八音:指金(如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柷)、匏(如笙)、竹(如箎)八种乐器。埙(xūn勋)是土制的,有六孔。柷(zhù注)是木制的,方形,有柄。匏(páo袍)是葫芦的一种。笙以匏为座。箎(chí持)形如笛,有八孔。摛(chī吃):发布。文:文采,这里指音乐的悦耳动听。

  2 体,主体。

  3 坰(jiǒng扃):郊野。

  4 金、石:八音中的两种,这里泛指音乐,陛(bì必):宫殿的高阶。

  5 韶:用舜乐来代表古代优良的音乐。

  6 郑:用郑声来代表不好的音乐。

  7 焉:此,这里指音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